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族家譜一些基本情況

滿族家譜一些基本情況

滿族做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主流民族,有足以誇耀祖先和家世的記錄。滿族人修家譜的現象,開始於清朝,併到達昌盛。進入民國,雖總體環境受到歧視,但一些地區一些家族依然繼續延續修譜活動,修家譜很普遍。

從現存家譜來看,滿族使用文字修譜的歷史,現在看大部分滿族家族家譜都有六百多年歷史,家譜時間段字從元末明初開始。最早的有瓜爾佳族譜,有八年歷史,可以接續到金朝時期。而一些完顏家族的家譜,更是直接與金史記載相接續,有了上千年歷史。如有的就明確自己是金世宗後裔,就是有家譜為證的。如果說漢族裡歷史最悠久的家譜是孔子家族的,那麼現在看,滿族的要算是完顏家族的。但也有不同意見的,就是渤海國的皇室大氏,滿族老姓大佳氏,進入朝鮮半島的改姓太。現在發現渤海國大氏家譜,其一直延續到渤海國歷史,而且記載了很多歷史上沒有記載渤海國的歷史情況。但一些歷史學家持懷疑態度,認為這些家譜修的比較晚,故不認可其真實性。

綜上,有的文章說滿族家譜是從入關以後開始的,顯然是錯誤的。如果以前沒有記錄家譜,不可能有人一代代記錄好幾百年的家族歷史,而且很多家譜里記載可以彌補歷史記載不足。只是說,大規模的修譜活動是比較晚,是在乾隆時候開始,因為乾隆時候要求,繼承家族的一些爵位或待遇、官職,必須要提供家譜,國家也開始有嚴格系統的滿文戶口檔案記載,不僅全國有,地方上也有。過去家譜一般只保存在家族中的某個族長家中,一般家庭沒有家譜。但因為乾隆時候提倡並現實生活中需要,所以達到滿洲家家戶戶都有家譜,並官方記載相對應。

所以如果現在滿洲家庭,因各種原因失去了家譜,還是有可能恢復的。但您至少要記住您祖先在清朝末年的名諱,然後到國家檔案館或地方檔案館,去查滿洲八旗的滿文檔案,查到您祖先名字,就可以從國家保存的家譜部分節錄出您家族的家譜。但其要求有幾點,一是必須要己住您祖先在清末年的名諱,而不是民國後改的漢名字。二、檔案全部是滿文部分,需要懂滿文的來摘錄。而且現在查歷史檔案,需要有研究部門開您開具介紹信,而且去查。

現在滿族一些家庭保存在著結繩的實物家譜。在一些滿族聚居區,滿族人家供奉的祖宗板右邊的口袋,滿族叫作媽媽口袋,或者子孫口袋,中的索繩就是原始的結繩家譜,媽媽指的佛托媽媽,滿語柳奶奶,滿族神話傳說中的生育女神,佛托媽媽有位無像,只有一個口袋,內裝數丈長的五彩索繩,叫做子孫繩。家中孩子長到四五歲時,在冬月底大祭佛托媽媽的第二天舉行掛鎖儀式,男孩頸上套紅綵線,女孩套藍綵線,三天後取下,裝入媽媽口袋,再逢祭日,則將孩子原先套過的綵線,系在索繩上,女兒長大後,婆家準備好酒禮,送媳婦兒回娘家祭過佛托媽媽,然後將自己套過的藍綵線解下帶回,系在婆家的索繩上,這叫改鎖,家中索繩上綵線多,自然說明這家人丁興旺。

不僅滿族一些家譜保存有子孫口袋習俗,錫伯族等與滿族相近的民族,也保存此民俗。

有的文章觀點,以此說明滿族家譜出現晚,早期的是這樣是實物家譜。但這觀點拉低了人智商。因為子孫口袋或是子孫繩,只是記錄符號,最多記錄的一代生的男孩還是女孩,人口繁衍情況,但並不能記錄下祖先各代的名諱,以及各代分支分家情況,家裡出現的人物事迹,特別是戰場立功,被封爵位或待遇等,這些都是需要有文字記載,所以各家族的家譜很早就有這些記載,這些是子孫繩不能反映出來的。

這是現代滿族家庭的祖宗板子,傳統滿族民居是放在轉圈炕的西炕,現在尤其城市,已經沒有火坑,但也會在西牆擺放祖宗板子,放有祖先牌位和家譜。

媽媽口袋

這是平時保存在媽媽口袋裡的子孫繩。

在現存的滿族文字家譜中,有僅使用純滿文的,有滿漢兩種文字的,也有僅使用漢文的。當然也不能簡單分這三類,在滿漢文家譜中,還有以什麼文字為主的。有的還是以滿文為主,只是一些祖先的名諱後註上漢字的音譯,這可能是考慮當時一些史書用漢字記載,可以對應上家族人物與歷史人物的關係。後期雖以漢文為主,但祖先名諱還是要標寫上滿文,一些重大事件也是滿文記載。所以不懂滿文,是很難解開自己祖先之謎的。

文字家譜有木刻本、活字本和近代排印本,更多的是稿本和抄本。如果是印刷體的,一般是大家族一起修譜,印刷量比較大,然後每家保存一份。比較都是還是手抄體。

從世祖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開始,皇室不斷編修自己的家譜《玉牒》,加上雍正十三年(1735年)敕修,於乾隆九年(1744年)方告修成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這時候也是開始積極提倡並鼓勵,或者說現實要求都對滿洲人家家戶戶修譜。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80卷,共收錄除愛新覺羅之外的八旗滿族姓氏654個,蒙古、漢、朝鮮姓氏521個,合記1175個,記錄八旗人物超過兩萬人,可以說《通譜》既是八旗滿洲重要的宗譜集成,又是八旗滿洲的姓氏總集。同時,《通譜》的修成,為後來滿族人修譜提供了重要依據。愛新覺羅家族是皇族,自然不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之內,而是有自己單獨的家譜,就是《玉牒》。

上邊說了,記住清末自己祖先名諱,可以從滿洲八旗戶口檔案中查取自己祖先情況,恢復家譜。要是屬於愛新覺羅家族的,就更簡單,因為愛新覺羅最後一次大規模修譜是滿洲國時期溥儀主持修的,如果您己住那時您祖先的名諱,那在《玉牒》就可以查到。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的相對比較全,但是否可以代替家譜呢?肯定不行。

1、《八旗滿洲氏族通譜》雖然是盡量記載能收集到的各家族,但一些小家族姓氏還是沒有收錄進去,現在已經發現《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沒有記載的滿洲老姓。

2、《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是乾隆年間修的,所以以後的事情,裡面不可能有記載。

3、對比一些家譜和《八旗滿洲氏族通譜》,還有區別的,可以起互補作用。就是《八旗滿洲氏族通譜》里記載了一些家譜沒有寫明家族人員關係,如有的本家族過繼的,有的就沒寫明。《八旗滿洲氏族通譜》還記載了家譜缺乏記載的一些人物的英雄事迹。但家譜也有很多記載的信息,是《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裡面沒有的。

現在說,滿族修譜多在龍、虎、鼠年進行,取龍騰虎躍,人丁興旺的吉祥寓意。但這些也是近代受到一些漢文化影響的說法,過去一般是有固定年限,到一年限,就要進行一次大修。

修譜一般和祭祖同時,漢族祭祖是在清明節,滿洲人沒有清明祭祖的習俗,一般是農曆的年前進行大的祭祖活動,同時進行修譜。

族長穆坤達歷年舉行的祭祀是記錄的本族新生、娶進、身故人丁清單的冊子為依據,依次續上,死者的名字塗成黑色,新生者用紅砂填上,女孩因要出嫁,漢族是不上譜的。但滿洲家譜里一般是記載出嫁前的女孩名字。媳婦兒的名字在丈夫旁,寫明姓氏和旗籍。現在修家譜,要適應新時代要求,有的已經對出嫁結婚的女孩也記載入家譜。

現存的滿族家譜中,由於修譜的年代和家族歷史不一樣,修成家譜的內容和詳略成度也不一樣。敘述族源、遷徙、修譜緣起與修譜過程的譜序,和記錄家族世系的世系表是一定有的。其他諸如上諭、誥命、傳記、家訓、恩榮、照片等,則不是每一部滿族家譜都有的。

滿族家譜形式,過去都是譜書,最簡單的就才是譜單,譜單僅有家族世系和極簡單的文字說明,註明家族遷徙來源、字輩順續和修譜抄譜時間,通常寫在大張高麗紙和黃綢上,也有用數張高麗紙拼接而成,成捲軸裝或紙折裝,中間一般繪有祖先畫像,已故人名用黑筆,在世的人名用紅筆書寫,文字有滿文、漢文、滿漢合璧,或滿文漢文各一份對照等數種,很多譜單從頂端沿兩邊直至底部都有彩繪。平時鄭重收藏,每到祭日,則從祖宗匣中請出,敬陳於屋內西牆上,全家跪拜祭祀,以示不忘祖宗恩德,並祈求祖宗庇佑。滿族祭祖叫「擺譜」,有譜單的人家叫「靠譜」,擺譜和靠譜這兩個詞就源於滿族的這一習俗。

因為進入民國,尤其近代發生的一些事情,很多滿洲人家不敢承認自己是滿洲人,甚至銷毀了家譜,還譜單保存相對簡單,所以有一些家族只保存下譜單,這也就是現存的滿族家譜中,譜單多於譜書。

現在,滿族很多大的家族都建立起家族聯誼會,舉辦祭祖、聯誼,一起過頒金節,過新年,還有就是修譜。

作者托恩多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在北京,過中秋不只吃月餅,這些講究咱也別落下!
清朝當時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