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和人類溫馨互動的白鯨,可能曾是軍事間諜

和人類溫馨互動的白鯨,可能曾是軍事間諜

今天的故事,要從前不久的一則爆火視頻講起——

在網上爆紅的這則白鯨互動視頻,最早發布在臉書用戶Alon Kowen的賬號上

視頻中,站在船邊的人向遠處拋出橄欖球,一頭白鯨馬上游過去把球「撿」了回來——相信看完這則視頻的你,一定會為這種可愛的「人鯨互動」感到愉快。

不同於往常人類與白鯨的互動,視頻中的場景發生在海上,而不是海洋館裡。

也就是說,這並不是計劃好的動物表演,這頭白鯨是主動與人類互動的。

然而,這頭白鯨真的是在與人玩耍嗎?

首先,自然環境下的白鯨難以理解「歸還」這個行為,視頻中從這頭白鯨的表現來看,它是受過人為訓練的。

其次,野外的白鯨是群聚生活的動物,一般情況下,白鯨群由10頭左右的個體組成,但視頻中的這頭白鯨是單獨行動的。

一般情況下,白鯨群都由10頭左右的白鯨個體組成 圖源 / Lisa Barry, NOAA / NMFS / AFSC / MML

——事實上,這頭白鯨名叫Hvaldimir,今年4月底出現在挪威羅爾夫島海域,身上綁著背帶,背帶上標著「聖彼得堡的裝備」。

Hvaldimir,是一頭被人懷疑是俄羅斯派往挪威的「軍事間諜白鯨」。

會撿東西的白鯨

Hvaldimir第一次引起關注時,身上還綁著背帶。

它來到小艇邊,用背部摩擦小艇,試圖掙脫背帶的束縛。最終,一名漁夫穿上救生衣跳入水中,解開了Hvaldimir身上的背帶。

這是一條可裝置GoPro運動相機的背帶,上面寫著這是屬於「聖彼得堡的裝備」。

儘管掙脫了背帶,這頭白鯨在接下來幾天仍然來到船隻周圍索取食物,並主動與船上的人玩撿球遊戲——Hvaldimir是一頭被馴化過的白鯨,隨叫隨到,還喜歡讓人類撓頭。

最初發現Hvaldimir時,它身上背著背帶 圖源 / Jorgen Ree Wiig 挪威漁業局

之後Hvaldimir追隨一艘船南下,來到了挪威哈莫菲斯特鎮,隨後在此繼續逗留,與人類互動。

5月4日,一名遊客在與同伴觀賞Hvaldimir的過程中不小心將手機掉進了水裡。Hvaldimir立刻游到海底叼起了手機,並送回遊客手上。

「撿手機」事件讓更多人認識了Hvaldimir,大家都稱讚它善解人意。然而漸漸的,人們發現Hvaldimir拾取東西的本能有點過於強大了。

Hvaldimir在海上幫著遊客撿回手機

9月份,Hvaldimir打掉了一位皮划艇小哥頭上的GoPro運動相機,並「看似自導自演地」幫他撿了回來[1]。

儘管我們不能確定Hvaldimir打掉GoPro的真實意圖,但據推測,這台GoPro可能喚起了它過去被圈養、訓練的記憶。

畢竟它身上曾經綁著裝置GoPro的相機,因此它或許只是為了獲得食物作為獎勵,而去重複幫人類尋回東西的行為。

過度依賴人類的海獸

有關Hvaldimir拾取物品的故事越來越多,遊客們蜂擁來到哈莫菲斯特鎮,打算親眼目睹這頭可愛的白鯨。挪威漁業局和警方為此感到十分擔憂——

首先,Hvaldimir太依賴人類了,雖然現在它是一頭自由的白鯨,但它並沒有完全回歸野外生活。它沒有同類相伴,喜歡與人類互動,向人類索取食物。這不像是一頭野生動物,而是一頭寵物。

其次,Hvaldimir頻繁出沒於港口,這裡是船隻往來的地方,哪怕它喜歡與人類互動,過多的遊客和船隻還是會令它感到緊張。萬一哪天它突然感到煩躁,向對它伸出手的遊客發動攻擊,或是不小心被船隻的螺旋槳弄傷了,誰來負責呢?

從Hvaldimir乞食、互動的行為可以看出,它是一頭未經充分野化訓練就回到野外的圈養白鯨。這讓人不禁想起虎鯨Keiko。

照片上的就是曾經的「電影明星」虎鯨Keiko 圖源 / wiki

Keiko是一頭在3歲時就被捕捉而用於表演的虎鯨。

Keiko一生輾轉於多個國家的海洋館裡,忍受著惡劣的圈養環境,直到它在90年代出演了電影《Free Willy》。成為電影明星之後,公眾對Keiko的健康與自由表達了極大的關注,這成為它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

公眾開始捐款,籌建基金會,制定了讓Keiko回到野外的宏偉藍圖。

然而多年與故土的隔絕和人為馴化已經令Keiko喪失了回歸自然的能力。哪怕Keiko在冰島臨海的圍欄里經歷了四年的野化訓練,當它自由之後,還是無法融入野外的虎鯨群中。

2002年7月,Keiko回歸自由,它從冰島出發,卻在一個月後出現在挪威的海灣中,試圖與人類互動,要求小孩騎到自己的背上,乞求獲得食物。

放歸野外後,仍向人類乞求食物的虎鯨Keiko 圖源 / killingkeiko.com

科研人員跟蹤發現,在野放之後,Keiko始終與野外的虎鯨群體保持著100~300米左右的距離。

2003年12月,27歲的Keiko在挪威海域死亡,死因為肺炎——這是一場失敗的放歸。

這頭被人類從野外捕回的虎鯨,竟然在放歸野外1年之後就死亡了,多麼諷刺。但是,它真的被「放歸」了嗎[2]?

Keiko臨終前的若干個月仍然依賴於人類每天的投喂,仍有無數的喜歡Keiko的人前來看望,或者說,打擾它。

早年就與同類、自然環境隔絕,長期圈養,與人類過於親近,它已經被大自然拋棄了。

Keiko主演的電影《Free Willy》,在電影里獲得自由的它,在現實中卻死於「自由」

Keiko的野放悲劇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公眾最普遍的反思是:如果不野放Keiko,它就不會死。

事實上,根源並不在此。

如果不捕捉幼年Keiko,現在的它就會是一頭自由的、與同類共享生活樂趣的虎鯨。

Hvaldimir也是一樣的,但它代表的很可能是另一類圈養動物,它們受到的關注度遠沒有海洋館的圈養鯨豚高。

白鯨Hvaldimir的身世謎團

雖然Hvaldimir的故事已經席捲眾多社交網路,但它的身世來源依然是個謎團。

Hvaldimir這個名字,一半取自挪威語,一半取自俄語。

「hval」在挪威語里是「鯨」的意思,而「valdimir」則來源於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名字「弗拉基米爾」——引用普京的名字來命名這頭白鯨,並不僅僅是因為它被發現時身上背著屬於俄羅斯的物品。

「valdimir」其實是一個帶有調侃性質的稱呼,因為許多證據都指向Hvaldimir可能曾經被俄羅斯軍方用于軍事訓練——

最初出現時,還背著背帶的Hvaldimir 圖源 / Jorgen Ree Wiig 挪威漁業局

據BBC新聞報道[3],來自俄羅斯的海洋生物學家表示,Hvaldimir身上的背帶款式在俄羅斯並非是用於科研用途所使用的背帶。

Hvaldimir頻繁出沒於挪威的英島附近海域,而這座小島距離俄羅斯北方艦隊駐紮的摩爾曼斯克只有415公里的距離[3]。

截至目前沒有組織或機構聲稱他們丟失了一頭白鯨。對於海洋館或者科研機構來說,丟失白鯨帶來的損失並不小,如果沒有刻意隱瞞的必要,保持沉默則毫無意義。

俄羅斯的一位軍方發言人承認了俄軍訓練鯨豚用于軍事目的的事實。雖然他否認了Hvaldimir是俄羅斯派往挪威的間諜,但沒有否認Hvaldimir是從俄羅斯海軍機構里逃出來的。

成為軍事間諜的海獸

訓練鯨豚用于軍事目的?這並非天方夜譚。

動物早已在軍事活動中發展著重要的作用——例如用於運輸貨物或是騎乘的馬、大象、駱駝,用於守衛和探測炸彈的狗,用來通訊和攝影的鴿子等等。

只是考慮到將鯨豚這類海洋哺乳動物用于軍事訓練,在資源獲取、交流馴化方面會更為複雜,因此「軍用海獸」這個概念還未廣泛傳遞開來。

目前已知僅美國和蘇聯曾公開宣布擁有軍用海獸的訓練項目。

一頭瓶鼻海豚根據士兵的手勢轉圈 圖源 / wiki

在蘇聯解體後,其海獸訓練計劃移交給了烏克蘭海軍,隨後又由俄羅斯海軍接管[4]。

「美國海軍海洋哺乳動物計劃」(NMMP)是美國一項專門用於訓練軍用海獸的項目,其基地在加利福尼亞的聖迭戈[5]。

在測試了多個物種之後,結合評價指令聽從程度、思考能力以及自身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美國軍方將瓶鼻海豚和加州海獅視為最合適的訓練對象。

海豚體格健壯,擁有發達的回聲定位結構;海獅身形嬌小,在水下的優勢則是它們良好的視覺和聽覺。

一頭瓶鼻海豚正在演習水雷上安放標記裝置 圖源 / 美國國防部

至此,海洋哺乳動物在軍事活動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有:

直接的防禦和反擊

當海獸在水下發現敵方潛水員的時候,能夠用身上的裝置標記敵方潛水員的位置,引起己方的注意。它們也能直接攻擊,或是利用身上的裝置束縛潛水員。

定位危險物體

當它們在水下發現水雷或是任何危險物體的時候,能夠及時彙報給己方。

伊拉克戰爭期間,一頭歸屬於美國NMMP項目的瓶鼻海豚戴著定位裝置在波斯灣執行掃雷任務 圖源 / wiki

回收裝備

無論是實戰還是演習,這些海獸都可以幫忙找到落入水中的殘骸並協助回收。

監視和攝影

例如在動物身上安置運動相機,令動物前往目的地,秘密錄製影像,執行類似間諜的任務。Hvaldimir身上的運動相機背帶就暗示著它可能被訓練過執行類似的任務。

所以,訓練海獸作為軍事間諜,早已不是「新鮮事」了。

海獸軍用,爭議頻繁

海洋哺乳動物具備與生俱來的水下優勢,因此能夠替代潛水能力受限的潛水員,執行水中的高強度任務。

然而,將海洋哺乳動物用于軍事訓練的做法一直以來都伴隨著很大的爭議。

有說法稱美國海軍還將海豚訓練用於自殺式襲擊,例如在海豚身上背上自殺式武器,沖向敵軍船隻。

儘管美國海軍再三表示,NMMP嚴格遵守美國《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案》和《動物福利法》,被眾多動物福利保護機構,包括國際實驗動物評估和認可管理委員會(AAALAC International)所認可,而且他們飼養和訓練的海洋哺乳動物的生活與醫療條件得到了極高的保障,許多民眾還是對此不買賬。

美國《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案》網路主頁

不同於馬、駱駝、狗這類農用動物與伴侶動物,將海洋哺乳動物用于軍事訓練其實打了將水生野生動物視為實驗動物或工作動物的擦邊球。

根據國際上動物福利機構[6]對動物的分類,一般將動物分為傳統實驗動物(如實驗小白鼠)、農用動物(如耕地的牛)、工作動物(如警犬)、伴侶動物(寵物)、水生動物(如水族館的魚)和野生動物等。

而海洋哺乳動物,尤其是鯨類動物,因具備高度發達的情感與智力,往往會引發進一步的爭論,更多人傾向於將它們歸為野生動物,而非適合供水族館飼養、觀賞的水生動物。

海洋里的哺乳動物,自然是屬於海洋的

在軍事訓練中,這些海洋哺乳類儘管被當作實驗動物,甚至是工作動物來看待,卻仍然改變不了它們被野捕、被圈養的事實。

關於圈養對海獸的不利影響,之前筆者在《被圈養的15年,眼睛變瞎牙齒掉光——鯨豚表演的罪與惡》已經講述過,只是被用于軍事訓練的海獸的生存環境相比海洋館更加隱秘,我們可獲得的信息更加貧乏。

無論是用於娛樂還是用于軍事,干涉野生動物生存的事實依然存在,哪怕是用於科研保育的圈養也一樣,只是目的不同,對動物的影響也不一樣。

被人圈養後的海獸該何去何從?

Hvaldimir在挪威海域的出現著實令當地傷透了腦筋。

挪威各方開始為Hvaldimir的未來出謀劃策,挪威研究所認為,如果Hvaldimir無法自主在野外生活,就應當將其送回俄羅斯,由俄羅斯方處理。

儘管如此,哈莫菲斯特政府漁業局、挪威虎鯨調查組織等機構還是會輪流給Hvaldimir餵食。

在Hvaldimir離開哈莫菲斯特鎮之後,仍然在周邊海域遊盪。

一切並沒有好轉,人們還是在向它投餵食物,甚至有人目擊到它的身上有螺旋槳打傷的痕迹。

在哈莫菲斯特鎮的碼頭邊,政府貼出警示牌,要求遊客不要打擾Hvaldimir

Hvaldimir就像是一頭出現在城市裡的流浪貓,倘若它無法掌握自主捕食的能力,那就很有可能繼續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

它也很有可能被投喂不適合自己腸胃消化的食物,很有可能被船隻撞傷或刮傷,甚至很有可能被有惡意的人傷害。

Hvaldimir必須儘快熟練捕食技能,融入野生的白鯨群體,否則它的下場就會和Keiko一樣——我們不知道它曾經被圈養了多久,但是我們不能將它完全視為寵物來看待。

如果Hvaldimir的習性已經完全改變,離不開沒有人類的生活,那它也不應該被放任在船隻密集、毫無保護的海域,它可以被送到專門為救助無法野放的鯨豚所建立的庇護所(sanctuary),由專業團隊看護。

冰島南部的克雷茨維克灣,全球第一座鯨類庇護所就位於此處。前不久,上海長風海洋世界的兩頭白鯨就被送到了此處安享晚年 圖源 / Aaron Chown 美聯社

如果要令Hvaldimir完全回歸大自然,那麼遊客就應當克制自己喜愛它、想要親近它的天性。

親近Hvaldimir,就是在傷害它的未來與生命。

我們要知道,人與野生動物的和諧相處並不是通過親密的互動來體現的,最好的相處模式其實是「互不干擾,各自安好」。

同時,個別與野生動物親近的人也不應該成為我們效仿的對象。

讓海洋動物回歸海洋,才是我們人類應該做的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與野生動物的相處技巧,對野生動物保持尊重的態度,也不是所有的野生動物都喜歡或是懼怕人類,遇上將人類視為獵物的攻擊性動物,人類逃生的機會渺茫。

所以,回到最初的視頻,希望我們再看到此類視頻後,明白這看似溫馨互動的背後故事,了解它的真相,並學會——

屬於人類的溫柔,依然還是,保持和野生動物的距離,讓它們回歸自然。

文章| 喵魚醬 / 中國鯨類保護聯盟顧問

編輯| 揚羽

?????

深度科普撰寫不易,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用,

請點個」在看「,

喜歡就請轉朋友圈吧~

References:

[1] https://www.thedodo.com/in-the-wild/beluga-whale-returns-kayakers-gopro-camera

[2] 網路上關於Keiko是否適合被野放以及Keiko幕後故事的討論很多,這裡僅列舉兩處網址https://www.keikotheuntoldstory.com/;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17039-why-freeing-willy-was-the-wrong-thing-to-do/

[3]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48090616

[4]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shortcuts/2014/jul/06/ukraine-combat-dolphins-russia-give-back

[5] 關於軍用海獸和NMMP的相關閱讀http://www.ukdiving.co.uk/conservation/articles/dolphin_war.htm;https://www.navy.mil/submit/display.asp?story_id=106528;https://www.cs.mcgill.ca/~rwest/wikispeedia/wpcd/wp/u/U.S._Navy_Marine_Mammal_Program.htm。

[6] 類似的機構有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ICCAW)、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美國愛護動物協會(ASPCA)等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犬一話 的精彩文章:

只剩100個名額啦!2019月湖寵物總動員,你買票了嗎?
一年救下666隻貓,關於上海高架動物救助的「九九八十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