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強基礎研究筋骨,活資源流通血脈——區域創新看廣東系列報道(下)

強基礎研究筋骨,活資源流通血脈——區域創新看廣東系列報道(下)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葉青

11月17日,第二十一屆中國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在深圳落下帷幕。20多年來,高交會「技術風向標」「行業風向標」和「創新風向標」的地位不斷彰顯。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本屆高交會上,廣東展團把源頭創新能力展示作為重要展示內容,一批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的前瞻性創新成果獲得了外界的關注。

廣東近年紮實推進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省實驗室、核心技術攻關、高水平研究院等重點工作,研發投入、專利申請授權、發明專利申請授權、PCT專利等指標均居全國首位。

「這是廣東近幾年不斷重視科技創新,彌補創新能力短板,打好創新能力基礎,所取得的重要進展。」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柳卸林如是說。

著眼長遠布局基礎研究

在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已成為創新明星、蓄勢待發。該實驗室瞄準前沿新材料探索、材料科學重大關鍵問題和核心瓶頸技術,包括結構材料、功能材料以及新概念材料等研究方向。

「大家都知道基礎研究出成果周期較長,為了能夠推進工作,實驗室院士挂帥,政府提供最好的配套設施與人才引進政策。」實驗室副主任張廣宇說。

目前實驗室已有兩院院士8人,2018年以來共發表文章75篇以上,包括4篇Nature正刊文章以及多篇Nature子刊、PRL等國際一流期刊文章。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是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四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目前廣東已基本完成10家省實驗室布局。

廣東歷史上大院大所分布較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存在先天不足,基礎研究投入佔比一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近年來,廣東出台《關於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的若干意見》,組建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委員會,建立多元化的基礎研究投入體系,為基礎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

截至目前,廣東已成功組織實施4批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在量子通訊等高科技領域布局了一批研發項目。在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等前沿必爭領域啟動首批13個基礎研究重大項目。

另外,廣東還加快建設散裂中子源、強流重離子加速器等一批國家大科學裝置;成建制、成體系引進10多家國家級大院大所在粵建設高水平創新研究院。

「相關報告顯示,廣東知識創造能力位居全國第3位,比2018年提升一位。」廣東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體現了近年來廣東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的成效正逐步呈現。

「開門迎客」吸引科技資源集聚

「現在財政科研資金可以直接撥付香港使用啦。」清華珠三角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德保說。

之所以關注這個事情,是因為該研究院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創建了粵港澳創新中心,重點開展與港澳地區著名高校的聯合研發、科技項目在廣東的產業化,及科技青年在珠三角地區的創新創業。

記者得知,廣東制定了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省級科技計劃的若干規定,今年首次實現省財政科技資金從政府部門直接過境。粵港澳三地還同時發布2019年度聯合資助計劃指南。

除了吸引港澳地區的創新外,廣東還「開門迎客」,吸引國內外優勢科技資源向廣東集聚。

廣東省科技廳率先在科技計劃項目中打破只資助本地機構的慣例,鼓勵省內企業與省外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務機構開展合作。廣東先行先試推出科技創新券可「全國使用、廣東兌付」模式,以科技服務電商模式實現創新券的直接抵扣。

如今的華轉網頗受歡迎。打開華轉網,點開「廣東創新券」一欄,頁面赫然顯示出「機構入庫、企業認證、前往商場、孵化器登記、我要開店」五大欄目。「購買科技服務像在京東、淘寶上購買商品一樣方便。」華南技術轉移中心董事長周海濤說。

廣東技術交易蓬勃發展。1—8月,全省共認定登記技術合同17310項,增長24.2%;合同成交總金額921.10億元,增長51.3%。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標註外來自網路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星際空間,塵埃仍未落定,「旅行者2號」探測器傳回的首批數據發布
新型「網路安全靶場」網安周上成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