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僅55%中國博士生對讀博經歷感到滿意,低於全球水平

僅55%中國博士生對讀博經歷感到滿意,低於全球水平

「科研圈日報」主要關注科研圈與研究者個體、科研圈與更廣闊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重要互動。點擊這裡可以查看往期內容。

· 學術生態

《自然》:僅 55% 中國博士生對讀博經歷感到滿意,低於全球水平

圖片來源:Pixabay

11 月 26 日,《自然》發文討論本次全球研究生調查中來自中國的調查結果。這次調查一共收到了來自全球 6320 位研究生的自願回復,其中 690 人來自中國,這也是該調查進行 8 年來中國樣本量最大的一次。

調查顯示,在許多方面,中國的博士生處境比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博士生更差。僅有 55% 的中國博士生表示,他們對自己的讀博經歷至少部分感到滿意;這個數字在中國以外的學生中是 72%。45% 的中國博士生認為博士項目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而在其他地區這一比例是 36%;只有 5% 的中國博士生認為博士項目超出預期,這個比例只有其他地區的一半。

40% 的中國博士生曾因為焦慮和抑鬱尋求幫助,這一數據略高於整體水平的 36%。45% 的中國博士生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平衡感到不滿意,這個數字在其他地區為 38%。

一名中國學生在自由評論中寫道:「不要在這個國家讀博。沒有人會幫你,沒有人會理解你。這是一座監獄。「另一名受訪者認為,中國較高的博士畢業標準和快速增長的博士生人數是造成壓力的重要原因。(Nature)

· 學術排名

中科院等發布《2019 研究前沿》:中美差距進一步縮小,中國兩大領域短板明顯

11 月 26 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在北京聯合向全球發布了《2019 研究前沿》報告和《2019 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在十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美國最為活躍,位居全球首位,中美差距正進一步縮小。

《2019 研究前沿》報告在文獻計量指標的基礎上,對 2019 年全球科技發展布局和競爭結構提出了分析和解釋,遴選出 2019 年十個高度聚合的大學科領域排名最前的 100 個熱點前沿和 37 個新興前沿,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相關學科的發展趨勢。

《2019 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在此基礎上,評估了世界主要國家在上述前沿領域中的研究活躍程度。報告顯示,2019 年,在十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美國最為活躍,位居全球首位。中國位居第二,英國、德國和法國分別第三、第四和第五。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

在全部 137 個前沿中,美國排名第一的前沿有 80 個,佔全部 137 個前沿的 58.39%(約五分之三),中國排名第一的前沿數為 33 個,約佔 24.09%。英國有 7 個前沿排名第一,德國和法國分別有 1 個前沿排名第一。

從十大領域來看,美國除了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和數學、計算機科學與工學領域和生態與環境科學領域,在其他七個領域的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得分均排名第一,領先優勢明顯。中國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數學、計算機科學與工學領域以及生態與環境科學領域這三個領域排名第一,在農業、植物學和動物學領域、地球科學領域、生物科學領域、物理領域和經濟學、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等五個領域排名在第 2 名,整體表現突出,但在臨床醫學領域和天文學與天體物理領域這兩個領域僅分別排名第 9 名和第 11 名,與美國差異懸殊,短板依舊明顯。(科學網)

· 國際合作

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即將開始建造,中國全程參與

圖片來源:SKA ORGANISATION/SWINBURNE ASTRONOMY PRODUCTIONS

平方公里陣列望遠鏡(SKA)將於 2021 年 1 月 1 日啟動建設。作為 SKA 的創始成員國,中國將承擔該項目總計 13 個大類別中的 5 項,特別是在工程技術、數據處理、時間同步等方面承擔重要工作。

SKA 台址位於澳大利亞、南非及南部非洲八個國家的無線電寧靜區域,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它由 2500 面直徑 15 米的碟形天線陣列(中頻)、250個緻密孔徑陣列以及 130 萬隻對數周期天線陣列(低頻)組成,接收總面積達一平方 公里,整個陣列延伸超過 3000 公里。

天線研發工作包是 SKA 項目中的核心工作包,建設經費預計占項目總經費五分之一。中國電科 SKA 辦公室副主任、中國電科 54 所專家王楓透露:「我們的方案已被確認為 SKA 反射面天線唯一設計方案,一期 133 台天線及二期已知將建天線都將採用這一方案。」

SKA 在 2021 年開建後,將在 2024 年至 2025 年傳回首批數據,2028 年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設和初始運行,二期工程的規模是一期工程的 10 倍,項目的設計生命是 50 年,其工程建設和科研研究產生的溢出效益,或將為人類認識宇宙提供重大機遇。(Science,科學網)

· 疫苗與傳染病

WHO:2019 年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造成的感染已超過野生型病毒

11 月 20 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 年由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中的活病毒造成的感染已經達到 157 例,超過了野生型病毒引發的感染(107 例)。

在預防脊髓灰質炎方面,發達國家常使用注射接種的滅活脊灰疫苗(IPV),而非洲和亞洲的一些國家仍然使用口服脊灰減毒活疫苗(OPV)。口服疫苗更加廉價,接種也更加容易,但是其中的 2 型病毒可能發生突變,從而感染接種者。

從 2016 年 4 月起,世界各地的健康工作者開始逐漸放棄三價 OPV,轉而使用雙價 OPV,以避免這樣的由疫苗引發的感染。並且,脊灰疫苗對這些突變型病毒仍然有效。WHO 聲明中指出:」對於所有的脊髓灰質炎爆發,無論病毒來源是什麼,解決方案是一樣的:讓每個孩子接受多次口服疫苗接種,以阻止疾病的傳播。「(WHO,theScientist)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讓子女掛名發論文,韓國再查處11名教授
用印度碼農冒充 AI,這家「明星」公司掙了 1 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