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高宗登基後對玄奘猜忌多於支持

唐高宗登基後對玄奘猜忌多於支持

唐僧是一位婦孺皆知的文學形象,雖然大家都是通過吳承恩的《西遊記》記住的。在小說中唐僧成為了一個得到唐朝支持的取經者,而事實上,玄奘的西遊是違法的,屬於偷渡,而且其回來之後過得也並不那麼舒心,唐朝對其是猜忌高於支持的。

如果說中國古代和西方古代有什麼區別,那不用思考就能想到王權和神權的問題。在西方神權要高於王權,而在中國,世俗的王權卻遠高於宗教神權,一切神權均要依附於神權才能存在。玄奘的歸來引起了唐朝的宗教狂熱,從而引起了皇權的警惕。而對於世俗化的唐朝政權來說,在朝廷之外出現另一個精神崇拜中心是非常危險的。也正因此,唐朝對玄奘的防範才是比較重的。

李世民本人比較開放,所以玄奘和李世民達成了一定默契,但是卻沒答應讓玄奘回少林寺,而是在長安設立譯經院。在李世民老年時,玄奘和李世民的一批臣子相處得不錯,而且李世民本人也因為玄奘,慢慢的對佛教產生了好感。玄奘因此一度向李唐皇室提出了一系列提升佛教地位的要求:如讓佛教徒在司法審判中享受特權,放開對佛教寺廟數量限制等等,他希望佛教能替代道教成為唐朝的國教。但是隨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駕崩,李治登基,一切就都發生了變化。

唐朝的皇帝把自己的族譜追溯到老子李耳,唐高宗更傾向於道教,還把老子封為太上玄元皇帝,下聖旨將道教排在佛教前面,「況道先佛後,又何疑焉!」唐高宗還認為:黃、老,中國之大聖,佛乃西胡之善人。再加上在政治上還警惕形成宗教的一種勢力。於是無論從宗教角度和世俗權力角度,佛教和玄奘都要靠邊站,於是李治對玄奘採取了表面熱情但私下打壓的態度。不過後來武則天進了後宮,她信奉佛教,所以唐高宗對玄奘也是時冷時熱。

顯慶二年(657年),唐高宗和武則天到洛陽去住,也把玄奘帶過去,其實也是一種監視,安排他住在西苑的積翠宮。玄奘曾向唐高宗上表到少林寺翻譯佛經,唐高宗不准許。

玄奘在積翠宮繼續譯經,積勞成疾,這次病得非常嚴重。積翠宮連醫生都沒有,玄奘沒有請示唐高宗,直接從積翠宮到了洛陽一個寺院,請醫生來治療。結果此舉惹得唐高宗不滿,玄奘見狀就上表請罪。

顯慶三年(658年),唐高宗帶玄奘回到長安,卻把玄奘安排到了新建的西明寺,給了玄奘十個新弟子。而玄奘原來培養的譯經人才都在弘福寺和慈恩寺,這導致玄奘無法正常翻譯佛經。再加上唐高宗和武則天開始整肅舊大臣,特別是原來唐太宗留下來的重臣,如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長孫無忌最終被逼死。而這些大臣多與玄奘關係良好,這無形中就給玄奘惹上了政治麻煩。

一方面為了翻譯,一方面為了避禍,玄奘上表請求到非常偏遠的陝北玉華寺去,並請派五個衛士把守寺門。唐高宗看到是偏遠之地,就准許了。

玄奘晚年在陝北的玉華寺專心翻譯《大般若經》。玉華寺是由唐太宗的避暑行宮玉華宮改建而成,冬季氣候較冷。

玄奘早年西行去印度求法,經過大雪山,受過風寒,落下風疾,回國後曾屢次發病。在翻譯完六百卷《大般若經》後,感覺時日無多。

麟德元年(664年)正月初一,眾弟子請他接著翻譯《大寶積經》,也大約有六百卷,玄奘法師只翻譯了幾行就擱下,沒有再接著翻譯《大寶積經》。

玄奘說:「此經部軸與《大般若》同,玄奘自量氣力不復辦此,死期已至,勢非賒遠。」

正月八日,一個高昌國僧人玄覺,夢見有一尊佛像非常高大,忽然崩倒。玄覺非常吃驚,就告訴玄奘法師。玄奘說:不是你的事,這是我謝滅的徵兆。正月初九晚上,玄奘到後房去的時候,邁過一個小溝渠,大概是因為結冰的緣故,就跌倒了,但沒有什麼大礙,只是腿上擦破了點皮。一連四天,都還可以隨意走動。正月十三日,玄奘就卧病在床。正月十六日,玄奘無論睜眼閉眼總看到白蓮花:「吾眼前有白蓮華,大於槃(盤),鮮凈可愛。」

正月二十三日,「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所作事畢無宜久住。願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兜率陀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南無彌勒如來應正等覺,願與含識速奉慈顏;南無彌勒如來所居內眾,願捨命已必生其中。」

二月五日夜半,「弟子光(普光)等問。和上決定得生彌勒內院不。法師報雲。得生。言訖喘息漸微。少間神逝。」百萬餘徒子徒孫和信徒將其靈骨葬於長安附近之白鹿原。玄奘就這麼在唐朝的猜忌中圓寂了,但是他的故事卻是代代相傳。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玄奘靈骨被寺僧移至終南山;到了宋代,金陵高僧來終南山朝拜,發現玄奘法師頂骨,遂迎至金陵天禧寺供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掬一捧史海之水 的精彩文章:

明朝中後期官員的腐敗墮落
咸豐年間李鴻章一封奏摺讓其老師大呼「君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