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論:養老產業發展困境急需有效應對

社論:養老產業發展困境急需有效應對

近年來,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養老產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社會資本的關注,但這一領域先行者們面臨的諸多困境,讓後來者望而卻步,也令行業滲透率一直偏低。

決策層也對此十分重視。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下稱《規劃》),從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勞動力有效供給、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新能力和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5個方面,部署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具體工作任務。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就曾印發《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長達9000餘字的篇幅提出了六個方面共28條具體政策措施。

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重要性緣於中國老齡化日益嚴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我國人口從年齡構成來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6658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1.9%。且未來一段時間,老齡化程度將持續加深。而國際上對於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是:60歲以上比重達到10%以上,或者65歲以上人口比重達到7%以上。

伴隨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高齡和失能失智老人數量不斷提升,養老服務需求持續增長,對服務能力和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能力不足,養老機構服務供給總量短缺與結構矛盾並存。對此,《規劃》提出要加大養老服務投入力度,多渠道、寬領域擴大適老產品和服務供給。國家發改委在解讀《規劃》時,也提出引導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布局養老產業。

但看似市場前景廣闊,目前養老產業發展並不順利。根據北京市老齡產業協會2017年發布的《北京市養老機構現狀與問題研究報告中》,在當時北京市的民營養老機構中,僅8%的機構盈利,高達65%的機構屬於虧損。如此前一度引發熱議的「以房養老」,陷入種種是非無疾而終,個稅遞延養老保險試點,效果也不如預期。

養老型企業此前遭遇的困境,主要表現在經營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用地、審批和融資難等問題。即便將閑置資源改建養老服務設施,也存在不少麻煩:缺乏操作路徑、項目走不通、辦理周期很長、項目實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等。因為養老服務投入回報周期較長,所以不少進入的企業往往中途鎩羽而歸。

對此,應儘早明確存量資源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的操作路徑,並配套相應扶持政策。如利用工業用地興辦養老服務設施的,可通過城市更新調整土地性質,並按照新的用地性質開發建設養老服務設施,享受養老設施建設運營和城市更新的相關優惠政策。同時,在明晰政府、市場和社會角色邊界的前提下,拓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鼓勵市場和社會充分發揮各自所長,以多樣化的服務供給,滿足老年人及其家庭不斷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

提倡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正規軍進入養老機構,同樣需要一些配套政策。如鼓勵發展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產品,據測算,中國商業養老險深度常年維持在0.4%左右,收入佔比常年維持在6%左右,在養老體系中參與度較低,急需提速發展。

總體而言,養老機構具有投資規模比較大、投資周期回報長和薄利等特性,為支持行業發展,需要政府層面從土地、審批、融資、稅收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並儘早落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用數據「量化」信用,互聯網銀行支持小微有妙招
從在線票務到全文娛產業鏈,票務巨頭也在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