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的剛與柔
從這種並非「一鎚子買賣」的定價機制中,可以洞見,雪松收購策略的柔和性與前瞻性,既留出了充分時間讓風險暴露,也不至於提前把「定時炸彈」握在手中。
遠矚型企業並不多,但雪松控股算一個。越了解這家要做「中國嘉能可」的企業,越能明白,創新恰是源於堅守,而堅守又必須依靠創新。
在爭奪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與進軍特色金融的路途中,業界見證了雪松剛與柔的兩面:一面是致力於引領大宗商品產業鏈變革,爭取定價權的剛毅與堅定;一面是入主中江信託,積極主動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柔和與靈活。
「供應鏈金融一定會由供應鏈核心企業而不是銀行為主導,而且只能由核心企業在特定應用場景下才能夠實現。」雪松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勁表示,雪松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雪松信託」,原中江信託)的未來,就是走供應鏈金融、產業鏈金融的差異化特色金融道路。
01對標嘉能可 剛毅而堅定
「雪松要做中國的嘉能可,光有供應鏈沒有金融的支撐,產業很難做大,也不可能做成。」雪松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勁對媒體坦言,收購信託牌照對雪松控股未來的戰略布局有著非凡的重要意義。因為在其規劃中,雪松信託的未來,就是走供應鏈金融、產業鏈金融的差異化特色金融道路。
大手筆收購雪松信託71.3%股權的雪松控股是何方神聖?雪松為何要發奮成為中國的嘉能可?又為何要提高金融能力呢?
將「堅守實業興中國,創造價值報社會」作為企業使命的雪松控股創立於1997年,旗下擁有大宗商品供應鏈、化工新材料、旅遊文化和智慧城市服務等產業板塊,雪松控股先後於2018年和2019年連續上榜《財富》世界500強,2019年較去年躍升60位,位列第301名。
近年來,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量不斷攀升,並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然而,中國在大宗商品國際市場的議價能力長期處於弱勢地位。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中國亟需一批大宗商品龍頭企業「走出去」,開拓全球大宗商品產業布局,解決中國製造業的原料需求,爭取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
在張勁看來,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主要取決於兩大核心要素:上遊資源 金融服務。而這也正是大宗商品領域的巨頭嘉能可的兩大成功法寶。
一方面,嘉能可在全球擁有100多座礦山,控制了大量的上遊資源;另一方面,在上個世紀90年代,嘉能可就通過金融助推,實現了飛速跨越的發展,並逐步掌握了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
嘉能可正是因為擁有良好的大宗商品業務結構,同時配備完善的物流運輸體系及金融服務能力,在大宗商品領域擁有了相當大的定價權。
鑒於此,雪松控股對標國際巨頭嘉能可,經過多年的布局,已逐步加強上遊資源和金融服務兩大能力。目前,雪松控股已實現有色、黑色、化工、能源等大宗商品品種的全覆蓋,並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在布局上游礦產資源的同時,雪松控股也在逐步補齊金融資源短板。2019年3月,雪松控股完成了對大連金融資產交易所的併購。4月22日,雪松控股正式成為中江信託的控股股東,也就是如今的雪松信託。
02化解歷史包袱 柔和與靈活
9月6日,雪松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勁在北京參加完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座談會後對媒體表示,雪松信託逾期項目約80億。
80億的逾期項目處置,錢從哪來?會否拖垮雪松?對此,張勁披露了收購中江信託的靈活機制安排,「在收購中江信託的定價機制中,交易對價已經包含了處置不良的款項,如果說不良觸發了對雪松信託凈資產的減少,會相應扣減股權對價款。處置不良是整個中江信託收購的一部分,已經預留了足夠的資金來應對這部分不良,整體沒有超出我們的預算。」
從這種並非「一鎚子買賣」的定價機制中,可以洞見,雪松收購策略的柔和性與前瞻性,既留出了充分時間讓風險暴露,也不至於提前把「定時炸彈」握在手中。
那麼眼下約80億的逾期項目,雪松信託將如何應對?雪松信託的特色金融又將如何順利進行?
雪松信託在開啟供應鏈金融的新征程之前,還必須先「打掃乾淨屋子」。
面對外界對雪松信託近80億的逾期項目的顧慮和質疑,張勁表示,目前,雪松信託已遵守承諾,在7月22日前組織全國過百城市的近2000名投資者收益權面簽,並先行墊付逾期收益。據雪松信託官網顯示,金龍80號、金馬499號、金馬382號、金馬508號等已收回了項目逾期本金並兌付。
「一邊打掃屋子,一邊開門迎客。」8月23日,「雪松信託?鑫鏈1號」正式成立,這是雪松信託更名後的首單主動管理信託產品正是供應鏈金融項目。
03三大籌碼 服務實體經濟
在做強產業和金融的路途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不過,外界的誤解並未影響雪松信託做大產業鏈金融的決心。
一直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大宗商品貿易國際定價權缺失及其影響問題,並積極出台政策和具體措施,推動與國際市場定價規則接軌。其中就包括了鼓勵和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
為響應政策號召,並結合自身產業特點,張勁為雪松信託規划了一條特色金融之路——做大做強供應鏈金融。其本質是以「供應鏈金融業務」為主要突破口,帶動其他業務發展,反哺實體經濟。
雪松信託發行的新產品都緊扣供應鏈金融這條主線。8月23日,「雪松信託?鑫鏈1號」正式成立,「鑫鏈1號」底層資產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融資人以及應收賬款債務人的控股股東均為大型央企、國企。「鑫鏈1號」幫助供應鏈的上游企業盤活沉澱的資源,比如企業的應收賬款和存貨,下游中小企業自然也就有了活水,使整個供應鏈能夠運轉順暢。
值得注意的是,產融結合是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服務實體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能有更多類似的供應鏈金融產品,為國家產業戰略升級輸送寶貴的金融資源,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張勁如是說。
那麼,雪松信託何以提供更多、更優質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如何打造區別於其他信託公司的特色金融?
一方面,雪松信託打造特色金融的底氣來源於三大籌碼:
一是,契合監管趨勢,行業經驗助力提升主動管理能力。
2019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簡稱155號文)。其總則即明確,銀行保險機構應依託供應鏈核心企業,基於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類信息,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雪松控股本身作為大宗商品供應鏈核心企業,擁有近20年、跨越行業多個發展周期的產業經驗,天然擁有同行所沒有的供應鏈金融主動管理能力,在鑒別和篩選優質供應鏈金融資產方面,將有非常大的優勢。
二是,構建科學的風控評估體系。過去,傳統信託公司從事供應鏈金融業務存在諸多痛點,比如確認貿易的真實性、雙方確權時點的債權餘額、動產流轉與確權、存貨價值等,由於沒有相關經驗,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成本,更重要的是難以拿捏、難證真偽,很多時候盡調僅憑融資人一面之詞,甚至出現了一些偽造應收賬款、假票據融資的反面案例。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中,關於上下游所有企業的金融數據都是零散的,難以達到傳統金融機構的風控要求,這就要求更科學的風控評估體系,需要結合不同行業的特徵,實事求是調整風險權重。
雪松大宗經過了多年的產業積累,憑藉對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把握,供應鏈金融保持了零違約的記錄。這意味著這套風控體系經得起經濟周期和產業周期的驗證。
三是,上下遊資源構建龐大資產池。雪松大宗多年來積累的上下游企業達8000多家,強大的資源積累有助於雪松信託構建龐大的資產池。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從資產池中打包優質資產匹配資金端(投資者)的需求,更好為投資者的財富實現保值增值。
而這些正是雪松信託依託母公司——世界五百強企業雪松控股強大的實力支撐來實現的。
另一方面,與其他信託公司不同,雪松信託將通過特色金融具有服務實體經濟,打造信託轉型的範本,助力爭奪國際定價權的價值。
縱觀信託行業,我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階段,同時在金融業防風險、嚴監管、去槓桿的背景下,信託業尋找優質資產的難度加大,逐漸陷入增長困境,轉型迫在眉睫。
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的調研顯示,已布局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信託公司,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主要依託股東的行業背景,深入研究某些行業,挖掘行業中上下游企業需求;二是依靠在其他業務積累的優勢資源,探索擴展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三是主要在信息技術領域應用布局等。
供應鏈金融主要分為三大業務:預付賬款融資、存貨擔保融資以及應收賬款融資。由於資金渠道和資金成本因素,還衍生出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模式。
資產證券化是信託業突圍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涉足供應鏈金融的信託公司數量比例不足20%,即使有相關業務也僅充當通道角色。究其原因是產業經驗不足,難以鑒別優質供應鏈金融資產。
實際上,未來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潛力巨大。2018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4.3萬億元,產成品存貨4.31萬億元,這些資產缺乏流動性,使得企業無法實現有效的資金融通,降低經營效率。如果信託公司不能充分參與供應鏈金融發展、深挖其中的優質資產,無疑是放棄一片巨大的藍海。
基於近20年的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和供應鏈金融「零違約」的產業經驗,雪松的優勢在於更容易找到優質的供應鏈金融資產,幫助雪松信託打造以供應鏈金融為主的特色金融,同時促進國內大宗商品產業的發展,逐步提升我國缺乏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的短板。
對此,張勁表示,「既然產業背景是雪松的核心競爭力,那就要從產業的方向發力,通過供應鏈金融和產業鏈金融這兩個優勢發力,雪松信託就有機會異軍突起,實現頭部突圍。」
04結束語
事見極真,曰明若觀火。張勁能夠清晰地洞察到,目前國內的供應鏈金融還處於初級階段,未來供應鏈金融一定會由供應鏈核心企業而不是銀行為主導,而且只能由核心企業在特定應用場景下才能夠實現。因為傳統金融企業僅僅憑藉應收賬款,很容易出現風控上的問題。而核心企業則是通過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五流」去實現風控,將會在新的藍海中,贏得新的商機。而這正是雪松信託的機會所在。
剛與柔,雪松控股以這樣的策略和特質,在紛繁的國際局勢和起伏的行業進程中穩健前行。未來,雪松控股在爭奪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中會發出怎樣的中國聲音?雪松信託如何憑藉特色金融實現突圍?給信託業轉型交出怎樣的樣本?這些都值得行業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