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韓國先發制人申遺風水,他甩證據強勢反擊,護國36年:死而無憾

韓國先發制人申遺風水,他甩證據強勢反擊,護國36年:死而無憾

「出門就被車撞死,我也無憾了」,這句話或許從其他人口中說出來是一句玩笑話,但從王其亨口中說出就是一句擲地有聲的誓言,作為我國古建築的研究者和古道史的捍衛者,王其亨一生都在為我國的古建築事業四處奔走,且只要一提起「古建築」三個字,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就有滔滔不絕的話語,他用了整整36年的時間終找回了我國在古建築方面的尊嚴。

面對「竊取」加以反擊擲地有聲

韓國是我國一衣帶水的近鄰,但如此近鄰在某些方面的做法卻為人所不恥,他們稱活字印刷術是韓國發明的、甲骨文的發源地是朝鮮半島、《山海經》中的許多神話傳說也是起源於韓國,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韓國竟然先發制人打算將風水申遺。

王其亨聽聞之後十分惱怒,他震驚於韓國的無恥行徑,中國五千年漫漫歷史長河傳承下來的文化就這樣被堂而皇之的「竊取」,故王其亨風塵僕僕的趕到審議研討會的現場,把我國關於風水的最早記載以及一系列實物證據公布,對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的校長步步緊逼,最終力挽狂瀾讓韓國慘淡收場,一直到今天都再也沒有提及過風水申遺的事情。

類似於此的韓國竊取中國古文化成果的事情絕非第一次發生,而能夠真正做到像王其亨那樣站出來予以反擊卻是鮮少有人做到,王其亨的做法怎能不讓人敬佩?

堅守文化自信跟隨本心

在王其亨的內心深處,他始終有著對我國古建築文化有著充分的自信,他深深的意識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真正在世界上立於不敗之地,雄厚的根基和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喪失了對本民族文化價值的認同和挖掘,就很有可能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漩渦,故在王其亨眼中,中國古建築話語權的缺失就是最至關緊要的問題。

現如今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只知日本、羅馬建築,對中國建築卻往往一問三不知,更讓王其亨感到痛心疾首的是,就連國人自己都很難意識到古建築的珍貴之處。故為了扭轉當下的局面,他下定決心要維護中國古建築在世界上的話語權,義無反顧的走上了研究「樣式雷」的道路。

探索「樣式雷」奧秘36年孜孜不倦

正所謂「上有魯班,下有長班,紫徽照令,金殿封宮」,清代專門承建皇家建築的機構被稱為樣式房,在其中有一支姓雷的家族就一直供職於此,被稱為「樣式雷」。樣式雷所留下的手稿和資料信息散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且這些樣式雷的圖檔上並沒有標註明確信息,要想搜集完整這些資料無異於大海撈針。

可王其亨卻並沒有因此放棄,得知國家圖書館中有關於樣式雷的珍貴資料,他便帶著便飯到圖書館埋頭查閱,不放過任何一點蛛絲馬跡,一呆便是一天;對古建築的研究免不了要進行實地勘測,王其亨就事事身體力行,爬高山下地宮從來沒有抱怨過半句苦累。

就這樣年復一年,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36年日夜兼程,整理、鑒別、判讀出了一萬多張樣式雷圖檔,並從中清晰還原出了當初雷氏家族從事建築工程中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細節,終於找回了我國古建築的尊嚴。

從事古建築研究事業三十多年來,王其亨作為大學教授雖每年有充足的假期時間,但他卻從來沒有休過寒暑假,且從文中的數據不難看出,樣式雷的研究絕對是一個複雜而又龐大的工程,這樣的一個工程在紙上或許寥寥數語便可以概括,但王其亨教授和他的團隊背後所付出的心力,絕非常人所能夠想像,他是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撲在了古建築的研究上。

2004年,王其亨和他的團隊對樣式雷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並舉辦了一場「清樣式雷建築圖檔展」,隨後又在巴黎、德國、瑞士等國推出了圖檔展的外文版,在全世界都引發了極為廣泛的轟動。2007年,世界教科文組織將「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列入了《世界記憶名錄》,它昭示著中國傳承千年的古建築文化在此刻終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同和尊重,得以展現出其永垂不朽的藝術價值,王其亨及其團隊36年來的砥礪前行也終於有了回報。

研究傳承代代不息

事實上,為了保護古建築,我國從1930年起就在朱啟鈐的帶領下成立了中國營造學社,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國建築學者不斷努力,到了1952年天津大學建築系成立,古建築測繪成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存在,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王其亨教授繼承並創新發展了古建築測繪的教學方法,古建築測繪的發展前景又再次攀上了一個高峰。

從在天津大學任教至今,王其享教授在課堂上為學生們講了三十多年的樣式雷和古建築,即使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依舊被學校返聘擔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古建築測繪導師。課堂上的他總是中氣十足,講到動情之處還會不由自主的拔高自己的音量,他教導學生最多的便是要對古文化有著敬畏之心,要讓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得以傳承,「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王其亨教授從未辜負這句對老師的定義。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如今的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入到樣式雷等中國古建築的學習和研究中去,而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應該歸功於王其亨的堅持。

從舉步維艱到現在的康庄大道,王其亨的每一步都走的格外艱難,也格外堅定,無論何時,他始終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保護著與中國血脈相連的古建築文化,古建築文化也終究沒有辜負他的期望,走向了愈發輝煌的未來。

文/煙寒若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水 的精彩文章:

何為龍脈?
最好的風水是什麼?風水大師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