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語境

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語境

目前,21世紀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理論界和思想界一個常用的概念。21世紀馬克思主義顯然不是單純的時間劃分,而是一個形態學概念。這一概念要表明的是馬克思主義形態的變化,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發展新階段的到來。它意味著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與過去不同,體現出了歷史性的差異。只有把握到這種差異,並且將它提升到自覺的理論層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自我確立才是可能的。因此,我們首先要明確21世紀馬克思主義得以形成和展開的社會歷史語境,正是社會歷史語境的變遷推動著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面臨的是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創造與守護成為歷史使命、開放性和可能性成為思想原則、執政與建設成為實踐條件的時代背景。正是歷史語境的這種變化,使得21世紀馬克思主義表現出新的時代特徵和未來趨勢。只有自覺適應這種歷史語境的變遷,馬克思主義在理論和實踐上才可能具有現實的生命力,才可能在繼承與發展的意義上成就一種新的形態,才可能繼續與時俱進地成為指引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力量。

//

和平與發展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

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根本論斷。適應這種時代主題的基本變化,中國馬克思主義在理論和實踐上具有了新的特徵。社會從一種戰爭與革命敘事的例外狀態,進入日常化的建設實踐,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精神轉變為社會建設實踐中的主體性力量。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取得了偉大成就。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條件下,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也逐漸成熟並得到完善。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反恐戰爭、經濟危機、貧富差距,以及當下由美國挑起的貿易保護主義等,各種衝突不斷,甚至十分激烈。這是否意味著時代的主題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呢?我們是在什麼樣的時代語境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革命與戰爭,還是和平與發展?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尤其對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來說,這個問題是根本性的。它決定著我們的戰略判斷和實踐取向,甚至影響著某些個體的人生選擇。錯估了世界歷史形勢,就必然發生根本性的理論誤判和實踐誤判。

在這個問題上,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那樣,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雖然存在著新的風險和波折,和平與發展仍然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面臨的時代主題。我們仍然是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樣的時代主題下,馬克思主義要將創造歷史的革命精神轉化為社會建設實踐的能動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漸進和平的方式推動人類自由全面發展的事業。當然,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和平發展並不意味著不需要理論和實踐的鬥爭,不需要艱苦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恰恰相反,在漸進的和平發展中保持銳意進取、勇往直前的鬥爭精神,是事業乘風破浪、成就輝煌的根本力量。

//

創造未來與守護使命的馬克思主義

//

馬克思主義產生於對現代解放局限性的揭示,是現代革命和解放理論的繼承者。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現代解放僅是抽象的、形式的解放,是部分生活領域和部分人的解放。也就是說,現代解放主要是停留于思想領域和政治領域的解放,使人獲得抽象普遍權利的解放;同時,現代解放主要是第三等級確立統治的部分人的解放,而不是所有人獲得解放的人類解放。在現代解放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將新的解放指向了社會的物質生活領域,指向了所有的人,希望推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無產階級解放的形式實現人類的總體解放。因此,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成為馬克思主義的根本使命。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承擔著創造人類美好未來的歷史使命,體現了對人類命運的道義擔當。當然,創造和追求美好的人類未來,是以人類社會的存在和能夠存在作為前提的。

經歷了20世紀的戰爭與災難,尤其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宇宙層面可能發生的偶然事件、人與自然矛盾產生的生態危機、社會內部毀滅人類的核武器問題等,都已經危及整個人類的生存。人類整體的毀滅不再是杞人憂天的笑談,而是現實的可能。因此,21世紀的今天,人類不僅面臨著創造美好未來的解放問題,而且面臨著守護人類生存的問題。人類已經成為一個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不僅要思考和推動人類的自由全面發展,而且要直面人類的生死存亡。在這樣的語境中,21世紀馬克思主義將是實現人類自由解放與守護人類存在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維繫人類的共存共在將成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使命。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看成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命題。這一根本命題,不僅將人類面臨的共存問題提升到了理念的層面,而且在現實的實踐中堅定地展開,賦予了馬克思主義新的歷史使命。作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命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味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承擔創造人類美好未來和守護生存條件雙重歷史使命的馬克思主義。

//

開放與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

//

黑格爾說哲學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時代,馬克思也說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歷史是思想的大地。一種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思想必然與所處歷史時代保持著這種存在論上的根本關聯,以思想理論的方式揭示時代的基本原則,並且體現時代的基本精神。馬克思主義本身是現代社會歷史和思想理論發展的產物,是批判性意義上的現代社會的自我意識。今天,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也要體現時代精神的變遷,把捉時代的基本思想狀況。如果是用一種落後於時代的思想原則闡釋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辯護,不僅無助於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更可能帶來適得其反的後果,給馬克思主義帶來屈辱和不幸。這樣的事情在馬克思在世的時候就發生過,並且在歷史中不斷地發生。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曾經說過他只知道自己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今天,我們的時代精神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是在什麼樣的思想語境中發展和闡釋馬克思主義?我們在什麼樣的時代精神中並且以什麼樣的思想原則闡釋馬克思主義,將決定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面貌及其生命力。在黑格爾之後,經歷了馬克思、尼采、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德里達等思想家的努力,人類已經在思想原則的層面真正進入了後形而上學時代,人類精神已經告別了形而上學的絕對主義和獨斷論形態。21世紀的今天,後形而上學精神已經進入日常生活之中,日常意識也逐漸地告別了形而上學的絕對主義原則,開始以一種開放性意識和可能性意識理解事物和關於事物的各種理論。這種以開放性和可能性為特徵的思想原則意味著創造性、有限性、相對性、過程性等成為當今時代精神的基本特徵。因此,21世紀馬克思主義應該是以開放性和可能性為思想原則的馬克思主義。不僅要以開放性和可能性的觀念看待理論,尤其是看待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特徵和性質,避免陷入教條主義和絕對主義的泥沼,而且應該以這樣的觀念看待社會發展過程,將人類歷史看成是實踐建構中的開放的可能性過程。在這個意義上,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以開放性和可能性為思想原則的馬克思主義,它將擺脫各種自我封閉、僵化的馬克思主義形態。

//

建構性的馬克思主義

//

馬克思主義是作為一種革命理論產生的。這裡的革命是指以推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政治統治為根本任務、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政治革命,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變革,哪怕是劇烈的社會變革,比如工業革命等。中國共產黨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革命取得政權的。即便取得政權以後,中國共產黨仍然是一個革命性的政黨,是堅持自己的革命初衷、革命理論和革命精神的政黨。但是,在執政的條件下,它的根本任務和完成任務的方式都發生了改變,執政建設的邏輯區別於革命解放的邏輯。用毛澤東同志的話來說就是,必須準備進行同過去的鬥爭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特點的偉大鬥爭。革命政黨在取得政權之後,必須正確地處理建設與革命之間的辯證關係,既不能將革命的話語和經驗直接挪用到建設實踐中,也不能用社會建設話語否定革命理論,而是要堅持辯證的歷史眼光,堅持歷史性原則,既要看到革命鬥爭為社會建設提供的社會歷史前提,更要看到社會建設不同於革命實踐的特殊性。新中國成立70年來,作為一個革命的政黨,在執政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堅持革命的主體性精神,經過艱苦探索,取得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偉大成就,逐漸形成了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進入了新的發展時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標誌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形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可以說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基本文獻,是執政條件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提升。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在中國共產黨執政和社會建設條件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在執政條件下,在新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繼續推進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決定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趨勢。21世紀馬克思主義必須充分體現這一實踐的重要成果,充分體現執政條件下的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性發展和歷史貢獻。

總之,我們是在21世紀新的歷史條件下闡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新的社會歷史語境中,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闡釋和實踐形態必然發生變化,並且已經發生了變化。為了充分地體現這種變化,我們可以用建構性馬克思主義指稱21世紀馬克思主義。建構性馬克思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在新歷史條件下的自我展開和自我實現,將成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形態。用建構性馬克思主義揭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徵和趨勢,絕不意味著對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否定。恰恰相反,作為和平發展時期的社會建設理論,建構性馬克思主義在革命理論的基礎上與革命理論一道構成馬克思主義的完整體系。建構性馬克思主義的興起和完善,意味著馬克思主義不僅是一種能夠打碎舊世界,而且也是一種能夠建設新世界的理論。世界正在見證著這種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強大生命力。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歐關係七十年回顧與展望
四大文明古國視域下的中國夏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