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企加雲CEO喻思成:中台的價值在於成為新業務的發動機和試驗場

企加雲CEO喻思成:中台的價值在於成為新業務的發動機和試驗場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11月28日報道

近日,企加雲創始人兼CEO喻思成發表了主題為「新中台驅動企業數智化轉型」的演講,深度解讀了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同階段的特點,以及中台對於企業面向未來做數智化轉型的價值和作用。

以下為喻思成演講實錄:

謝謝大家!在中國to B創業是非常艱苦的歷程,我經常跟朋友聊天說什麼時候to B才能夠天亮,大家都說估計要再熬十幾二十年。

我個人一直身在to B方向的IT行業,從Oracle到阿里雲親身感受著中國to B的IT變化浪潮。最近無論是數智化還是中台都非常熱門,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這個浪潮裡面我們看到的趨勢。

企業的數智化轉型

中國從1990年開始做數字化,在助力數字化轉型領域有很多國際化的大玩家,比如IBM、Oracle、思科等;還有諮詢公司,比如埃森哲、德勤等;包括TMT領域的亞信、東軟等。

圍繞國外廠商成長起來的上一代國內TMT廠商,幫助中國企業在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裡面基本上完成了數字化。

今天我們面對的是「數智化」,也就是所謂的數據智能,不僅僅是數字化的過程。我們發現從2010年開始中國開啟了嶄新的to B的賽道,尤其是以BAT為代表。

其中阿里雲的中台思想最負盛名,它的邏輯是基於企業開始積累並掌握消費者或者客戶的大量數據,也就是網路化的過程。企業從最開始自建的網站,到後來在天貓上開一個網店,再後來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有自己的微商城,隨著5G到來以及IoT設備的普遍化,客戶數據開始被企業大量積累。

傳統企業的所有數據進入後台沉澱下來,但數據彼此之間是割裂的,因此阿里倡導在前台和後台之間建立中台,把所有的數據沉澱在中台裡面。然後中台把數據通過更智能的方式解讀出來,向上反哺決策,提高客戶體驗。

以前是沒有這樣操作的,我們發現實際上以前的數據是副產品,比如說某一個數據通過ERP產生後沉澱在Oracle的資料庫里就結束了,但今天所有的數據都可以返過來推動業務發展。

數據中台和原來的大數據平台不同,從表面來看都是技術和服務,服務可以被任何人調用;但從服務性角度來說,中台和以前的大數據平台本質區別在於中台不僅可以作為一個服務被調用,還可以反向驅動業務。

以前大數據最主要的價值輸出方式是BI,相當於一個車的後視鏡,這個後視鏡可以告訴你已經走了哪些路,你昨天的業務怎麼樣,去年業務怎麼樣的,在裡面可以提煉具體的信息,信息幫助決策者制定未來的業務策略,開車的人通過看後視鏡可以把握手中的方向盤。

但是今天數據可以成為方向盤,這就是數據中台的價值。針對於匯聚起來的數據,十年前的傳統企業會為每一個消費者打上幾十個標籤,再厲害一些的企業可能會打上幾百個標籤,完成線上轉型後可能會打上幾千個標籤,但BAT代表的互聯網企業會為消費者打上上萬個標籤,它會比用戶的家人甚至他本人還了解他自己,這樣實際上就成為一個數據化的業務。

以前企業經常提要把所有業務數據化,那是BI時代的邏輯,今天我們要實現的是一切的數據業務化,即數據業務化。這是真正把企業裡面關於消費者360度的數據都沉澱下來,成為最重要的資產,把所有數據資產化以後再場景化,然後把這些場景智能化,智能化之後就可以創造一個新的場景,變成新的應用,甚至變成新的業務。

這是數據中台跟大數據平台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在阿里裡面對一個用戶畫像描述後,可能就會發現一個新的業務,阿里有很多業務就是它對於數據深刻洞察以後產生的。這個過程數據不再是副產品,而這些都源於中台能力。

在企業的IT架構互聯網化的過程當中,通過5G或者互聯網全渠道接入會產生很多前台,進而產生很多數據,但並不意味著所有這些數據都能用傳統的方法處理,這就自然而然產生一個中台賽道。中台位於前端和後台資料庫等IT基礎設施之間,一般是to B的,是把內部的數據能力以及應用能力抽象出來以後,為企業內部的業務、應用、甚至將來的業務和應用提供服務支持的,而不是to C的。

中台不同與對傳統ERP的連接器角色定義,它並不僅僅是IT概念,當年馬雲推動整個阿里做中台化改造,技術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其中很更的一部分在於說推動整個組織結構向中台化改造,無論是阿里雲還是天貓,都有自己的中台組織,以及配套的流程。

所以中台不僅是連接器,也是前端業務的發動機,這樣前端業務就不再直接面對後台;同時它也是一個試驗場,一個新業務可以很快得到驗證,不像以前,為了做新業務,所有後端的流程,尤其是後端的應用需要再造一遍,在今天所有的新業務需要的新應用在中台上很快就能實現,快速試錯敏捷決策。

技術落地來談,我們要替企業建立起中台體系架構,這個體系架構是基於互聯網的體系架構,基於最新的演進式的結構設計,是基於現在的大中台和小前台理念搭建的,同時也是基於去中心化的分散式架構設計的,能夠實現彈性擴展,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能力中心開放出來。

各行各業現在都在講建立中台,但我們認為這最少還需要5-10年時間,因為它不僅是技術,還需要企業配合做業務流程組織再造,如果單純從技術角度講,最少要涉及到業務中台和數據中台的建設。

中台——能力中心的建設

中台的建設,需要企業把內部多個業務系統中共同的部分抽取出來,打造成一個個能力中心,把關於業務的所有的能力組裝起來,對應打造成如訂單中心、商品中心、客服中心、會員中心、營銷中心等。

我們要把這些能力作為各個中心開放出來,一旦開放出來以後我們將來的業務就可以在上面快速的迭代,快速的滾動,就可以讓它快速成長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數智化,只有把業務能力中台化之後,才能真正反向驅動業務。

我們經常說CIO變成CGO,也就是說原來CIO是被動支持一個業務,今天你實際上要替一個企業尋找增長點,通過數據能夠看出來它的業務增長的地方,這個才是我們真正看到的無論是數據中台也好,業務中台也好,幫助一個企業實現互聯網化企業架構改造。

朝著「互聯網 」方向發展,這是中台概念特別熱門的根本,中國企業都在尋找增長,今天最主要的增長點在於互聯網轉型,互聯網轉型最核心的點在於說你能夠探索新的業務,能夠了解你的客戶,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通過互聯往化來得到支撐。

互聯網化的支撐包括兩個點:第一,你和客戶的接觸點必須是網路化的,第二,你內部的體系運轉必須是中台化的,同時在技術上你要有這樣一個數據中台和業務中台的支持,使得你能更好地使用你自己內部的數據,能夠更好地支持你未來的成長。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to B的賽道,無論是乙方還是甲方裡面,都存在巨大的成長機會。中國有一個獨特的,全球其它國家都沒有的賽道,也就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來驅動業務,在這個過程當中CIO能夠成為CGO。這是我們能看到的,在未來十年裡面to B賽道裡面最大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2019教育科技金陵峰會:教育如何與科技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