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1世紀馬克思主義與現代人的存在方式

21世紀馬克思主義與現代人的存在方式

如果說人的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旨趣,那麼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一項重要時代課題就是切近現代人的存在方式。所謂切近現代人的存在方式,一方面是指深入現代人的生存過程中,在歷史的原則高度,把握其存在方式的變革,從而提出現代人的自我主張;另一方面在於以反思的方式審視現代人的存在方式,在實踐的原則高度,改變其存在方式的樣態,進而建構現代人存在的合理方式。可以說,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以變革現代人的存在方式為中心的時代任務便始終佔據著其理論關隘。就其本質而言,我們認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進一步切近現代人的存在方式:一是從物象化到數字化,二是從私人所有到共同享有,三是從個體到共同體。

從物象化到數字化

馬克思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發現,現實的人是處於特定社會關係中的個人,是被其所處的一切社會關係規定的個人。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這種現實的個人被它整個的生產關係規定並被塑造著。在這一特定關係中,現實的個人之間的關係則表現為物象與物象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通過他們各自生產出來的物與物之間的交換來實現和表達。這即是所謂的現代人的存在方式的物象化特徵。可以說,馬克思對現代人的存在方式的揭示,就是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存在方式的批判。而這種物象化的結構性存在方式則構成了現代人的存在方式的核心要義。顯然,在這一特定的社會中,物象化的存在方式會隨著它的生產方式變革而進一步產生形式上的變化,即延伸至數字化的存在方式。

在資本諸形式的演變環節中,生息資本(G-G』)是現代人的存在方式由物象化向數字化轉變的關鍵一環。按照事物的本性來說,商品生產過程或剩餘價值生產過程(G-W-G』)最能直接地反映資本和勞動的關係,但是生息資本則在外觀上直接取消了這一生產過程,並在實踐上表現為符合法律交易手續的活動,從而資本這一沒有概念的形式開始逐漸在人們的頭腦里固定下來,成為資本神秘化的最顯眼的形式。在這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物象化表達被徹底遮蔽起來,被生息資本這一沒有概念的形式所掩蓋。在馬克思看來,這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最高度的顛倒和物化。資本的物神形態及其觀念事實上就已經在此獲得了完成形式。由此,以物象化為核心的存在方式開始向數字化轉變。

無疑,銀行資本作為生息資本的現實載體,既把控著借出者一端,又把控著貸出者各方,因而它在整個金融資本中起著絕對主導的地位。金融資本作為對銀行資本的否定,事實上是揚棄了銀行資本和產業資本之間的對立。在希法亭看來,真正佔據支配地位的是銀行資本,其現實表現則是它對證券交易所的掌控。在這種交易所中,資本主義所有制在其純粹形式上表現為收益證書,剝削關係,對剩餘勞動的無償佔有,都令人匪夷所思地轉化為收益證書。由此,希法亭認為:「所有制不再表現某種一定的生產關係……任何財產的價值似乎都是由收益的價值決定的,是一種數量的關係。數就是一切,物什麼也不是。只有數才是現實的東西,而因為現實的東西不是數。」

顯然,現代人的數字化生存方式是在所有制的意義上而言的,而非在自然生命以數字的方式被把握和掌控的意義上來說的。現實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以私人所有為基礎的物象化,向以生息資本為基礎的收益價值的數字化的轉變,可以說使現代人的存在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對這一變化的發生及其展開方式(比如比特幣、區塊鏈)的研究,將構成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一項重要時代課題。

從私人所有到共同享有

由此可見,所有制問題是決定現代人以何種方式存在的根本性問題。在現代意義上,私人所有和私人佔有的分離開啟了現代人為生存而鬥爭的大幕。私人佔有以私人所有為前提,沒有所有,也就無所謂佔有,如果要佔有,那就必須重新奪回所有。這是馬克思主義關切現代人的存在方式的基本邏輯。所以,重建個人所有制就成為馬克思規定了未來之人的存在方式的基本向度。誠然,這一向度是在把私人所有轉變為共同所有中展開的。也就說,未來每個人的所有是以共同所有為前提的,即生產資料歸社會所有,而生活資料歸個人佔有。在這一意義上,每個人所有揚棄資本家的個人所有,每個人的佔有揚棄資本家的個人佔有。這一邏輯可以簡要表述如下:(資本家)私人所有—(資本家)私人佔有—(全體)共同所有—(個體)私人佔有。

在馬克思看來,實現現代人的存在方式的徹底變革只能通過佔有方式的變革來實現。「無產者只有廢除自己的現存的佔有方式,從而廢除全部現存的佔有方式,才能取得社會生產力。無產者沒有什麼自己的東西必須加以保護,他們必須摧毀至今保護和保障私有財產的一切。」如果這一社會計劃實行開來的話,那麼這正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陣痛的根源所在。但是,問題遠沒有解決,因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自身的矛盾還在進一步展開和深化之中。顯然,在這一過程中,新的社會佔有方式便在資本家個人所有和社會全體所有的矛盾中生髮出來。這種新的社會佔有方式,我們稱之為社會共同享有。

共同享有的根本規定在於,它打破了以私人所有為前提的私人佔有方式,而是通過購買、交易的方式佔有私人所有。這種佔有方式從最初的公共產品到半公共產品,再到私人物品,逐漸演變為私人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間共同享有。它不同於物象化的表達。物象化的前提是私人物品以出售為目的,而在這裡,私人物品並非以出售為目的,而是以使用為目的。比如共享汽車、共享房子、共享單車等。雖然所有權沒有發生改變,但是佔有方式發生了改變,使得社會資源在最大限度內得到了利用。這種新出現的社會佔有方式無疑應該得到關切。因為它突破了早先以資源的無限性為前提的社會佔有方式。

當然,無論如何,這種共同享有的方式是從資本家個人所有向社會全體所有轉變的中介和過渡。在形式上,它實現了社會全體的佔有方式,但在內容上並沒有改變其所有方式。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將其置於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進程來考察,既是一種關切,也是一種批判。

從個體本位到共同體價值

在所有制的思想線索上切近現代人的存在方式,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解放理論的內在理路。在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時代關切中,在共同體內實現現代人的存在方式的變革正是這一內在理路的必然要求。事實上,當馬克思站在社會關係的原則高度來考察人的本質時,其意指的就是不能從純粹的個體屬性來認識它,而應立足於真正的共同體來把握它。馬克思曾經指出,古代共同體或古代人所關心的問題在於,哪一種所有制方式能夠造就更好的國家公民,至於這種所有制方式是不是能夠最高效地生產出最大財富則並不是那麼重要。與古代共同體把人作為生產的目的不同,現代世界所追求的是財富生產的最大化,生產成為目的,而人則成為這種生產的手段罷了。在這一意義上,財富及其生產表現為現代人的存在目的和方式。

具體而言,在古代共同體中,個體對財富的佔有是從屬於共同體的。每一個勞動者把勞動的客觀條件(包括土地、工具等)視為屬於自身的天然財富。此時,個體以共同體的方式佔有所有財富。所以在馬克思看來,他們處於一種較為幸福的關係之中。但是現代世界使得這種較為幸福的關係全面解體:一是勞動者和土地這種生產的自然條件的關係的解體;二是勞動者對勞動工具所有關係的解體;三是勞動者和維持自身生存的生活資料的自然關係的解體;四是勞動者與自身勞動能力的關係的解體。可以說,現代世界使得個體曾經賴以存在的古代共同體根基被徹底清理,個體進而徹底成為被拋入世界的一種無根無基的存在。

可以說,這是現代人的基本存在方式。顯然,如果個體要獲得自身存在的根基,無疑需要再次回歸到共同體當中。只不過,這種共同體不再是當初的那個古代共同體了,而是未來共同體。在那裡,「事實上,如果拋掉狹隘的資產階級形式,那麼,財富不就是在普遍交換中產生的個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產力等等的普遍性嗎?財富不就是人對自然力的——既是通常所謂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的統治的充分發展嗎?財富不就是人的創造天賦的絕對發揮嗎?」也就是說,未來共同體的個體不再把外在的物視為財富的內容,而是以內在的才能、能力、天賦的絕對發揮為財富的對象。一方面,個體和自身的客觀生存條件、自身的勞動能力重新統一起來;另一方面,個體通過共同體來行使對這些客觀條件和勞動能力的所有權與占有權。

以上論述表明,無論是從物象化到數字化、從私人所有到共同享有,還是從個體到共同體,事實上都是在所有制的意義上來理解現代人的存在方式及其變革的圖景。在此本質性的維度上,21世紀馬克思主義必然是沿著馬克思恩格斯的內在理路前行的。但是在現代人的存在方式藉以新型的外觀表現出不同形態時,我們不是要將其拒之門外,而是要深入事情本身,這樣才不至於迷失在新的路途中。這是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的期待,也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與時代課題。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政治經濟學批判視域中人的存在方式研究」(18ZXC007)、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首都師範大學)項目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平民立場:當代文學研究「第三維」
看著風景發獃的盧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