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從公元前談起|楊梅的歷史

從公元前談起|楊梅的歷史

楊梅屬於楊梅科,楊梅科有小喬木或灌木植物,名稱有聖生梅、白蒂梅、樹梅,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據有關專家調查研究,目前,已知的楊梅科植物有50多個種,中國已知的有楊梅、白楊梅、毛楊梅、青楊梅和矮楊梅等,而具有經濟栽培價值的主要是楊梅。楊梅,學名Myrica rubra Sieb.et Zucc。屬亞熱帶常綠喬木果樹。

楊梅的生長和栽培歷史悠久,據對世界稻作農業發源地之一的浦江上山文化遺址科學考證,早在10000多年前,上山人已開始食用野生楊梅。20世紀80年代,在浙江河姆渡遺址的挖掘中就發現了野生楊梅核,距今也有7000多年的歷史。

楊梅是我國特產佳果。在我國古代,楊梅、荔枝和葡萄俱屬果中珍品。

西漢時期的陸賈(公元前240-前170年)《南越紀行》載:「羅浮山頂有湖,楊梅、山桃繞其際。」此處所說的羅浮山,在廣東境內。廣東羅浮山區至今仍是楊梅的著名產區。南越國宮苑遺址出土的植物有40多個種類,其中就有楊梅。

西漢時期的文學家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的《上林賦》載:「梬棗楊梅,櫻桃蒲陶,隱夫薁棣,荅沓離支。」

東方朔(公元前154-公元前93年)《林邑記》云:「邑有楊梅,其大如杯碗,青時極酸,熟則如蜜。用以釀酒,號為梅香酎,甚珍重之。」這是西漢時期對楊梅較為完整的一段記載,可能也是目前世界上製作楊梅釀酒的最早記錄。可見,中國的江南地區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將楊梅當作主要水果食用。

公元5世紀時期的東晉小說集《西京雜記》(作者不詳,有曰劉歆、葛洪所著)載:「梅七:朱梅,紫葉梅,紫華梅,同心梅,麗枝梅,燕梅,猴梅。」可見,東晉時期,人們根據楊梅的品性和特點,已經有多種類分。

唐·段公路《北戶錄》別稱「朹子」;唐·孟詵所撰《食療本草》別名「機子、聖生梅、白蒂梅、椴梅、楊梅」。

南朝梁江淹《楊梅頌》稱楊梅「寶跨荔枝,芳帙木蘭。懷蕊挺實,涵黃糅丹。鏡日綉壑,霞綺巒。為我羽翼,委君玉盤。」這是古代文人對最早最高評價。後來,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曾評曰:「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則評價更高。

據史書記載,宋開寶年間就有楊梅栽培,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宋·僧贊寧(宋太平興國時期)《物類相感志》云:「桑上接楊梅則不酸。楊梅樹生癩,以甘草釘,釘之則無。皆物理之妙也。」則可能就是楊梅嫁接和病中害防治的最早記錄。

公元12世紀的南宋時期吳攢《種藝必用》也有「桑接楊梅」的記載。宋代詩人平可正詩曰:「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味勝河溯葡萄重,色比瀘南荔枝深」。南宋詩人陸遊對楊梅讚美更高:「綠蔭翳翳連山市,丹實累累照路隅。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頜得驪珠。斜插寶髻看游舫,細織筠籠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氣在,欲乘風露扎千株。」把楊梅比作「驪珠」,說明楊梅在南宋時期確是身價超出百果。

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劉文泰等編著的《品彙精要》稱聖生梅、白蒂梅。明·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本草綱目》載:「因它形如水楊子,味似梅,故名……楊梅樹葉如龍眼及紫瑞香,冬月不凋。二月開花結實,形如楮實子,五月熟,有紅、白、紫三種,紅勝於白,紫勝於紅,顆大而核細,鹽藏、蜜漬、糖收皆佳。」對楊梅性狀、果實品質和儲藏方法都作了較為詳細的記載。目前,仙居縣境內尚存明朝古楊梅樹和大片有幾百年生長歷史的楊梅林。明·徐光啟(1562-1633年)的《農政全書》稱楊梅為「聖僧梅」。

清·黃元御《玉揪葯解》載:「楊梅生瘴癘之鄉,其味酸甘,多食損齒傷筋。惟桑土者不酸。林邑生者,實如杯盎,青時極酸,熟則如蜜。釀酒號『梅香釅』,土人珍重之。」清·陳淏子《花鏡·花果類考·楊梅》也有類似記載:「每遇雨,肥水滲下,則結實必大而甜,若以桑樹接,楊梅則不酸。」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有關史料記載,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靖州木桐村村民周宏道經過數載試驗,終於在野生楊梅樹上嫁接優質楊梅品種成功。

近代陳嶸編著《中國樹木分類學》(1937年出版)稱「朱紅、樹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梅 的精彩文章:

楊梅,最有中國風的水果,哪裡產的最好?
東魁楊梅因果特大而著稱。東魁寓意「東方之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