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信鴿有什麼具體實用價值?真的可以用到戰場上嗎?

古代信鴿有什麼具體實用價值?真的可以用到戰場上嗎?

這張照片是日本人拍攝的北京信鴿通信所,原文是:「北京鳩通信所,訓練終へて餌に集う通信鳩」。日語里的鳩就是指信鴿。

近代科學研究證明:信鴿是從「始祖鳥」演變而來的。始祖鳥(學術名:Archaeopteryx),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小型恐龍,隸屬於恐爪龍下目,代表了一種恐爪龍類的原始類型。 始祖鳥的學術名——Archaeopteryx來源於希臘文,「archaeo」的意思是「古代的」,而「pteryx」則是「翅膀」的意思。所以「Archaeopteryx」直譯為「古代的翅膀」,當然,直譯為「長著古代翅膀的生物」,或許稱古翼鳥更接近原意。現在發現他們的化石主要分布在德國巴伐利亞州。

加拿大的一家非常有名戶外服飾品牌就叫:ARCTERYX ,漢文寫的就是始祖鳥,1989年創立於加拿大溫哥華。

或許古代中原人認為大多數悠久的東西都源自中原,但中原早期的說法是鴻雁傳書,就是利用鴻雁而不是信鴿。

要說漢字里記載最早把信鴿用于軍事上,是五胡十六國之一、由匈奴屠各種鐵弗部族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權最早使用。匈奴人早期的娛樂就是賽馬和賽信鴿,可證匈奴人養信鴿的歷史要悠久很多,但早期可能是娛樂性。自十六國時期的匈奴人建立的大夏,他們的匈奴軍隊就有專門人來負責飼養軍用信鴿,利用信鴿來傳遞軍用情報,當時匈奴制定法律,捕殺或吃軍用信鴿,是要治重罪。

純中原人使用信鴿傳遞軍用信息,則要晚很多。公元1128年,南宋將軍張浚視察部下曲端的營地,曲端就信鴿來通知部隊集合。但這更可能是傳說。

利用信鴿傳遞信息,是利用信鴿的返巢原理。中國現代拍的古代戰爭中,中原的將軍利用信鴿傳遞情報則違反了一般科學常識,信鴿只認為自己的家,就是他長大的巢,不可能從戰場上飛回來,更不可能再返回去。中原古代軍隊沒有專門養的信鴿的機構,即使某個將軍突發奇想,抓一信鴿,那信鴿也不可能給他傳遞情報。

古代中原有很多利用信鴿傳信的記載,比如唐代的《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宰相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用鴿子與親戚友人通信,並稱鴿子稱為「飛奴」。但記載的都是傳遞一般信息,但中原歷史記載中,沒有戰場上使用信鴿的記載。

中原人沒有,但是中原人認為的野蠻外夷倒是在戰場上使用過信鴿,1041年,宋軍與西夏軍作戰,西夏軍在好水川周圍設下埋伏,並在好水川里用泥土做籠子,把很多鴿子養在裡面。宋軍聽到泥籠子裡面撲騰,覺得很奇怪,拍開泥籠子。結果很多鴿子飛出來,西夏軍接到信號,包圍過來,宋軍大敗。但這裡的信鴿只是起到發布信號的作用,並不是傳遞軍事情報。現代拍影視的導演,用信鴿傳遞軍事情況,那是缺乏一般的歷史知識,也不了解信鴿的真正作用。

雖然說古匈奴人很早就有賽信鴿,但有可能比賽內容不同,現代說的比賽信鴿是源於兩個世紀前的歐洲。但飼養信鴿,確實是亞洲要比歐洲早很多。現在認為人類訓養信鴿的歷史起源於亞洲,最早可追溯到古西亞、古印度和古中國(確切地說是古匈奴)。亞洲信鴿史就是以西亞信鴿史、東亞信鴿史和南亞信鴿史為主組成的。東亞主要就是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日韓等國,南亞主要是印度和泰國、越南,西亞主要是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和土耳其等國。

歐洲發起近代的賽信鴿,一般認為源頭是西亞,現代信鴿尤其是賽鴿與西亞信鴿發展密不可分,現代信鴿是現代賽鴿的重要的發源地之一,人類最早馴化岩鴿成為家鴿最終成信鴿後成為賽鴿的策源地是西亞地區,西亞的信鴿品種較多,例如波斯信鴿、科特比克鴿、倫比特鴿、布薩信鴿等,都是現代賽鴿的始主,這些鴿子主源於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一帶,如伊拉克、伊朗以及土耳其等國。

歐洲養信鴿的歷史不如亞洲那麼早,但歷史也非常悠久,可追溯到羅馬帝國時代和獅心王理查德時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世紀。根據記載,古羅馬軍隊就有專門飼養信鴿的。

近代歐洲,利用信鴿有了更多的用處。1914年,德國發明家朱利葉斯·諾布隆納開始與信鴿合作進行航拍。將微型攝影機綁在信鴿身上進行拍攝,在飛行過程中,相機會定期拍攝一系列照片來紀錄整個過程。

中國的近代賽鴿是西方人引入的,1930年,僑居上海的英國人倫昌紗廠工程師傑克遜、「**巡捕房」的柯林伍德等人,發起組織「上海信鴿俱樂部」(英文縮寫S.H.C),由美僑比格斯任會長,英僑柯林伍德任秘書長。初期有會員二三十人,當年秋季就舉行了六次比賽。這被認為中原近代的賽鴿開始。

近代中國把信鴿作為保障鐵路運輸安全的重要通訊手段之一。本來,為確保鐵路運輸安全,近代已經有了更先進的方法,不必用信鴿,當時長短距離和時間近遠的通訊手段有:電話,電報等,火車攜帶(火車頭自帶一個裝置,在進入站口岔道前,碰上一個立於鐵道旁掛有信號盒的鐵環,司機接到信號再作行進停靠決定),信號燈,信號旗。

但在軍閥混戰時期,或是日佔時期,因為戰爭需要,電話線和電線經常被人為破壞,所以「信鴿」是代替的主要方式:每個車站都有這樣「鴿籠」,裡面分多格,分別關有來自有關車站的鴿子,需要時將信息綁在信鴿上帶走。(無信號發送時,基本兩三天要換新的信鴿)這種通訊方式是舊時運河幫採用的方法。

利用信鴿,傳遞鐵路安全信息,可能在晚清就開始,現在發現清末民初河北山東蘇北一帶的傳教士傳遞情報也採用這種方式(教堂的鐘樓常是「鴿籠」),在老照片中有巡迴傳教的舟車,坐騎上有鴿子籠的。民間還有用鴿群帶套信鴿截獲情報的方法。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岫岩滿族自治縣雅河辦事處部分八旗姓氏以及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