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聊整機!聊一聊年輕的我們為什麼做媒體?
[PConline 雜談]人的一生很漫長,但緊要處往往只有幾步,大都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每個人不同,在做選擇的時候也會有所差異。那麼,當年輕人和編輯成了「CP」,他們之間優又會有什麼有意思的故事哪?以下,是關於兩個年輕人講述和媒體「結緣」的故事。
(一)
在下筆時,首先很慶幸,我生在這個世上,並且活到了現在。
每當在黑夜,我都會陷入無限的遐想——如果上千年前,我的祖先如果提前或錯後相遇,是不是我也就不會存在於這個世界了?如果再往前推算.....那麼是不是我出生在這個世界的概率算得上是上億分之一了?這是不是上天眷顧我讓我得以在人間走上一遭?
唉,年輕真好!不知是每天思考太多還是如何,我總有一種很老齡的心態看著一個個活潑的年輕人們,並發出感嘆。殊不知,其實自己也只是一個剛畢業兩年的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現在想想,當初所學的專業,現在所做的職業,我怎麼就來到了這個行業?
說起來....職場二字,在之前對於我來說並沒有一個很好的概念,在工作前,我只感覺是,早上上班,到點下班,每月到點拿工資,這確實是上學時期我的感受。但是現實和想像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我對工作的初步認知——干不完的活,加不完的班。
談及如何選擇工作,初入社會,一位朋友問我要不要一起去做後期,我想的是做什麼都好,可以學點東西就行,就應了。過了半年左右吧...朋友受不了這經常加班的狀態跑路了。Emmmm....我選擇了繼續留在公司。
再過了小一年後,一是感覺老闆對員工很不好(你這三四十人的小公司,老給大家擺什麼架子啊?)二是,各種無償加班的狀態給我的感覺很不好,乾脆裸辭了工作,回家休息了。
出於興趣使然,也想學到更多的知識,我來到了科技媒體,做起了一名小編輯。說來也挺有意思,從小到達連作文都不愛寫的我,現在也要天天寫文章了,真是世事難料。不過我能更快速直觀的了解到,一些行業動態,也能去看看發布會,更可以聽取大佬們對一些產品的看法和意見,我還可以向大佬們資訊一下小白購買建議。
這些讓我感覺都很不錯。我也從曾經的觀眾視角改為了筆者視角,並且學會看懂了很多商家裡的小門道。這樣看來,以前我對廣告詞語有多信任,現在我就感覺有多傻。
目前通過半年的學習,也只算學習到一些皮毛,今後要學習的還很多。起步是有點難,像爬一座高峰,路長任遠,好在餘生還長,一步步來吧。
(二)
大二那年,我組建了一支支教隊。在那次20多天的活動中,收穫了快樂,也對媒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017年7月6日,我和團隊的小同學們啟程出發。從黑龍江大慶到河南信陽,橫跨半個中國,火車硬座......很多隊員連黑龍江省都沒出過,更別說遠赴千里之外的異鄉。
一切並非順風順水,到了之後,食宿問題又來了。7月的信陽正值熱天,我們就聯繫當地的村民,去田間地頭采瓜吃。另一方面,周邊沒有商店,需要採購米、油、菜、肉需要騎電動車去十幾公里外的鎮里。
女生住宿舍,男生住辦公室。學校有一間老師的宿舍,由於暑假老師不在,所以就就給了支教的女生用,男生這邊由於辦公室有吊扇,所以選擇在辦公室打地鋪睡。
半個多月下來,每個人的變化都特別明顯:黑了、瘦了、身上被蚊蟲叮了許多包。
支教之初,我們就在考慮如何做活動宣傳的事情。因為在我看來,做有意義的事情,宣傳必不可少,要不然做的意義就不是很大。於是,我便從現有資源開始。學校的微信公眾平台、三下鄉的官方網站等。
學校這邊因為認識負責新媒體的小編,所以對於稿件的質量要求不是很高。而中國青年網三下鄉專欄這邊對於稿件的質量要求較高。而在此前,學校的三下鄉活動也沒有被中國青年網所報道的,所以我們沒有可以參考或者學習的校內前輩,只能慢慢摸索,步步小心。而慢慢摸索所得到的結論就是:學習已經發表的文章和提升稿件質量,反覆投稿。所幸,最後有一篇圖文報道被中國青年網收錄。當從百度上搜索相關關鍵詞,彈出這篇文章的時候,倍感興奮!我們的努力,將有機會被所有使用網路的人看到。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我們聯繫了當地的媒體、學校所在地的媒體,也創建了今日頭條等自媒體賬號,用於宣傳我們的活動......
那個炎熱的夏天,我們為當地的孩子開設了美術,手工,歷史,安全教育,勵志故事,食品健康等特色課堂,陪伴他們一起度過一個不一樣的假期。與此同時,我們的支教團隊獲得了十餘家平台的報道,同年十二月,我們獲得了共青團中央的表彰。如今,築夢風車支教隊已經組織了3次支教活動,未來還在繼續。致敬青春,入媒體也無悔。
小總結:
現在,我們這一代人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也許每一代都有,各自背負有所不同。
我們面臨著無數的挑戰,也面臨著無數的選擇,而每一次選擇所帶來的結局我們並不能完全預料——人非聖人。
面對選擇的路口,我們彷徨、猶豫甚至畏懼——誰沒有經歷過?
而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無悔青春,無悔選擇。未來的路還很漫長,每一步都要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