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不能忘了,淘麥!你的老家怎麼稱呼呢?

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不能忘了,淘麥!你的老家怎麼稱呼呢?

前言:

「淘麥」,是我國北方地區特有的勞作方式,淘麥的過程是製作「麵粉」必不可少的過程,北方人主食為「餑餑」,也就是饅頭,南方人主食為米飯,沒有淘麥這一說,在我國的北方地區,以前工業化不發達的年代裡,收穫的小苗轉化成麵粉大部分操作還需要人工來完成,淘麥就是清洗小麥的過程,小麥打磨成麵粉之前,需要將小麥清洗乾淨,然後拉到當地的區或鎮的「磨坊」里,機器將清洗完的小麥打磨成麵粉,麵粉能製作成饅頭。

這是小麥轉化成麵粉的過程,而「淘麥」是其中的一步,現在已經慢慢的淡出歷史的舞台了,只有少部分農村還保留這一習慣。

說到淘麥一想到的就是北方地區,安徽省山東省以北的地區可能見過淘麥的人會多一些,安徽省以南就沒有淘麥這一說了,這可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會的人多數是老一輩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到90,00後就完全不會了,這門手藝就算是銷聲匿跡嘍。

淘麥的過程:

收割回家的小麥在太陽暴晒下,小麥的水分就會被完全的蒸發掉,每年的夏天,秋天是主要的淘麥季節,這個季節的光照比較充足,太陽的照射時間長,將小麥倒在一個大盆里(多數是不鏽鋼製作的),倒滿水,用篩子左右旋轉,將小麥的麩皮給曬出來,依次反覆的倒水加水,篩選,直到水裡沒有麩皮。沙子了,就算是淘洗乾淨了,這個過程就叫做「淘麥」。

村裡的常叔叔幾十年來一直是採用傳統的淘麥手藝清洗小麥,農忙完了趁著中午太陽光照強烈的時候,從家裡扛出半蛇皮袋小麥,拿出家裡的不鏽鋼大鐵盆,嘩~的一聲,小麥被倒進了不鏽鋼鐵盆里,小麥的香氣夾雜著漂浮的灰塵在空氣中散開,常叔叔~咳~了幾聲,「這麥子咋這麼多灰」。

不鏽鋼的大水盆里被常叔叔灌滿了水,常叔叔用手反覆的揉搓,小麥在水裡動了起來,活靈活現的,像是有了生命一般,水面上漂浮著小苗的外表皮,這層外表皮稱為「麩皮」,常叔叔大約揉了半個鐘頭,把表面的麩皮都給撈出來了,水盆里的水也隨之倒掉。

以此往複,常叔叔重複了六七遍,大盆里的水終於清澈了,常叔叔準備好「隔水」的墊網,把不鏽鋼大盆里的小麥撈了出來,放在隔水網上隔水,進行下半袋的「淘麥」過程,不到半袋小麥,常叔叔已經累的不行了,淘麥看起來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會耗費很大力氣,技巧跟體力結合在一起,一般人還真堅持不下來。

常叔叔說現在的年輕人沒人干這種累活了,等我們這一代沒了,這門「手藝」可就算是失傳嘍~現代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相比以前「錢」更好掙了,隨便找份工作就能買的起饅頭吃,在城裡一塊錢就能買到一個大饅頭,誰還願意出這份力氣呢,農村的地也都沒人做了,村裡的年輕人都去城裡了,花錢買著吃更方便。

說話的功夫,常叔叔把剩下的半袋小麥也淘完了,把小麥里的水分隔開以後,最後還要再淘一遍,常叔叔說,這個月,城裡的孩子們要回家,要多蒸一點饅頭,孩子還要帶回城裡,多淘一遍乾淨,孩子們吃的也放心,吃自己種的小麥磨出來的麵粉就是一個放心,城裡賣的饅頭有很多添加劑,娃娃吃的我擔心,多出點力氣,多淘一遍我也樂意。

一個晌午的時間,常叔叔頂著大太陽,流著汗水把一袋子小麥給淘完了,院子中央鋪上一一層薄膜,把淘完的麥子放在薄膜上,均勻的攤開,一會的功夫就晒乾了,中午的太陽毒辣,趕明就能拿去鎮上的磨坊打磨了,新鮮的小麥打磨出來的麵粉做出來的「餑餑」就是香(方言稱呼餑餑,也就是饅頭),有些地方叫餑餑也叫饃饃。

時代的變遷,總有一些事物慢慢的淡出人們的視野,在不經意間又被人提起,淘麥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純手工活,更是老一輩人無法忘卻的記憶,還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家家都在淘麥子,家家都在蒸香餑餑,生活質量飛速般前進,以前家家離不開的淘麥,現在正在面臨淘汰,曾幾何時媽媽淘麥子,我們蹲在旁邊搗亂,轉眼間我們長大了,有些東西卻沒了~淘麥子你會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陽園藝 的精彩文章:

銅錢草長的慢,黃葉子,半水半土栽培,葉子比手大,1月擠爆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