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家科技獎勵制度進入「深改時間」

國家科技獎勵制度進入「深改時間」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唐婷

國家自然科學獎提名書取消填寫論文期刊影響因子的硬性規定,鼓勵發表在國內期刊的論文作為代表作;選擇國家自然科學獎開展外籍專家參評國家科技獎試點,2020年向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開放……

11月2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回顧一年來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的新舉措,並介紹了2020年度科技獎勵改革的重點任務。

法規制度做「加法」

提名材料做「減法」

「今年在延續已有做法基礎上,我們進一步推出完善科技獎勵法規制度體系、改進提名方式、規範評審機制、提升國際影響力等改革措施,平穩有序開展了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工作。」該負責人說,不僅重點修訂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章程》等規範性文件,還研究制定專家遴選、授獎指標分配等規則辦法,推進法規制度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獎勵質量是維護國家科技獎勵權威性和公信力的根本保證,而提名質量是獎勵質量的基礎。針對備受關注的提名工作,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工作持續做「減法」,切實為科研人員減負。

「今年重點在精簡提名材料,強化客觀材料佐證和誠信承諾等方面改進提名工作。」該負責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如國家自然科學獎提名書必備附件取消《知情同意證明》,改為知情同意記錄備查和完成人誠信承諾。

同時,取消填寫論文期刊影響因子,鼓勵發表在國內期刊的論文作為代表作;強調知識產權歸中方所有,第一單位署名為國外單位的論文不能作為代表性論文。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提名書的「推廣應用情況」部分做了較大修改,體現在3個方面:

一是不再硬性要求開具《應用證明》,代之以技術合同、到賬憑證等客觀佐證材料;

二是突出獎種區別,國家技術發明獎側重「應用效果」,國家科技進步獎側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是「近三年經濟效益」由原來固定表格改為文字敘述,以更好反映不同行業領域特點。

2019年是全面實行提名制的第二年,提名情況又有哪些亮點?來自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的數據顯示,共收到有關專家和單位提名項目(人選)1609項,較2018年增加85項。其中專家提名115項,較2018年減少18項。提名最高獎15人,為歷年提名人數最多的一次。提名國際合作獎33人,來自19個國家,是歷年人數最多、國別最廣泛的一次。

敢啃硬骨頭

將一項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

「《改革方案》出台兩年來,實行提名制、建立定標定額評審制度、調整獎勵對象等重點改革任務陸續落地實施,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的普遍認可。」該負責人直言,但對照《改革方案》精神及科技界的期待,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比如,法規制度體系還需完善,提名和評審機制改革有待深化,誠信監督和科技獎勵績效評價還不健全等。

而這一項項難啃的硬骨頭,被列入了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勵的重點工作中。

在完善國家科技獎勵法規制度體系方面,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將積極配合司法部推動《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修訂發布,進一步修訂《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從操作層面落實科技獎勵改革任務,細化提名和評審的機制與措施,並將實踐中成熟的做法予以制度化。

「通過完善提名工作、簡化公示內容、規範評審機制和加強專家庫建設與管理等,持續完善國家科技獎勵提名和評審機制。該負責人強調,要堅決遏制「SCI至上」的老難題,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提名書將取消填報「SCI他引次數」的硬性規定,規定「他引總次數」應明確檢索機構使用的資料庫。

為進一步提升評審的科學性和規範性,2020年將制定評審專家管理辦法,強化專家信譽評價、誠信記錄和動態調整機制。今後科技獎勵工作將探索建立根據我國科研投入產出、科技發展水平等實際狀況,分別確定各評審階段三大獎授獎指標數。

談到健全科技獎勵誠信監督機制時,該負責人透露,2020年將修訂出台《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異議處理辦法》,探索區別紀律類和學術類分類調查處理的程序和辦法,進一步明確和強化相關主體在調查處理中的權責。同時,健全科技獎勵誠信調查處理機制,逐步建立誠信檔案和科研信用體系。

記者了解到,2020年科技獎勵工作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作風和學風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科技獎勵制度改革重點任務,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評獎機制,探索科技獎勵工作後評估制度等,不斷促進科技獎勵制度的科學化和規範化。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祝賀!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二號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