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談判專家「靈魂砍價」實錄:談判時才知醫保底價
在國家醫保談判准入藥品名單揭曉的當天(28 日),一則醫保談判組成員「靈魂砍價」的視頻傳遍全網,一粒10mg達格列凈片(安達唐)的價格從5.62元被砍到了4. 36元。
阿斯利康生產的達格列凈片(安達唐)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標杆藥品,2018 年新進了基葯目錄但沒有進入醫保目錄,此次通過談判准入被納入了目錄乙類藥品範圍。第一財經記者查詢京東發現,一盒14粒10mg的達格列凈片(安達唐),京東自營價格為205元,也就是說,一粒價格為14.64元。以此單價來計算的話,進入醫保目錄之後,達格列凈片降價幅度達到70%。
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此次談判成功的70個新增藥品,價格平均降幅為60.7%。三種丙肝治療用藥降幅平均在85%以上,腫瘤、糖尿病等治療用藥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
談判准入藥品大幅降價的背後,離不開國內頂級臨床專家和藥物經濟學專家對醫保底價的測算,也離不開醫保談判組「錙銖必較」。正如上述央視視頻中參與談判的浙江省醫保醫藥服務管理處處長許偉所言,藥品砍掉是一分一分地砍,對全國來說,每一分錢(累積起來)可能就是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
此次藥品談判亮點之一,是多個全球知名的「貴族葯」開出了「平民價」, 多數進口藥品均給出了全球最低價。
28日,來自吉林、福建的兩位談判專家親身講述了「全球最低價」是如何煉成的。
進談判間才知道「醫保底價」
今年的「雙 11」,2019年醫保藥品准入談判開始。在這一天中,第三談判組專家、吉林省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局副局長劉宏亮的手環提示他,整整 11 個小時,他都處於高度壓力之下。
劉宏亮表示,在談判過程中,既要考慮群眾期待和基金承受能力,又要考慮藥品企業生存利益和研發成本,如何選取平衡點、達到供求雙方的標準,他們深感千斤重擔。
「每一分錢都是我們爭取的焦點。平均每天10餘個品種的談判,每一次都是理念、價值、心理的激烈碰撞,專家團隊的精神和體力都是高度緊張,可謂是『壓力山大』」,劉宏亮說。
醫保談判全程實行封閉式管理模式。在談判前,專家們要學習談判專家守則,簽訂保密和廉政承諾書及無利益衝突聲明,嚴守紀律。
現場談判專家主要抽調了來自全國醫保系統的骨幹力量。以劉宏亮所在的第三組為例,人員來自吉林、遼寧、廣東、廣西、海南,從業時間最少的也超過了15年。有從醫保啟動之初、甚至公費醫療辦時就從事這項工作,有專門設計制定政策的,也有專門從事經辦服務的。
劉宏亮說,專家組每天隨機抽取談判間,進了談判間才知道所談品種,談判時才知道藥品的醫保底價,也就是說除了專家團隊是固定的,其他都是隨機的。另一位談判專家,福建省葯械聯合採購中心負責人林崧也表示,談判時實行抽籤「雙盲」方式來確定談判地點及產品,有效保證談判的公正透明。
從國家醫保局公布的信息來看,此次藥品准入談判分為5個階段:一是制定談判方案,收集匯總相關數據,為測算工作打好基礎;二是測算談判底價,三是加強與企業溝通,引導其形成合理預期;四是周密組織現場談判,五是簽署正式協議。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表示,在測算底價階段,組織多名院士在內的國內頂級臨床專家成立臨床專家組,對所有談判藥品進行評審,作為底價測算的重要參考。制定談判藥品測算技術要點並反覆論證。組建藥物經濟學組和醫保測算組,按照技術要點平行測算,形成每個藥品的談判底價。
藥物經濟學測算專家組組長之一,復旦大學教授胡善聯表示,國家醫保局遴選了近40位來自全國醫學和藥科大學、研究機構和醫療機構從事於衛生技術評估和藥物經濟學研究的專家。專家們對150個談判藥物進行藥物經濟學評審。在20餘天的時間內提交評審報告並提出對藥品價格的意見,並聽取了每一位專家對談判藥物的評審意見,形成建議價格和提交評估測算報告。
胡善聯表示,此次藥品經濟學測算過程,結合中國的經濟水平,探索了適合中國藥物經濟學評審的成本效果閾值,同時,充分運用國際參考價格,對10個發達國家、亞洲國家和境外地區的價格作為參考,鑒於我國人口和疾病的患病率情況,市場規模大的特點,希望談判的價格能低於國際最低的參考價格。
福建省葯械聯合採購中心負責人林崧表示,國家醫保局前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獲取相關藥品各種信息數據,組織臨床專家開展有具體規則和分值的評估,從藥物經濟學的角度對藥品全球價格分布進行評價,以及邀請醫保基金測算專家進行數據精算,為談判組提供精準數據,對談判的成功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兩次報價均超過預期價的15%即出局
我國廣大的市場規模成為醫保談判專家手中的重要籌碼,「以量換價」是這次談判的核心之處。在央視視頻中,許偉對葯企代表說:「中國有多少人口?現在我們是整個一個國家來跟你進行一次談判。」
林崧表示,本次談判綜合曆次經驗,採取市場策略與藥物經濟學策略分別使用的方式,通過競爭性談判與比價磋商談判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談判。
大多數品種採取的是比價磋商的談判方式,即國家醫保局先確定醫保支付預期價,由企業報價兩次,兩次報價均超過預期價的15%將會出局。
林崧說,作為談判組成員,主要任務就是努力引導企業報出誠意價格,並通過磋商談判促使企業最終報價不高於事先確定的醫保支付預期價格。這種談判方式既加大與企業有效溝通力度,引導企業合理預期,又最大限度嚴格保守底價信息。
林崧所在組談判的藥品主要涉及腫瘤靶向藥物、罕見病藥物(包括治療肺動脈高壓、多發性硬化症等罕見病的藥品)以及丙肝(1b型)治療用藥和部分慢病用藥。
此次醫保談判在對丙肝(1b型)治療用藥採用了一種全新的競爭性談判方式。所謂的競爭性談判即不設定最低價,讓企業各自報價,按報價由低往高確定入選品種。
丙肝1b型是丙肝最常見的一種亞型之一,雖然該病發病嚴重,但該病臨床治療效果確切治癒率高,只是治療費用高患者負擔重。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傳染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在28日的發布會上表示,新型治療慢性丙肝藥物的成功研發是人類防治慢性病毒性疾病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標誌。現在的藥物服用方便(口服)、療程較短(12 周)、安全有效、治癒率高。但問題就是藥物治療費用比較高,4年前在美國治療費用一天為1000美元,近來納入醫保之前在我國一個療程費用也在3~7萬元人民幣之間。
鑒於6個丙肝用藥普遍療效顯著,治療效果相當且價格昂貴(療程費用多超過5萬元),依靠藥物經濟學測算和常規准入談判難以引導企業將價格降至合理範圍,因此採取的辦法是,對申請談判的四家企業6種藥品先進行臨床療效評估打分,再由企業打包報價,談判組依據規則對企業報價進行現場換算,判定談判結果。
林崧表示,本次競爭性談判規定首選報價低者中標,如果報價相同,則臨床評估高分者中選。這種談判方式與以往常規方式不同的是,不但需要對企業申報的數據做出準確的分析判斷,還要對申報的數據進行換算比對,做出結果判定。談判組最終順利完成了這次的競爭性談判,中選企業的藥品費用明顯下降,極大減輕了患者的負擔。
這次談判讓能治癒丙肝的口服藥首次進入了醫保,三種丙肝治療用藥降幅平均在85%以上。這三款丙肝直接抗病毒(DAA)藥物分別為支付範圍限定為基因1b型丙肝患者的艾爾巴韋格拉瑞韋片(商品名擇必達)和來迪派韋索磷布韋(商品名夏帆寧)、以及支付範圍限定為基因1b型以外丙肝患者的索磷布韋維帕他韋(商品名丙通沙)。
王福生表示,通過國家醫保談判,我國拿到了全球少見的低價格,解決了原來藥品價格高的問題,同時國家承擔大部分,個人承擔小部分費用,這樣從根本上解決了病人承擔不起醫療費用的問題,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企業需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熊先軍表示,此次醫保談判加強了與企業的溝通。組織兩輪集中溝通,向談判企業介紹談判工作總體安排、具體藥品談判測算的考慮要素、談判規則、提交資料要求,引導其形成合理預期,並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建議。建立溝通機制,及時回復企業關心的問題,必要時組織專家專門論證。
此次醫保談判時我國自建立醫療保險制度30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談判,新增談判藥品數量和談判藥品總量均創歷史新高,共有150個藥品進行談判,共談成了97個,談判成功率為65%。
進行現場談判階段之後,談判專家會與企業進行面對面談判,當場宣布結果,並簽字確認。
劉宏亮表示,談判是雙向的,每一個參與談判的藥品企業都是帶著出價方案來的,當談判價格已經低於企業預期的底價時,有些企業當時就作出了調整市場策略和管理運營的決策乃至企業根本性改革的戰略性調整,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這個『當機立斷』的調整以及『壯士斷腕』的改革決心是我們談判成功的關鍵因素」,劉宏亮。
並不是每家企業都可以做到「壯士斷腕」,各家企業都有對市場的判斷,這也決定了他們在面對談判專家的「靈魂砍價」時不同態度。此次有 53 個藥品並沒有談判成功,價格談不攏是根本原因。其中,市場大熱的 PD-1,更是只有信達生物製藥和禮來製藥共同開發的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談判成功,
為了引導企業「放心」降價,此次醫保談判還嘗試引入了國際通行的「價格保密」的做法,對部分藥品的成交價格承諾官方不對社會公開。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協議期內談判藥品部分」相關文件發現,有47個藥品,企業對其申請了價格保密。
諾華腫瘤(中國)市場准入部負責人鄧閱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諾華腫瘤這次談判成功的三個藥品都給出了全球最低價,也申請了價格保密。這麼做既能保證中國患者可以用到低價的藥物,又不會對其他國際市場帶來價格體系的衝擊。
第一財經還從行業人士處了解到,「價格保密」是出於官方對企業的承諾,主要用於政府之間葯價的採信,待明年 1 月1日新醫保目錄落地之後,民眾仍是可以從藥品招采網站以及醫院等渠道得知這些藥品的價格,患者已經會有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