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今日印光大師圓寂紀念日,隨喜讚歎,轉發頂禮!

今日印光大師圓寂紀念日,隨喜讚歎,轉發頂禮!

印光大師

2019年11月29日,農曆十一月初四,

今日恭迎印光法師圓寂紀念日

大師振興佛教尤其是凈土宗居功至偉,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之一。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極高,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閑等大師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其在當代凈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

印光大師,生於1861年夏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示寂於1940年農曆十一月初四。大師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陝西郃陽(今合陽)路井鎮赤東村人。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號「繼廬行者」。印光大師一生棄絕名利,以身作則,極力弘揚凈土宗,被後世尊為凈土宗第十三祖。

縱觀印光大師一生之行持,勤苦儉樸,安貧惜福,以身作則,垂身示範,澤溥群萌,德澤流芳!

印祖一生自行化他之德業隆盛,茲略舉數端:

一、「吃」

印祖每餐只限一菜一飯,菜飯同大眾一樣。用餐後,將開水洗飯碗,咽入腹中,以免糟蹋碗中剩飯(現在靈岩山寺中,無論僧俗,依舊奉行此法)。

民國十三年(1924年),弘一法師曾至普陀山,居七日。據弘一法師觀察記錄:「印祖每日晨食僅粥一大碗,無菜。師自云:『初至普陀時,晨食有鹹菜,因北方人吃不慣,故改為僅食白粥,已三十餘年矣。』食畢,以舌舐碗,至極凈為止。復以開水注入碗中,滌盪其餘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輕棄殘餘之飯粒也。至午食時,飯一碗,大眾菜一碗。師食之,飯菜皆盡。先以舌舐碗,又注入開水滌盪以漱口,與晨食無異。」(見《晚晴老人講演錄》)

在報國寺時,有一次因菜中用醬油稍好,就對身邊人說:「虛消信施!我等道力微薄,不足利人,即施主一粒米,亦無法消受,哪可更吃好菜?以後不得特殊!」(見《印光大師永思集》)

二、「住」

印祖住屋不喜華麗,認為修行人居住能遮風避雨即可。住得太過奢華舒適不僅折福,而且不利於修道。

光緒十九年(1893年)印祖安單于法雨寺藏經樓一簡陋閑寮,一住就是三十七年。

民國十九年(1930年)二月,印祖由上海太平寺赴蘇報國寺閉關,當時舊居之關房已呈殘破之象,妙真法師提出修整粉刷,被印祖阻止。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冬,為時局所迫,順妙真法師等請,印祖移居靈岩山寺。當時為印祖準備了一間稍好的東閣房,印祖堅決不住,最後住進了簡陋的關房。

三、「穿」

印祖所穿衣服,大都是多年舊衣。除了淡薄的衣單,別無長物。有弟子供養新衣,印祖大都轉送其他出家法師享用。而他自己數十年卧不解衣,用被和衣而睡。

有位蘇籍某弟子智薰,見印祖沒有一件像樣的新衣,就帶著高級衣料及成衣工人,為師裁製,以盡供養之忱,被印祖婉拒。

四、「住」

印祖所用器具,大都破舊。一張硬板床,一頂舊蚊帳,一床薄被,一張草席,兩個水盆,雞毛帚有二把(打掃佛堂),一用就是數十年。行李繩子一根(已用五十年),小木凳一個(自北方帶來,卧時作枕頭,亦是用了五十多年)。

印祖善於書寫,平時與人書信,概以國產毛太紙為箋。有字的紙,決不撕碎,必折好,放在旁邊。寫剩的紙,余有空白,則裁下有字處。無字的裁下作別用。收到信封,每翻過來黏好再用。寫信用普通白紙,有時也用廢紙。

印祖老家有位名為寧志武的居士,每次收到印祖的書信都是大小不一的各類用紙。居士不解,寫信詢問。印祖說:「我一向不計較,隨便用紙寫。這次用的是過冬糊玻璃的剩餘廢紙,扔了可惜,和知己寫信就用這個。」

一次印祖給明道法師寫信,則用人所供養之水蜜桃外的包裝紙。如有人供養以較好之紙,若過華美,則必婉拒。

印祖在吃、住、穿、用等方面不僅自行儉樸惜福,亦勸人儘力為之。

見有客人食後碗內剩飯粒者,必予以指出:「汝有多麼大的福氣?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一弟子送來饅頭四個,被侍者遺忘,隔兩日才想起,已經壞了。侍者大為悔恨,欲自取食。印祖說:「你吃是要壞肚子的,我吃還不要緊。不過以後小心,不要糟蹋施主的東西呀。」說完,就自己拿來吃了。(見《印光大師永思集》)

印祖愛惜每一粒糧食,也不許糟蹋每一滴水。一次弟子竇存我居士曾將喝剩的半杯水倒於痰盂中,受到印祖嚴肅批評。(此事常常見)而他自己房內常備有水盆二個,一盆清水,一盆濁水(用過之水)。大便後,先用濁水沖洗,再用清水沖洗。(見《印光大師永思集》)

民國七年(1928年)夏,高鶴年居士陪同印祖往揚州刻經,因印祖初次出山,人地生疏,故高居士隨至普陀。到滬後,高居士擬到海潮寺或玉佛寺掛單。印祖勸阻說:「你的熟人太多,人家要客氣辦齋,你我是苦人,何必苦中求樂,又要花費錢文,消耗光陰。」於是再三思維,覓得最冷落之小廟,天台中方廣下院,二人住四日,共費吃住二圓。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農曆十一月,天氣正寒。蘇州城裡一位大紳(指庄蘊寬)見印祖關房無取暖設備,就帶著工匠去到關房裡裝置洋火爐。印祖堅決不受,遂對身邊人說:「人生不可享受過分,要是自己無德空去享用,那便是折福。」這位大紳卻十分誠懇,再三請求,必須供養。德森法師也從旁勸請。印祖說:「就安在外間客廳里吧。那裡時常來人,讓大家一齊暖和。」

長按識別,隨喜讚歎

印光大師

印祖一生刻苦儉樸,注重惜福。衣食住用,皆極簡單粗劣,力斥精美。食唯充饑,不求適口;衣取禦寒,厭棄華麗。有供養珍美衣食,非卻而不受,即轉送他人。如果是普通物品,便令交庫房,與大家共享,決不自用。洒掃洗滌,事事躬自操作。受請外出講開示,雖為準備轎輿,亦不肯坐,以為折福故……

印祖道風,於今日社會有大裨益,祈見聞者皆能歡喜信受,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枉祖師行為世范之慈悲垂教也!

印光大師開示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被公認是大勢至菩薩再來

眾所周知的,印光大師是凈土祖師,也是大勢至菩薩乘願再來,教化眾生的大德高僧,關於他的神奇事迹,那是不勝枚舉,這裡講述印光大師愛惜性命,利生護生之事,以足見大師慈悲之心,修行之德,值得我們效法。

在民國19年2月,印光大師已70歲高齡時,大師從上海太平寺到江蘇報國寺,隨身攜帶的鋪蓋衣箱之中,臭蟲特別多,代代繁衍,以致於床席客廳窗口茶几之上,在夏季秋天,到處都是。一此弟子怕大師年老體弱,難以承受這樣的干擾,多次請求進房為大師收拾乾淨,卻遭到大師的嚴詞拒絕。

大師說:「這都怪自己沒有道德。古代大德高僧,不耐臭蟲的干擾,就對臭蟲說,畜生,你到我這兒找差事,我要勒令你遷單。臭蟲就一個跟一個相繼而去。我修行不努力,沒有這樣的感應,還有什麼話說。」就這樣,大師泰然處之,毫不介意。

民國22年(大師73歲),臭蟲忽然絕跡,而大師也不對任何人說。因時節臨近端午,德森師想到又該是臭蟲出沒的時候,就請問大師,大師回答說「沒有了。」德森師以為是大師老眼錯花,故而再三請求進大師房內檢查,誰知真的是乾乾淨淨,了無蹤跡,這豈不是也為大師而遷單了嗎?

大師在閉關凈課之外,常常持大悲咒加持水米,頒賜給那些醫藥無效、束手無策的危重病人,往往見到奇效。一天,報國寺藏經樓發現了無數白蟻,大師聽到後,讓大家持大悲水四面噴洒,白蟻就從此絕跡,這是民國27年夏天的事了。大師的法力、神通、感應,大多與此相類似。

印光大師在見濁波涌的時代,力挽狂瀾,

傳承儒佛聖學於來哲;

以正法眼,弘揚凈宗念佛法門,

為火宅國人,直指離苦得樂之大道,

為劫難中的眾生高擎法炬。

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吾輩末法眾生,

應服膺印祖教誨,念佛求生凈土,

庶不負祖師乘願再來之悲心。

至誠頂禮印光法師!

喜歡今天的文章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

佛法微課堂

ID:weifofa

關注佛法微課堂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朋友圈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點個 「再看」 結個人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座養生小知識 的精彩文章:

農曆冬月初一,你把《心經》轉發一次,消災解難,福慧倍增,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