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潮牌誕生記
我們採訪了三名創始人,聽他們講述了2011年的一場地震使東京陷入黑暗的故事,這也是他們創立品牌的契機。2011年3月,一場9.0–9.1級地震襲擊了日本東北部沿海地區。這場有記錄以來的第四大地震是日本遭遇過的最強震,在該國東北部的岩手縣引發了海嘯,造成15000人死亡,2537人失蹤。隨後的幾周內,日本各地不斷陷入黑暗。地震摧毀了日本近五分之一的主要核反應堆,迫使日本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電力配給。照亮東京夜空的霓虹燈突然黯淡下來,某些地區的手機信號消失了,大都市裡的居民們陷入隔絕。幾天過去,電力未能恢復,限電狀態又持續了數周。大部分公共交通設施被限制或完全停運,人們開始囤積基本物資,加油站的燃料售罄。BBC在當時的報道中將那種狀況形容為「一種寂靜的恐慌」。
就在其他人為生存擔憂之際,神秘的東京街頭服飾品牌Cav Empt在Toby Feltwell、平面設計師中村晉一郎(Sk8thing)和西山徹(Hishiyama (Hishi) Yutaka)的手中不合時宜地誕生了。今年早些時候,身在米蘭的Feltwell在電話里回憶說,「當時很黑,很奇怪。這座城市通常到處燈火通明、用電過度。對我們來說,這顯然意味著某種終結,該想想接下去會發生什麼了。」「這座城市通常到處燈火通明、用電過度。對我們來說,這顯然意味著某種終結,該想想接下去會發生什麼了」——Toby FeltwellFeltwell在2012年接受The Heavy Mental網站(一個痴迷於數字超現實的品牌和一個從互聯網上消失的網站,這樣的搭配真是絕妙)採訪時詳細闡述了三名創始人的共同觀點:「現代性的種種模式都歸於失敗,令人失望的現實和無所不在的互聯網,真實的東京遠不像Enter The Void中那麼美好,由此而生的沮喪感,再加上原創性在現實世界中的不可能。」Feltwell引用Philip K. Dick的小說《尤比克》中的描述,稱該品牌體現了「對現狀的不滿……拒絕相信我們自以為正在經歷的現實乃是真實的,認為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另一種選擇」的態度。品牌名同樣出自《尤比克》,是「caveat emptor」的縮寫。這是一個源於拉丁文的法律術語,意思是「買方注意」。
「那時候,Philip K. Dick的書突然又有了現實意義,成了觀察社會走向的有用透鏡,這種想法在剛開始的時候似乎很有趣,但我現在覺得太老套了,」中村晉一郎在郵件中這樣寫。他可能是三個人中最知名的。他們仨曾在原屬Nigo的日本街頭服飾巨頭A Bathing Ape共事,中村晉一郎負責該品牌的大部分圖片創作。「我從網上搜集素材,然後畫下來。」中村晉一郎如此描述自己在Cav Empt的創作方式。該品牌和Bape一樣,擁有豐富的視覺語言。但這樣的回答似乎過於簡單了。從七年前創立之初,C.E就已然成為時尚界最神秘的品牌之一,它看似單純的街頭風格中充滿了未來主義傾向,其背後往往暗含著晦澀的理論,或帶有文化批判的色彩。這些服飾和圖案常常將人們拉回到過往時代,老舊技術模式的碰撞、被顛覆的企業符號(比如在歐洲經濟區隨處可見的安全標識「CE」),以及檔案館裡的電影圖片。他們反覆使用的電影畫面是一名抱著頭的女性,讓人回想起60年代末的一幅情境主義海報,海報上的對話泡里寫著「我的思想已經被移動的圖像取代了」。? ? 「那時候,Philip K. Dick 的書突然又有了現實意義,成了觀察社會走向的有用透鏡,這種想法在剛開始的時候似乎很有趣,但我現在覺得太老套了。」——中村晉一郎「我們已經進入了這樣一個階段,你很難記住任何東西,因為你知道只要查看手機就可以立即找出答案,」Feltwell說。編年的消失作為一個主題,經常出現在Cav Empt的作品中。在表現未來之象徵(社會進步的工具)時,也伴隨著現代觀察者對過分樂觀態度的反省。我們被信誓旦旦地告知,全球一體化指日可待,且既民主又可行。但選舉黑客、Cambridge Analytica和精準得驚人的定向廣告卻比比皆是,很顯然,有些東西出了問題。Feltwell堅稱,該品牌絕對無意對當下這個體系做出武斷的評價。他接著說:「不藉助過去的元素,就無法建立對現在的認知:它是存在之基。我們試圖修正人們關於現在的概念,有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新角度去梳理舊事物。技術以一種不為人察覺的方式讓我們遺忘了沒有技術的年代,它悄然隱身,變得平常又乏味。回顧老技術可以幫助我們看清當下的真實本質。」
Feltwell曾是XL Recording的星探,而Cav Empt最有趣的顛覆常規的嘗試中有不少就是通過音樂來表現的。「我們創立這個品牌時抱著這樣一種野心,要讓D Double E也穿上我們的衣服,至於是否做出一個系列、讓D Double E穿上身之後再怎麼發展,那時我們還沒想過,」他大笑起來。偶像級製作人、比C.E的創始人們更低調的Zomby也出現在該品牌2013年春夏系列的宣傳視頻中。滾動的視頻遊戲背景,配合藝術家用閃閃發光的幾何形體構成的特製黃金面具,如同模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交匯。C.E似乎諳熟恐怖谷理論。「我們創立這個品牌時抱著這樣一種野心,要讓D Double E也穿上我們的衣服,至於做出一個系列、讓D Double E穿上身之後再怎麼發展,那時我們還沒想過。」——Toby Feltwell最近,為了配合該品牌2018秋冬系列的發布,C.E與倫敦藝術家Oliver Payne合作拍攝了一部題為「衣服本身」的影片。影片於今年早些時候在米蘭首映,從哲學角度探討了「傳播思想」的概念。創作人Riccardo Manzotti在自己的網站上解釋說,這是「一種思維認知理論,就是說,一個人對某個對象的認知乃是這個人正在認知的對象」。「Cav Empt的新系列服裝已經設計完成,不久就將面世。在這個陳述成為現實之前,C.E的新系列既不存在也不真實。它還是一個虛構的物體。虛構的物體乃是對過去經驗的重構。你看著這些衣服,或許會思考它們與你的關係。你也許可以說,你正在創造一個『思維形象』,想像這些衣服穿在你身上會是什麼樣兒。你自己的這個形象是一個新的想像對象。你只是你的經驗,是關於你的身體與其他物體之交互關係的經驗,」影片中,旁白如是說。
我花了大約一個小時來研究這個理論,不時地畫示意圖、做筆記。Manzotti的網站上有一個簡化版九步指南,但即便如此,還是令人費解。Cav Empt的作品常常讓人疑惑,它究竟是對周遭世界的真誠探索,還是故弄玄虛,只為了讓你覺得這個品牌高深莫測?上一季系列服飾中有一頂帽子,上面印著這樣一句話:「愚蠢的花哨玩意兒。旨在創造對完美生活的幻想。(Silly fancy goods. Designed to create the illusion of a full life.)」這讓我們有理由懷疑,C.E有時只是在戲弄大眾。不過,相比於Carlyle Group旗下的Supreme與Rupert Murdoch的《紐約郵報》合作,在頭版發布其 2018 秋冬系列,且該系列中還有一款支持奧巴馬的T恤,C.E的說教意味就顯得沒那麼濃了。這個品牌希望你自己去尋找答案,它會質疑(甚至嘲笑)你的消費。Feltwell後來在郵件中解釋說,C.E是個不帶有特定信息的品牌,「我們只是在製做對象,而它們如何被感知,則取決於觀察者。對象就在那裡,其中激動人心之處在於交流傳播的可能性。這個過程豐富多彩……如果我們僅僅用文字去定義那些希望人們接受的思想,那就沒意思了。」在這個「查查手機就能立刻找到答案」的年代,我還是一頭霧水。Dazed Digital專題編輯:Tian英文原文:Calum Gordon翻譯:胡萌琦排版:Kim圖片: Dazed 網路點擊獲取潮流時尚生活百科,三天變身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