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時的揚州是繁榮的國際化大城市 當時的三大國際港口之一

唐朝時的揚州是繁榮的國際化大城市 當時的三大國際港口之一

日前在中國江蘇揚州舉行的「一帶一路創新合作與技術轉移對接交流會」,共有來自俄羅斯、烏克蘭等15個國家機構代表參加,一同探討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近年,因為揚州致力於發展汽車、微電子、生物醫藥等先進產業,吸引不少國際企業至揚州投資。為何「一帶一路"的活動會選擇在揚州舉行呢?這要從唐代的揚州說起。

唐代的揚州,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這座城市正好處於南北大運河與長江的交接處,更與大海相通,乃水陸交通的總樞紐。加上隋代以來累積的經濟基礎,讓揚州在唐代時發展為大型的城鎮,商業貿易特別發達。揚州除了擁有唐代國內貿易的地利之便外,同時也是國際貿易的重要港口。

遣唐使團到長安前的落腳城市

不僅有鄰近的日本、新羅等地的海外商船,從中東遠道而來的胡商也多會至揚州貿易。可說除了長安城之外,揚州也是個異國商人云集的地方。唐代時,與日本、朝鮮的交通路線有三條:第一條是北線陸路,沿著朝鮮半島西側近海航行至山東半島登陸,再由濟水(流經山東省濟南市、濟寧市、濟陽區與河南省濟源市,唐末已斷流)入淮河,再沿著淮南運河抵達揚州。第二條是至江蘇北部的楚州(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附近海岸登陸,再轉運河抵達揚州。第三條是直接從日本九州島南部的薩摩半島一帶登船渡海,直航至長江駛抵揚州。基本上日本遣唐使團在第七次來華後,均走第三條航線,抵達揚州後再轉運河北上到長安、洛陽。

除了日本外,新羅、高麗與揚州之間的交通也十分頻繁,曾來過中國的日本僧人圓仁(794-864年),在他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禮記》內容有多處提到在揚州的新羅人:「僧等本是新羅人,先住楚州,為往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第二舶新羅譯語朴正長書送金正南房……留學僧暫住揚府,請教僧不待敕符,且令向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這麼多的新羅人與新羅譯官在揚州,可以看出揚州與新羅的交通相當密切。

渡海來唐的胡商也多選擇在此經商

除了離中國較近的日本、朝鮮外,波斯人與阿拉伯人在唐代中葉以前,就開始由波斯灣沿海、經馬六甲、北部灣,在廣州、福建沿海登陸,再經過梅嶺(今大庾嶺)、贛水(今稱贛江),一路到揚州。這條路線,可見揚州在唐代的南北水陸交通上的重要性,更是嶺南地區(唐代的嶺南道包含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及雲南省東南部)的糧食、茶、鹽等貨物的重要集散地,同時也有著海上與陸上絲路連接點身份。

這些來到揚州的胡商多從事珠寶與貴重藥品的買賣,從收錄不少唐代志怪靈異故事的《太平廣記》里,就能看到許多胡商的描寫,如《太平廣記·韋弇》,講述一位想在開元年間(713-741年)想考取進士的年輕人韋弇,在蜀地遊玩時遇到仙女贈予他三個寶物-碧瑤杯、紅蕤枕與紫玉函。之後韋弇至廣陵(揚州)時,有位胡商看到韋弇擁有的三寶,見而拜曰:「此天下之奇寶也。雖千萬年,人無得者。君何得而有?"韋弇如實告之後,胡商便用數千萬買下三寶,韋弇因此大富,到老也沒有做過官。

揚州的繁榮與國際化,在《全唐文·大和八年疾愈德音》也有提到:「嶺南、福建及揚州蕃客,宜委節度觀察使常加存問,除舶腳、收市、進奉外,任其來往通流,自為交易,不得重加率稅"。顯示唐代時的揚州與廣州、泉州、長安一樣,皆為胡商的聚集地,更是唐代最大的三個國際港口之一。在揚州的考古發掘中,也挖出數以百計的綠釉波斯陶器,可說是最強而有力地證明。

可惜由於唐末戰亂的破壞,以及海岸線東移與江水南移等自然因素,揚州不再擁有絕佳的地理環境優勢。因為對外交通不再如過去便利,在北宋時揚州最後被具有更良好海岸條件的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所取代,只好淡出國際貿易的歷史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為6個女兒挑女婿,准女婿窗外走秀——唐朝宰相李林甫的寵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