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風雲榜丨任澤平:宏觀經濟短期比較嚴峻 中長期來看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

風雲榜丨任澤平:宏觀經濟短期比較嚴峻 中長期來看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

11月29日,由和訊房產主辦的第十七屆財經風雲榜第十屆地產金融創新峰會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6層正式舉辦,本屆主題為「敬畏於心·無畏於形,2020 呼喚地產文明4.0」。

會上,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級)、恆大研究院院長 任澤平博士發表題目為《2020宏觀經濟趨勢展望》的演講。「經濟再下台階,用改革的辦法穩增長。」 這是任澤平對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的展望。他建議2020年財政政策更積極,平衡財政轉向功能財政,上調赤字率和專項債發行規模,支持減稅和基建,尤其是人口持續流入的區域,不妨提前大搞基建。

 以下為任澤平演講原文:

跟大家報告一下對我對未來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判斷。 站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我相信在座的諸位聽到的負面觀點,唱空經濟的言論比較多,「洗洗睡」「離場論」。但是我想談一點不同看法,我對中國經濟的中長期來看比一般的經濟學家樂觀,因為大部分經濟學家都看的太短了,尤其在市場上的經濟學家。

什麼叫成長呢?國家的轉型,一個人的成長一定是經歷陣痛的,所有的生物界的蛻變、鳳凰涅槃,都是痛完以後整個人長大了,國家也是如此。我認為我們現在中國經濟處在一個這樣的轉型期。其實我也想借這個場合給我們的經濟學家群體提一提,有個建議。少談些主義,多研究點問題,多提建設性意見,一起來推動社會的進步。

下面我講一講對未來經濟形勢的看法。

對宏觀經濟形勢我用一句話來概括,短期的形勢是比較嚴峻的。但是對於中長期,我認為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改革開放40年,每隔十年唱空中國經濟的言論,一波高過一波,不僅是我們自己內部,很多老外也看不懂中國,什麼原因?在過去幾十年,說中國經濟要崩了,中國經濟要危機了,中國經濟要怎樣怎樣的。但是我們中國度過了黃金的四十年,中國過去四十年發生了什麼,我跟諸位講一下。中國過去四十年,1978-2018年,中國GDP增速年均是9.5%,我說的是實際增速。如果我們加上價格因素,年均是14%左右。什麼概念呢?我們國家高速增長,為每個人提供的宏觀上的資產回報率14%左右。

1978年中國城鎮化率比印度都低,17.92%,不到18%。但是今天中國城鎮化率60%,已經遠遠超過印度了,印度是不到40%。我們人均GDP在 1978年比印度還低,還有比那個低谷還低嗎?現在中國人均GDP是9700美元,再過五年,只要不犯大錯,我們人均GDP就將進入發達國家行列,這就是我們取得的成就。但是回顧過去這些年,我們一帆風順嗎?顯然不是。我們經歷了1989、1998、2008、2018,其實在中國這片廣闊,投資沃土上,沒有任何理由去看衰,因為每天都在給我們提供了驚心動魄的創業機會。

短期經濟形勢有它的嚴峻性,GDP增速馬上要進入5%的時代,但是我覺得一點都不可怕。現在中國經濟進入5%時代了,我在五年前,2014年就提出「新5%比舊8%好」,預測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平台在5%左右,2015年就提出來中國經濟要L型。

短期經濟下行,原因並不複雜,世界經濟最近都在下滑,所以全球新的一輪貨幣的寬鬆,投資包括基建、房地產、製造業。基建之所以今年起而不動,主要是因為地方沒有錢。製造業是因為出口不行。

談到房地產的時候,我現在特別擔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房地產一半是金融,一半是製造業,房地產也是實體經濟。過度放鬆和過度收緊都是錯的,房地產也是製造業,大的房企都是高端製造業,所以應該客觀、專業、冷靜的來看待房地產這事。這是我的呼籲。

我今年還有一個觀點,最近大家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的PPI創了新低,負的1.6%,通縮。但是我們豬價推動了CPI高達3.8%的增長,所以你會發現歷史上很少出現,我們的工業品價格和社會品價格出現了如此大的不同。有人認為是通脹,所以應該加息。有人認為是通縮,所以要降息。我的觀點是通縮,拿掉豬以後都通縮,不能為了一頭豬犧牲整個中國國民經濟,所以我認為該降息了。這是我的觀點,6到8月份爭論比較激烈,8月份以後,央行連續三次降息。

我們對貨幣政策的建議是,不要大水漫灌,也不要過度收緊,回歸中性、穩健就可以,目前來說我們的貨幣政策還是有點緊,尤其是做企業的人,應該都有明顯的感受。

 對於明年2020年的政策,我出的建議是要適當降息、降准之外,還有一個建議是大規模減稅降費和大規模基建。對這個問題其實爭議也很大,第一個減稅降費,在經濟不好的時候一定要防止收過頭稅,我建議越是經濟不好,一定要減稅降費。很多人說經濟不好,地方的財政都很緊張。我跟你講,按照歷史上來說,如果地方政府要保證自己的財政平衡的話,那企業就死定了。所以這時候就是一定要減稅降費,中央要給地方空間。這是我對財政的第一個建議。

第二個建議,對於人口流入的城市群、都市圈和區域中心城市,可以進行適度超前的大規模基建,而且對地方政府不要搞終身追責制。為什麼?我跟大家講一個故事,大家知道我是在國務院工作過五年,當時主要是研究公共政策、參與公共政策。當時我那個部門叫宏觀經濟部,就是解決宏觀經濟政策的。1998年的時候,當時亞洲金融風暴,朱鎔基總理推國債項目,什麼意思呢?就是發國債來修路。當時我曾經翻過那時候的文獻,當時很多人爭議,說你修了很多路,路上都沒有車跑,批評我們的政策。結果十年以後,這些路都擁堵了。到了2008、2009年,我們搞了四萬億,客觀講四萬億目前來說爭議都比較大,我就跟大家說,我認為四萬億裡面的財政政策90%都是對的。當時四萬億出來以後,我們也是修了很多路、搞了很多軌道交通、十大工程之類的,幾橫幾縱。當時也是有人講,我們的基建過剩,我們修的路都沒有多少車通行。大家現在來看,不久我們一二線城市擁堵了,很多三四線城市都擁堵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中國。

現在來看,比如中國現在城鎮化率是60%,發達國家城鎮化率是85%,所以唱空中國的城鎮化,包括唱空我們的房地產,都是沒有任何道理的。中國城鎮化還有20年,中國房地產還有20年的空間。這個行業沒有問題的,困難都是暫時的。很多人動不動講,我們跟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很相象,崩了以後,失去20年。就是這些觀點特別能引發別人的焦慮,但是都經不起推敲。中國現在能跟90年代的日本比嗎?90年代初,日本的城鎮化率都90%多了。而且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已經沒有任何空間來消化它的問題了。

中國現在的人均GDP和城鎮化率大致相當於日本的什麼階段呢?日本60年代末70年代初。大家看看70年代初以後日本發生了什麼,就是中國的未來。如果我們能夠推動新的一輪改革開放的話。

我覺得這是我對短期經濟形勢的看法,短期經濟形勢壓力比較大,所以我們建議應該降息降准,建議應該財政減稅降費,大規模基建。同時,長期來說,根本的出路在哪裡?毫無疑問是改革。

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途徑,40年高速增長以後,未來大約5%左右的速度,如果能再增長15年到20年,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我提出新5%比舊8%好,經濟L型、新周期的猜想,如果能夠推動新的一輪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潛力巨大,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跟大家講幾個數據。2018年中國人均GDP9700美元,是美國的1/6,巨大的差距意味著巨大的潛力。中國城鎮化率60%,發達國家都是80%以上,中國城鎮化還有巨大的空間。中國有14億人,美國是3.2億人,全球77億人,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在中國做生意其實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因為你面臨的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你佔有了這個市場就是世界的巨頭。

我以前在金融機構服務的時候,當時和董事長一塊去韓國和人家談生意,談完以後,董事長問我有什麼感受?我說感受是好像跟人家談的生意很小,因為韓國只有五千萬人。我們的金融農民工在咖啡館裡談的生意都是幾個億,為什麼?因為我們市場夠大。因為我是原來做分析師,也做所長,中國分析師的薪資水平超過韓國、日本、中國台灣,雖然它們都是發達經濟體。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因為我們背靠龐大的市場。

中國每年有800萬的大學畢業生,非常優秀,而且中國的創新創業活力也非常好。我們GDP只有6%,我們傳統行業只有個位數增長,但是中國互聯網行業30%的增長。如果說你站在傳統行業來看這個世界,那你是悲觀主義者,但你如果站在新興行業來看中國,那你就是樂觀主義者。而且世界上最好的獨角獸企業不在美國,就在中國。很多人抱怨中國的創新創業環境差,事實告訴你,中國的創新創業環境非常好,市場空間大。而且中國的監管實際上是很寬容的。為什麼?中國的大部分行業監管的理念是這樣的,我完全負責任的跟大家講,中國大部分行業監管理念是「你們先搞,搞好了我認可你,搞不好我再來收拾你。」搞得好的比如移動支付等等。但是在歐洲、日本為什麼移動支付發展不起來,我們互聯網 、移動支付都搞得非常好,一部手機吃喝玩樂全解決了。但是歐洲、日本不可想像。因為在這些傳統西方國家,工會力量太強,阻礙了他們創新,還要工會之間協調商量,商量完中國已經搞出來了。這是不一樣的。

最後,我想跟大家講講中美貿易摩擦。站在世界、站在中國新的一輪開放來看當前的中國。最近中美貿易摩擦、中美關係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因為時間原因,我無法一一展開,我就重點講一下班農,最近美國在搞民粹主義運動,這個人是扛大旗的。他的觀點在美國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因為中國出口過剩,使得美國中西部的工業地區被掏空,美國的勞動階層和底層人民的生活在過去幾十年倒退。中國的19大報告計劃有五個方面,他們實際上是在計劃未來幾年控制世界的主導地位。把華為公司從西方市場趕出去比中美之間達成協議重要十倍。」特朗普為什麼上台?這些言論在美國相當有市場。

為什麼爆發中美貿易摩擦,中美關係發生了什麼?我給大家看幾張圖作為結尾。這張圖大家可以看到,美國的貿易逆差裡面中國貢獻了一半,就像我們80年代的日本一樣。

第二張圖是1990年、2015年,1990年藍色的標記是州是以製造業為主,八九十年代美國大部分州都以製造業為主,IT、計算的時代。後來隨著中國的崛起,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後,今年中國出口負增長,很多人可能忘了,在過去的20多年,中國出口增速25%,然後美國這些州就變成了鐵鏽州。前段時間有一本書很流行,叫《鄉村的悲觀》,講的就是這些人生活的近況。

第三張圖,在全球的經濟版圖當中,美國20萬億美元,佔全球24%,中國13.2萬億美元,90萬億人民幣,佔全球16%,中美加起來佔全球40%。這不是我講的重點,重點是中國GDP只是美國的1/6,我們貢獻了世界經濟增長的30%,但是人均GDP只是美國的1/6,我還在以它3倍的速度在增長。會發生什麼呢?如果這個趨勢下去,再過十年,中國經濟規模就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什麼概念呢?100多年前,自從美國超過英國以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霸主以後,就沒有人超過了。今天中國正在發起這樣的挑戰。而且中國已經不滿足於傳統行業,中國的新經濟在華為這樣的公司帶領下正在蓬勃興起。

最後我想講一個故事作為我演講的結尾。講一個什麼故事呢?因為大家知道我是長期研究公共政策的,我曾經翻閱過2001年中國加入WTO前後當時在公共政策領域引發的比較大的討論。當時我們有兩個行業,一個是汽車,一個是家電。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最終他們選擇了不同的命運。首先是汽車,在2001年以前,我們的汽車大的國有企業去遊說中央政府,說我們要保護民族工業,我們不能開放。於是我們對汽車行業豎起了高度的保護的壁壘,主要是兩條。第一是高關稅壁壘,30%、50%,你買的車經常會發現國內比國外貴一倍。第二,投資限制。如果外資企業要在中國投資設廠,要跟一家國有企業合資,這家國有企業什麼都不用干,坐收51%的利潤。18年過去了,中國汽車行業發生了什麼?今天中國一年銷售2500萬輛車,號稱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是很遺憾,2000多萬輛都是外資合資品牌,我們這個市場基本淪陷了。我們那些國有企業坐收51%的利潤,他們幹了什麼?你去看一看那些大的國有汽車廠商,他們主要利潤來源仍然是合資外資品牌,它的自主品牌絕大多數都是虧的。

與之相對應的是另一個行業,家電。我今年初專門去了一趟佛山,跟當地企業家座談。90年代末2000年初的時候,中國家電就是假冒偽劣、貼牌的代名詞,2001年加入WTO的時候,中國的家電沒有任何保護,但是18年過去了,中國家電發生了什麼?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我們在冰箱、空調、洗衣機,包括手機領域,我們的自主品牌市佔率全部超過70%以上。中國的家電人做到了,中國的企業家做到了。

這就是我們今天對中美貿易摩擦、對未來中國經濟下行和改革開放,我認為這個故事是具有很大的思考價值或者反思意義。中國這個國家是從來不怕開放,最怕的是不開放。美國當世界霸主100年了,中國當世界霸主多少年?1000年了。這是我今天跟大家報告的主要觀點。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深信市場經濟的理念已經在這個國家紮根,我們深信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展現了推動改革的勇氣和決心,經過改革轉型之後的中國經濟前景,將更加光明。

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期的 的精彩文章:

沒有底線的表演不會長久
長期抑鬱?你思考過抑鬱的根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