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球一半兒童存在「隱性飢餓」問題

全球一半兒童存在「隱性飢餓」問題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日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2019年世界兒童狀況:兒童、食物與營養》報告顯示,全球有一半兒童存在「隱性飢餓」問題。

什麼是隱性飢餓?飽了還會餓?

「飽了是人體對食物量的感覺,如果沒能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這些有益健康的微量營養素,被稱為隱性飢餓。11月28日-29日,香山科學會議召開功能農業關鍵科學問題與發展戰略學術討論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博士尹雪斌表示,微量營養素與人體健康關係密切,但因為量小「不起眼」,往往被忽視。

「隱性飢餓」問題存在,意味著正常進食規模化生產的農副產品,不足夠補充身體需要的硒、鋅、鈣、鐵等礦物質元素或維生素。中國科學院院士、土壤科學家趙其國認為,「如果能夠通過功能農業的手段,讓農副產品中本身就自帶一種或多種有益健康成分,甚至研究清楚不同元素的最優配比,將可能有效改善這一問題。」

有效提供第五種營養素,或能吃出「健康」

「高產農業解決了吃得飽的問題,現在人們想吃得安全,而更高地要求是吃得健康。」趙其國說,探索如何通過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要培育出具有保健功能的農產品,就能通過吃來改善人體健康。

「傳統農業技術主要針對作物產量需求、作物健康、養分吸收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而功能農業則針對人的健康需求、礦物質營養定量控制、營養高效吸收轉化模型、毒害控制等方面進行研究。趙其國說,這是一個整體思路上的轉變,不僅將研究延伸到作物與人體的互作,還需要創新培育方法、建立全新標準體系等,需要交叉學科支撐。

圖片來自網路

然而,在追求產量、環保的基礎上,再探索農業應如何生產出有效提供第五種營養素(礦物質)的農產品並非易事。

在生態環境方面,國際團隊研究結果顯示:在 100 年內,全球大部分地區土壤硒含量將更低,部分地區降幅將達10%,酸雨等會使得土壤中水溶性鈣離子含量逐漸降低……

作物生長的環境危機正在加劇,在此基礎上,功能農業不僅要調控第五營養素在植物體內的「逆勢上揚」,還要推動傳統農業技術的創新轉變,解決如何搭建功能農業學科框架、哪些學科問題需要優先研究、怎樣結合創新鏈和產業鏈推動功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

「正」「逆」雙路徑入手,破題功能農業

「考慮一個系統問題,應從正反兩個角度破題。」尹雪斌說,功能農業是讓有益的營養素進入人體發揮功效,那麼即需要從岩石到人體有益物質流的傳遞過程進行正向研究,找到物質流傳輸規律,也需要基於人體對功能成分的實際需求逆向設計,找到作物中功能成分的調控技術。

圖片來自網路

200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成立了功能農業重點實驗室,從解決科學問題入手,破題功能農業。「需要摸索的科學問題很多。」尹雪斌坦言,「正」「逆」雙路徑中的很多環節都又亟待解答的科學問題。例如岩石、土壤、肥料供給的元素植物如何能夠有效吸收?人體吸收模型如何建立?不同元素間是否存在協同吸收的效果?如何判斷檢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硒為例,它有很多的形態,分布在多種作物組織中,對它的檢測比較困難。」尹雪斌解釋,團隊探索了運用高效液相色譜-等離子體質譜等方法完善的檢測技術體系。研究團隊首先建立了我國較為完善的礦物質及元素形態分析技術體系,實現對土壤、農產品、食品和動物體中的從宏量到微量到超痕量元素定量檢測,並通過人工模擬系統「再現」礦物質轉運過程進而研究。

相關研究也在近幾年實現了點的突破,例如中科院地理所雒昆利團隊從地球科學的角度證明人的壽命與礦物質地理分布有關;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梁東麗團隊研究表面土壤有機質可能存在硒固定機制等。

「由於功能農業是由中國科學家率先提出,並暫時處於領先,所以,是一個全球應對『隱性飢餓』問題上的『中國方案』。尹雪斌說。

如何讓功能農業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走到直擊「隱性飢餓」的戰場中去相關專家表示應加強頂層設計、通過聯合重點實驗室、相關部門共建國家平台等,推動功能農業發展。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張爽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物流遇上5G,顛覆性變革呼之欲出!
塵埃落定!又一個全球最大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