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投資超500億元,2018中國海洋工程亮「家底」

投資超500億元,2018中國海洋工程亮「家底」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

中法海洋衛星發射成功,「藍鯨1號」榮獲中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首艘國產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下水,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海上風電試驗風場——福建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風機樁基完成......

11月30日,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海洋工程年報》(以下簡稱《年報》),記錄了2018年我國海洋工程創新取得的諸多重要進展。

2018年全國新增海洋工程同比減少440項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副會長韓慶在《年報》中介紹,2009年至2018年,我國海洋工程累計10400項,累計用海面積302490公頃。2018年全國新增海洋工程426項,同比減少440項,下降50.8%;新增海洋工程用海面積19932公頃,同比增加512公頃,增長2.6%。其中,渤海海域新增海洋工程113項,佔26.5%;長江三角洲海域新增海洋工程126項,佔29.6%;珠江三角洲海域新增海洋工程35項,佔8.2%。

2009-2018年海洋工程累計數量變化情況

2009-2018年海洋工程累計用海面積變化情況

從海洋工程類型分布看,2018年全國新增海洋工程主要集中在漁業設施和港口,與上年新增海洋工程類似基本一致。

2018年,全國重大海洋工程19項,投資估算總額為553.32億元,主要集中在路橋、港口和油氣開發等。其中,路橋工程1項,投資估算總額為237.7億元。

2009-2018年新增海洋工程數量變化情況

2009-2018年新增海洋工程用海面積變化情況

《中國海洋工程年報》是由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定期向社會發布的有關全國海洋工程發展情況的行業性年度統計分析報告。

需要說明的是,新增海洋工程是指統計調查年度內獲得用海批准(包括行政審批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海洋工程。

2018年,新增海洋工程的用海中,新增電力用海面積5051公頃,佔25.3%;新增漁業投資用海面積為4240公頃,佔21.3%。

2018年新增海洋工程用海結構

2018年,新增海洋工程平均用海面積較大的為化工、航道和電力。其中,化工平均用海面積為226公頃/項,航道平均用海面積為200公頃/項,電力平均用海面積為174公頃/項。

應加強生態受損機理基礎研究和關鍵修復技術研發

《年報》同時提到,通過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我國海洋生態狀況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積累了許多經驗。但根據2018年專家調研顯示,我國海洋生態狀況不容樂觀,主要問題包括改善海洋自然生態的目標不突出,過多採用剛性措施;二是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缺乏系統性,科技支撐力度不足;三是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任務重,資金缺口大;四是項目缺乏統籌,管理不夠到位。

圖片來自網路

《年報》分析,主要原因包括對海洋生態本底狀況掌握不夠;對海洋生態系統受損內在機理研究不足;對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目標認識不清;穩定的持續投資機制有待建立;堅持陸海統籌、區域聯動地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做的不夠等。

「海洋生態環境的退化和破壞,主要是開發活動和入海陸源污染等人為因素造成的。《年報》建議,要加強陸海統籌、區域聯動、系統設計。要根據海洋的複雜性、海洋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多功能屬性,以及受損海洋生態修復的難度和艱巨性,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前提下,考慮沿海各地實際情況和區域差異性,因地適宜,反覆論證,有針對性地開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加強生態受損機理基礎研究和關鍵修復技術研發,及時應用於修復項目,少走彎路,避免新的生態損傷,提高修復成效。

此外,從優化海洋空間資源布局、提升海洋生態功能和生態效益出發,對重要生態功能區和保護地實施搶救性保護,並加快受損脆弱海洋生態系統的修復;採取管控、預防、治理、修復等多種措施,突出重點,以點帶面,示範引領,輻射全國,推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全面展開並向縱深發展;通過示範區建設,大幅提升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能力。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張爽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科技特派員王永利:這輩子只干養魚一件事
秦始皇老家在山東萊蕪?稍微有點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