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家庭教育:父母指責性語言會虐待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父母指責性語言會虐待孩子的心理健康

中國有句老話叫「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別人無心之語,可能會讓你「對號入座」;而你的無心之語,也有可能會讓別人曲解而受傷。

這是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人際關係狀態,也是許多心理創傷形成的根源。

這種「說者無心傷害、但聽者卻倍受傷害」的現象,就是心理學中的「瀑布心理效應」。

這種心理效應對人際關係的損害程度,取決於「聽者」的心理狀態:如果「聽者」心理狀態較為穩定,能分辨「說者」的本意,結果可能是關係變遠,無法深交;如果「聽者」的心理狀態相對脆弱,執著於自身的感受,就會遭受心理創傷而導致關係破裂,甚至終生難以癒合。

瀑布心理效應存在的範圍非常廣泛,有人際關係存在的地方隨時可能出現。但是,它對孩子的影響更為嚴重。

因為成年人的心理狀態相對穩定,即使出現瀑布心理效應,造成的傷害也較小;而孩子的心理狀態相對脆弱,也不夠穩定,如果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出現「瀑布心理效應」,就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同時,如果家長無所覺察,繼續這種無心之失,則會使孩子所受的心理創傷不斷加劇,直到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家庭是孩子的成長環境,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導師,家長的言行舉止既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範本,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所在,更是幫助孩子建構健康心理狀態的基礎。家長自認為「我都是為了你好」的言語和行為,在孩子聽來或者看來,卻很可能理解為其他的含義而受傷。

因此,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盡量減少親子關係中出現的指責、打擊、傷害性語言,避免「瀑布心理效應」的發生。

家長對孩子的指責性語言是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創傷的首要因素。對於孩子來說,「犯錯誤」是常態,而孩子也正是在不斷的錯誤修正中實現學習和成長。但是,大部分家長卻常常把「不聽話」掛在嘴邊,並因此而對孩子橫加指責,希望藉由控制孩子的行為和狀態強化家長的權威性。

這樣做會出現兩種後果:

一部分孩子相對而言軟弱,成功被家長控制而成為「聽話的孩子」。他們把痛苦和創傷壓在心底,成為家長眼中的「優秀者」。但是,這些並不會隨著他們的成年而消退,反而會不斷擴大和強化,最終導致成年後的他們因某些事件的觸發而出現各類心理問題。

另一部分孩子個性較為強悍,不甘心被家長控制而成為「叛逆的孩子」。他們試圖用自己的方式與家長對抗,對抗不成功則會與家長發生各種衝突。如果家長依然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就會導致孩子與家長發生激烈衝突而發生厭學、網癮等行為問題以及抑鬱、焦慮等嚴重心理問題。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具有獨立的思想、人格及心理需求。因此,家長在與孩子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在需求,並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讓孩子擁有獨立又具擔當的生活狀態。

博沃思教育是一家知名認知力訓練品牌,在全國開設了20多家博沃思認知力訓練中心,累計為5萬多名學員提供了專業的認知力訓練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在智障兒童心理學,沙盤遊戲對兒童是必不可少的,智障兒童很脆弱
任小藝·海苔寶貝線上早教課程設計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