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為什麼公眾會「談艾色變」?艾滋病「中國方案」制定專家為你解讀

為什麼公眾會「談艾色變」?艾滋病「中國方案」制定專家為你解讀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個世界艾滋病日。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國報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95.8萬,整體疫情持續處於低流行水平。但很多人依然對艾滋病會感到恐懼和擔憂。

為改變這一現狀,騰訊醫典聯合艾滋病「中國方案」制定專家組——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教授、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感染病診療中心主任孫永濤教授以及北京協和醫院呂瑋教授,以談話類節目形式,對艾滋病科普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公眾對艾滋病多一份了解,少一些偏見。

「談艾色變」,源於偏見和不理解

來源:視頻截圖

說到大眾對艾滋病的態度,李太生教授舉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其實艾滋病和乙肝、丙肝都一樣屬於傳染性疾病,如果得了乙肝、丙肝,大多數朋友還是願意接受你,但假如得的是艾滋病,似乎就會被朋友甚至家人拋棄了。

為什麼大眾對待艾滋病是這種態度呢?孫永濤教授指出,首先,是因為艾滋病病毒的傳播渠道包括性,這就很容易給人貼上某種標籤;其次,早期艾滋病死亡率極高,一度對它束手無策。高死亡率和不可治癒率使得大眾對它極度恐懼;最後,「談艾色變」也和艾滋病早期宣傳相關。早期為提高大眾的警惕,把重點放在危害和疾病的嚴重程度上,而現在艾滋病治療進展已取得非常大的進步。

來源:視頻截圖

據了解,第一例記錄的艾滋病病例報道是在1981年,1996年「雞尾酒療法」出現,給整個艾滋病診療帶來了新希望,能夠顯著延長艾滋病病人的壽命。

從2010年到現在的10年間,全球艾滋病增長的速度已經下降36%,死亡率也下降了33%。如今一個20歲後感染並及時接受治療的艾滋病病人平均預期壽命已達71歲,與正常人的79歲前所未有地接近。

比如我們都熟知的有「魔術師」稱號的前美國職業男子籃球球員約翰遜,他在患病早期就接受抗病毒治療,堅持用藥健康地活到現在。

目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有兩個金指標,一個是病毒載量,評估病人治療的療效,另外一個就是結合CD4,來評估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得到改善。

經過長期的觀察,我們也越來越清晰地看到,抗病毒治療的評價療效過程當中,HIV的RNA是最敏感的,治療有效以後迅速看到病毒載量,就是HIV的RNA達到檢測不到的水平,然後才觀察到CD4緩慢地上升。

艾滋病的正確科普,全民皆需

自艾滋病被發現以來,短短三十幾年裡,科學家已經對艾滋病病因、傳播途徑有了清楚的認識,並研發出有效的治療藥物。但目前艾滋病仍然無法治癒,因此公眾還是應當多了解一些知識,科學防艾抗艾。

來源:視頻截圖

呂瑋教授介紹,HIV進入人體之後,會出現三個階段,分別是急性期、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每個時期的臨床表現是不一樣的。

首先進入急性感染期:部分感染者出現發熱、咽痛、皮疹、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等表現。之後進入無癥狀期:通常感染者在這個階段沒有癥狀。最後進入艾滋病期:表現為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臨床癥狀表現多種多樣。

當出現長期腹瀉、體重明顯下降、反覆出現口腔白斑和帶狀皰疹等臨床表現時需警惕HIV感染,及時到醫院就診。

發現即治療,是艾滋病治療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對個體而言,「發現」不僅僅限於出現外在癥狀,而是應該意識到,只要有高危行為,就要第一時間去專業的機構檢測。

了解艾滋病的感染途徑,可以幫助大眾避免進行高危行為,並消除不必要的恐慌。李太生教授指出: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三個,沒有保護的高危性行為傳播、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除此之外,沒有其他途徑。

而了解艾滋病治療手段的發展現狀,則可以讓大眾認知到艾滋病已經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只要堅持好好治療,艾滋病可以成為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在《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中,提出「3個90%」目標,即有90%的感染者知曉自己的感染狀態,90%知曉自己感染狀態的感染者得以用藥治療,90%接受治療的感染者體內病毒量得到抑制。

今年,中國已有83%知曉自己感染狀態的感染者得以用藥治療,94%接受治療的感染者體內病毒量得到抑制,最後一個90%的目標已經達到。

相信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的普及,「3個90%」目標會達到,並最終實現艾滋病「零感染、零死亡、零歧視」願景。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睡眠充足,還是疲勞?警惕,很可能是腸子出現了問題,千萬別大意
感冒可以不吃藥?醫生:這3個營養美味的食譜,幫你有效緩解感冒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