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庫勒村裡的「滿族大院」

庫勒村裡的「滿族大院」

作者行者

坐落於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長青鄉的庫勒村,是一個滿族聚集村。這裡東鄰富拉爾基城區,西與龍江接壤,南臨中東鐵路線,北靠哈拉海大濕地,庫勒河流經全境,富龍公路穿村而過。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滿族文化在這裡得到了發揚和傳承。

伴隨著響亮的鼓點,薩滿們左手抓鼓,右手執鼓鞭,腰系腰鈴,在抬鼓和其他響器的配合下,一邊敲著神鼓,一邊念著祭詞,庫勒村滿族頒金節祭祀活動在富拉爾基區長青鄉庫勒村的滿族大院里拉開了的序幕。

農曆「十月十三」是滿族的「頒金節」,「頒金」是滿語,漢譯是「生」、「生成」、「生氣勃勃」之意;它是滿族的誕生紀念日、命名紀念日,是全族性的節日。每年的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滿族同胞都以各種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

古老的儀式上,薩滿們為國家和家族後人祈福,保佑國家昌盛,保佑百姓幸福平安,保佑作物五穀豐登。緬懷養育他們的這片土地,不忘先祖創業的艱難,鼔勵後人追求上進,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

在「頒金節」當天,人們身著民族服飾,手工製作滿族特色美食,如粘豆包、豆面卷、燒烤、醬肉。於此同時,一些滿族特色遊戲、玩具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駐足觀看和互動遊戲。

滿族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數千年的發展中也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直至今天滿族文化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但隨著多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滿族文化正在逐漸消融,加快對滿族文化的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今年79歲的戴榮信老人,是庫勒村的第一代滿族文化傳承人,同時作為第一代滿族傳統舞蹈--「花棍舞」的傳承人,在2014年由他帶隊代表黑龍江省參加了全國《五彩連鄉》花棍舞表演比賽,並獲得了金獎。

「花棍舞」是一種滿族傳統舞蹈形式,起源於滿族游牧先民的生產、生活和游牧、涉獵活動,並逐漸演變成一種舞蹈形式。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舞蹈形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得不到傳承,在庫勒村,在戴榮信老人的影響下,第三代「花棍舞」傳承人正在將此舞蹈形式發揚和傳承。

如今的庫勒村,從孩童到老人,「花棍舞」正在被人們一代代傳承著。

據了解,富拉爾基區長青鄉庫勒村一共由八個民族組成,漢、滿、達斡爾、回、蒙古、朝鮮、錫伯族、鄂溫克,現在居多的少數民族是達斡爾和滿族,人口是4895人,戶數是1411戶,有耕地4.1萬畝,還有兩萬畝草原,林地0.47萬畝,水面0.44萬畝,可謂是水草肥美、人傑地靈之地。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依託本地區地域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文優勢,如今的庫勒村,又有了新變化。走進這裡的滿族大院,彷彿進入了一座滿族文化濃縮展示地。毛草房、馬架子、地窨子,一座座東北特色民居充分還原了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場景。

在滿族大院里,除了可以深入實景民居體驗滿族傳統生活習俗外,庫勒村民俗展覽館更是最能留下市民和遊客腳步的地方。為了傳承歷史文化,還原民俗生活形態,從2018年開始,庫勒村開始徵集老物件、民間生產生活用品辦起了這間民俗展覽館。

在庫勒村滿族大院里除了民俗展覽館外,還建了一間「蝴蝶展覽館」,而這也是目前東北三省最大的蝴蝶展覽館。全國擁有的蝴蝶品種有兩千五百餘種,而庫勒村的蝴蝶展覽館就擁有一千四百七十餘種,佔全國蝴蝶品種的二分之一,僅次於雲南蝴蝶谷的蝴蝶展覽館。而這裡所有標本都出自於一重工程師賈鴻溪老先生之手。2011年身故後,家屬遵循老先生遺願,將他的畢生收藏捐獻給了庫勒村。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中華民族各民族都有著傳承文化、繼承祖先優良傳統的歷史使命。

來源:綜合廣播看鶴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北京人冬天的這些吃食,與寒冷天氣成為絕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