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鄭板橋為什麼喜歡竹?不僅畫竹還寫竹,千磨萬擊還堅勁

清代鄭板橋為什麼喜歡竹?不僅畫竹還寫竹,千磨萬擊還堅勁

竹這一植物,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常用以自比的植物,作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竹子,人們喜歡它,不只是因為它的用途廣泛,還因為它身上表現出來的氣節。竹子跟一般的植物不同,它在地下醞釀氣勢醞釀了很久,四年才長三厘米,從第五年之後,便每天節節高升,以三十厘米的速度生長,它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最佳代表。破土而出後,它挺直的生長,頗有寧死不屈的意志和品格,人們最喜愛的,也就是它的這種風貌。竹子是挺直的,亦是謙遜的,還是不卑不亢,瀟洒處世,像君子般,屹立世間,孤芳自賞。

歷代文人對竹子的喜愛,就不用一一道出了,蘇軾曾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人們不僅喜歡在生活中使用竹製品,也喜歡畫竹,更喜歡詠竹。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說起梅花,想到的是「牆角數枝梅,凌寒獨只開」;說起蘭花,便想到屈原;而說起菊花,便想到那「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而說起竹,最先想起的,就是鄭板橋。鄭板橋是清代的書畫家和文學家,為什麼說鄭板橋是竹的代表呢?因為他以畫竹出名。

鄭板橋一生中只畫竹、蘭、石,他的詩書畫,後世稱為「三絕」。清代鄭板橋為什麼這麼喜歡畫竹呢?這就不得不說道竹子頑強而執著的品質了,他常常在畫完竹子後,在上邊題詩,所以鄭板橋不僅畫竹,還寫竹。從鄭板橋的題畫詩《竹石》中,可看出竹子的品質,也能看出詩人的品質,托物言志,托的是竹子的頑強和堅韌,言的是自己的剛正不阿和鐵骨錚錚。

「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個「咬」字,將竹子這一植物擬人化,「咬」是主動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動作。作者沒有描寫竹子生在青山上的情景,而是展現竹子與大自然抗爭,不畏艱辛,頑強的生存的精神。整句沒有一個字提到竹,但已經把一個堅韌挺拔的竹子的形象展現出來了,作者將竹子擬人化,不只是為了更好的稱讚竹子,還有利於借竹子比喻人。

「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的根牢牢地紮根在岩石中。竹不是孤立生長的竹,也不是靜止的竹,而是在岩石中生長的竹,是風竹。翠竹之所以能夠傲然挺立,是因為他紮根在破裂的岩石中。竹子和岩石是鄭板橋畫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有時候岩石是竹子的背景,有時候又相反,在這一首詩中,竹子和岩石是一個整體。沒有岩石,竹子就沒有了挺拔的姿態,沒有竹子,山就不再是青山,作者在這一句中展現的,是這樣一個道理:只有根系足夠深,力量才更加的強大。

既然詩人是托物言志,那竹子相比就是高尚君子,頑強意志的象徵,而所謂風竹,「風」就是惡勢力的代表。在惡勢力的打擊下,竹子依然能夠傲然立世,「千磨萬擊還堅勁」,經歷了千萬種磨難和打擊,竹子依舊是堅韌的。「千磨萬擊」,更顯得竹子的從容和自信,還有它的無所畏懼。「任爾東南西北風」,不關你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竹子都這般挺立在岩石之上,彷彿在宣告著自己的誓言:我是不會倒下的。

在詩人的筆下,我們看到的已經不只是幾桿普通的竹子了,而是頑強不屈的生命力,是堅韌不拔的意志,在那狂風中,顯得更加的令人敬佩。詩人筆下的竹子,不單單是一棵植物,還是詩人自身高尚人格的化身,每一根孤立在岩石中的竹子,都傾注了詩人的理想和人格。詩人不正像竹子一般,在險惡的環境中,「咬定青山不放鬆」,這也是鄭板橋畫竹如此出名的原因,畫的是竹,畫的也是他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物說 的精彩文章:

杜甫筆下最美的一首詩,星垂月涌,大江滾滾東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