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為何六下江南?是一己私慾還為視察工作,晚年暴露自己的心聲

乾隆為何六下江南?是一己私慾還為視察工作,晚年暴露自己的心聲

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朝代,雖然在末期遭受到了巨大的危機,但是有幾位皇帝在位期間整個國家還是政治清明國泰民安的。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之一,他為清朝開疆拓土,在他的指揮下清朝的版圖在不斷擴大,經濟也是愈加繁榮,在位時間更是長達60多年。他生平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便是「乾隆六下江南」。

乾隆南巡江南從1751年便開始,每次下江南都要帶著部分後宮的佳麗和皇太后一同出遊,巡遊的船更是達到一千多艘,每次出遊的蔚為壯觀,在船經過的地方,當地的官員都要穿著上朝的服裝在河邊迎接聖駕。乾隆在位期間,因為父親為他積攢下來雄厚的國庫,再加上乾隆本人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國家富足,人民安樂,這也就奠定了乾隆鋪張浪費的習慣。

當年的蘇州,杭州等城市十分繁華,無論是經濟和文化都發展到一個頂峰。乾隆作為一個文人是很有閑情雅緻去遊玩江南的。乾隆很愛讀書,也愛寫詩。據不完全統計他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可以說歷史上輸出詩數量最多的皇帝。寫詩需要靈感,江南景色宜人,自古便是很多文人墨客吟詩作對的地方,乾隆在南巡期間也寫了不少讚頌美景的詩詞。 因為皇帝親臨,大部分的官員為了討好皇帝,讓皇帝看到自己的政績,這些官員會選擇在乾隆南巡前修路搭橋和注重民生,這也為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優惠。

有部分歷史學家認為乾隆下江南主要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貪圖享樂,但是其主旨還是為了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在官員和人民之間了解情況。可以聚攏民心,也給官員以震懾。在一次南巡中,他發現並直接免除了江蘇和安徽等省份所欠的錢財和糧食數千萬兩,給百姓以喘息的機會。在文學教育方面,他認真選拔人才,在南巡期間授予官職。為了能夠提高命中學習的積極性,還增加了江浙地區多個縣童試的錄取數量。

在乾隆六下江南中,有五次是因為視察河流治理工程。在歷朝歷代黃河多次泛濫,對沿岸的百姓造成了極大地影響,數萬人因此喪命,其他方面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為了讓清朝子民不再受水災影響,乾隆每次都要視察河流治理進程和成果並且督促主辦大臣。

以後來人的眼光來看,乾隆多次南巡對當時社會的積極意義還是很大的,不僅帶動了所到之處的經濟發展,也給子民營造了一種皇帝與民同樂的感覺。但是多次南巡花費開銷巨大,據不完全統計,總共花費了2000多萬兩,而且耗時長,動用的人力物力在中國的歷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乾隆本人晚年再表言論"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無以對朕。",認為南巡確實有不小的弊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東向南看 的精彩文章:

經過幾千年的民族融合,現在還有沒有純正的漢族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