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走在歷史的盡頭我只是與歷史擦肩而過,卻被撞得滿懷。原來歷史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總在內心的最深處觸動那淺淺的痛。行走在大江的兩岸,河水夾雜著歷史的黃沙,歷史的碎片沉澱在河水的最遠處。順流而東行,沒有心情卻關注那航程的時間,只是靜靜享受歷史的味道。

《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因為照見這個「五蘊皆空」,才有了觀自在菩薩後面的一系列結論。那這個「五蘊」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簡單分享學習一下。

我們人體以及各種身心現象,到底是由什麼具體因素構成的呢?佛教講,這些所有現象都是由五蘊和合而成。五蘊的「蘊」是梵文音譯,是「積聚」的意思。五蘊具體分為:色、受、想、行、識五種,其中除了第一種是物質現象,其餘四種都屬於精神現象。下面我們詳細說明一下:

一,色。就是指物質。是一切有形態的客觀存在的物質的聚合,就叫色蘊。色蘊包括內色和外色,內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外色就是色、聲、香、味、觸五境。

色蘊又可分為地、水、火、風四大基本屬性,相當於我們傳統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有物質現象都是由這四大和合而生的現象。平常我們常說的「四大皆空」,就是說的這四大,也就是《心經》上「色即是空」的意思。

二,受。接納,感受。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對一切人、事、物所產生的情感和感受,包括身受和心受:身受是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樂、舍(不苦不樂)三種感受;心受由我們的意根引起,有憂有喜,這都屬於受。

三,想。想法,念頭。因接受外界事物而產生的感覺,我們進行分析而得到的知覺和想法,就是想。對世間各種善惡美醜,我們產生的各種想法和認識,就是想。

四,行。行動,造作。在我們對外界事物有了一定的想法後,就會付諸於行動,去造作善業、惡業,還有無記業,這是行,因為是由心所驅使行動的,所以也叫心所生法,簡稱心所。

五,識。意識。一是我們對諸法產生的想法,即我們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二是執著有個「我」存在的心識;三是能夠感覺、知覺外界環境的心,也是識。

五蘊也叫「五陰」、「五眾」。陰是障蔽,五陰的意思是這五陰能夠障蔽我們的真如自性和智慧,令我們生起煩惱、執著;五眾的意思是五種眾多的法聚合在一起

佛教提出五蘊的概念,就是為了說明在五蘊之外,就沒有一個獨立的「我」存在,我們執著的所謂的「我」,只不過是五蘊暫時的因緣結合而已,只是個假象。就好像天空的白雲,水蒸氣遇冷就變成雲,風一吹,就又散成水蒸氣了,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存在,所以《心經》上說「五蘊皆空」,認識到這個道理,我們就會放下「我執」了,沒有了「我」,煩惱和痛苦當然也就不存在了,生老病死也就看明白了。

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身為中華兒女的我們,為此而感到無比的自豪。中華的五千年歷史文化讓我感嘆我有一個偉大而充滿著歷史底蘊的祖國!浮華多年後,也只是如夢一場。選擇,最終指明了誰?中華的五千年歷史文化讓我感嘆我有一個偉大而充滿著歷史底蘊的祖國!就像它一樣多年孤寂卻毫無喧鬧,安靜的等待著懂它的人,細細品嘗。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 的精彩文章:

第五人格:匠心打造「永生花」著實驚艷,格格不入的般若相存瑕疵
小師妹汪曼春,賢內助秦般若,大姐姐張離,王鷗的三個經典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