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區域聯動:發揮上海龍頭作用,打造這幾大都市圈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加強跨區域協調互動,提升都市圈一體化水平,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構建區域聯動協作、城鄉融合發展、優勢充分發揮的協調發展新格局。
上海龍頭引領 蘇浙皖各揚所長
這其中,作為長三角地區唯一的超大城市和一線城市,上海的龍頭引領作用十分關鍵。
綱要提出,提升上海服務功能。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圍繞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著力提升上海大都市綜合經濟實力、金融資源配置功能、貿易樞紐功能、航運高端服務功能和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有序疏解一般製造等非大都市核心功能。
綱要提出,要形成有影響力的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推動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輸出,為長三角高質量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服務。
與此同時,要發揮蘇浙皖比較優勢。強化分工合作、錯位發展,提升區域發展整體水平和效率。
其中,江蘇要發揮製造業發達、科教資源豐富、開放程度高等優勢,推進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發展,加快蘇南自主創新示範區、南京江北新區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基地。
江蘇是我國高教大省。省會南京科教資源集聚,優勢非常明顯:它擁有高等院校5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12所,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在校大學生80餘萬人,每萬人中大學生數量超過1100人,居全國第一;50餘家部屬科研院所落戶於此,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2家、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9家,數量也僅次於京滬。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南京作為江蘇的最大城市,華東地區的特大城市,在資源、人才、創新等方面,應該更多發揮出中心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目前南京的科教資源優勢還有待於進一步發揮、挖掘。」
江蘇的鄰省浙江,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十分突出。2003年,浙江省就啟動了「數字浙江」建設。2017年,浙江提出將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2018年,浙江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制定實施。
這其中,省會杭州目前集聚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同時,在電子支付、雲計算、快遞、網路營銷、信息技術、運營服務等領域湧現出眾多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商。數據顯示,2014~2018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2%,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50%左右。
綱要提出,要發揮浙江數字經濟領先、生態環境優美、民營經濟發達等特色優勢,大力推進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整合提升一批集聚發展平台,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對外開放重要樞紐和綠色發展新標杆。
對於安徽,綱要提出,要發揮安徽創新活躍強勁、製造特色鮮明、生態資源良好、內陸腹地廣闊等優勢,推進皖江城市帶聯動發展,加快合蕪蚌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和綠色發展樣板區。
作為中部地區的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安徽近年來經濟增速、人均收入增速在全國名列前茅,人口也不斷迴流。安徽省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林斐對第一財經分析,近年來在長三角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安徽深入參與長三角發展分工合作,這對安徽經濟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
安徽省合作辦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滬蘇浙來皖投資在建億元以上項目2455個,實際到位資金4602.9億元,同比增長11.1%,佔全省比重49.8%;其中新建億元以上項目1571個,實際到位資金3153.6億元,同比增長32.4%。
引領長江經濟帶開放發展
在三省一市分工合作、錯位發展的同時,綱要提出,要加強區域合作聯動。推動長三角中心區一體化發展,帶動長三角其他地區加快發展,引領長江經濟帶開放發展。
根據綱要,長三角中心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共27個城市,面積22.5萬平方公里,佔三省一市總面積(35.8萬平方公里)的63%。
因此,加強長三角的區域合作聯動,第一個層面首先就是加強長三角中心區城市間的合作聯動,建立城市間重大事項重大項目共商共建機制。引導長三角市場聯動發展,推動跨地域跨行業商品市場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統籌規劃商品流通基礎設施布局,推動內外貿融合發展,暢通長三角市場網路。
在此基礎上,加強長三角中心區與蘇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區的深層合作,加強徐州、衢州、安慶、阜陽等區域重點城市建設,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協同發展。探索共建合作園區等合作模式,共同拓展發展空間。這是長三角區域合作聯動的第二個層面。
比如安徽北部的阜陽、亳州等地,是我國人口十分密集的區域,該地區也是我國經濟發展最為滯後、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最低的地區,大量人口外流。以阜陽為例,數據顯示,2018年年末阜陽全市戶籍人口1070.8萬人、常住人口820.7萬人,人口凈流出量達250.1萬人。
皖北等地區域內人力資源豐富,城鎮化和消費增長空間大,又毗鄰長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基礎條件較好。加快與長三角中心區的聯動,才能發揮該地區的優勢,加快當地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12月1日,對皖北的阜陽、亳州等地來說,可謂激動人心的一天。在綱要發布的同時,商合杭高鐵北段正式開通。合肥以南段(合肥—杭州)則力爭在2020年上半年通車。這條高鐵將阜陽、亳州等人口密集、經濟落後地區同經濟發達的長三角核心區連接起來,為欠發達地區插上騰飛的翅膀。
在第三個層面,長三角與長江中上游區域的合作交流,加強沿江港口、高鐵和高速公路聯動建設,推動長江上下游區域一體化發展。
引領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開放發展也是未來長三角一體化的一大要務。長江經濟帶,涵蓋了沿江11省市(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國土面積佔比達20%,承載了6億人口。2018年共實現生產總值402985.24億元,佔全國比重近45%。
近年來長江中上游地區經濟發展不斷加快,並且與下游地區的合作聯動、分工互補不斷增強。加快長江經濟帶發展,對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十分重要。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長江經濟帶的水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和土地資源。尤其是長江中上游地區,近年來承接了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大量產業轉移落戶,這些地方經濟也快速發展,人口、人才集聚加快。
加快都市圈一體化
長三角城市群也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群,在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的過程中,推進都市圈的同城化將是一個重要抓手。
什麼是都市圈?今年2月2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指出,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都市圈與城市群有所不同。在一個大的城市群里,中心城市往往不止一個,而是有兩三個或者多個。相比之下,都市圈則是由一個中心龍頭城市引領周邊地區發展,產業之間存在很強的互補性。
此次發布的綱要指出,要推動都市圈同城化。以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一卡通為著力點,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都市圈建設,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統一規劃建設都市圈內路、水、電、氣、郵、信息等基礎設施,加強中心城市與都市圈內其他城市的市域和城際鐵路、道路交通、毗鄰地區公交線路對接,構建快速便捷都市通勤圈。要推動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向周邊城市(鎮)疏解,在有條件的地方打造功能疏解承載地。
與此同時,綱要提出,要推進都市圈協調聯動。加強都市圈間合作互動,高水平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推動上海與近滬區域及蘇錫常都市圈聯動發展,構建上海大都市圈。
也就是說,在長三角,各大都市圈在空間上是存在重疊的,比如上海大都市圈,就包括了周邊的蘇州、無錫、嘉興等地,與蘇錫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都存在重疊。但這也恰恰體現了都市圈之間的緊密合作與聯動。
今年3月,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和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18》,報告顯示,由於涉及範圍重疊,評價將已經連片發展的都市連綿區作為一個整體測算,因此測算單元是29個都市圈/都市連綿區。
報告指出,長三角都市連綿區處於以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寧波市為中心城市的城鎮密集地區。這一地區已形成經濟總量大、城鎮高度密集、城鎮間聯繫緊密的都市連綿區,綜合發展質量位於全國首位。
綱要提出,要加強都市圈間重大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加快大通道、大樞紐建設,提高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的路網密度。加快建立都市圈間重大事項協調推進機制,探索協同治理新模式。
日前包括杭州、南京等都市圈都在加快發展。11月27日,杭州都市圈第十次市長聯席會議於在湖州安吉舉行。會議起草完成了《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年)編製大綱》。會議提出,要攜手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共構全方位接軌大上海新格局,共推杭、甬都市圈創新發展高地,共建現代化都市連綿帶,推進寧杭生態經濟帶,加強與合肥都市圈聯動。
在合肥,日前,合肥都市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發布《關於同意蚌埠市整體加入合肥都市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同意蚌埠市整體加入合肥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