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8個飲食習慣 讓你的胃很「受傷」,消化科醫生從不這樣做!

8個飲食習慣 讓你的胃很「受傷」,消化科醫生從不這樣做!

俗話常說,民以食為天,可「食」也要以「養胃為先」。

現在人工作、生活壓力大,飲食不規律,外食也成了家常便飯,於是胃脹、胃痛、反酸等各種胃部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

數據顯示,中國有腸胃病患者1.2億,消化道潰瘍發病率10%,慢性胃炎發病率30%,是當之無愧的「胃病大國」。

在全球六大高發癌症中,消化道相關腫瘤就佔了5個,包括胃癌、肝癌、食管癌、腸癌和胰腺癌。

因此,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哪些飲食習慣會讓胃「很受傷」?

1、偏好「重口味」

很多人飲食都好重口味,特別是現在人常常點外賣、外食,重油、重辣、重鹽的食物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我們的味蕾。

久而久之,這類食物不僅會加重患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同時對胃黏膜的保護層也會造成損傷。

偶然的損傷可以快速修復,但如果一直是高鹽飲食,這種損傷就是持續性的,在此基礎上,胃黏膜就踏上了「萎縮-腸化-癌變」之路。

其中,重口味食物的代表——鹹菜與燒烤,除了含鹽量高以外,還可以在體內產生大量亞硝基化合物,這同樣會增加胃癌的發病率。

  • 飲食建議:少吃腌制食物與燒烤,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2、喜歡趁熱吃

「趁熱吃,趁熱吃……」是我們從小在飯桌上就經常聽長輩們講的一句話。

的確,食物趁熱吃會更香,味道更好。但長期吃過燙(65℃以上)的食物,對我們的口腔、食道可不好,還容易誘發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長此以往,食道和胃的黏膜都會發生慢性損傷,引發癌變。

  • 飲食建議:最適合的進食溫度應該在 10℃~40℃。

3、過度飲酒

研究發現,當飲用的酒精量超標時,一般酒精飲品在 20°以上,每小時飲用超過 100 ml,對胃黏膜的損傷就開始了,同時有可能還會導致急性腹痛和胃出血

臨床觀察發現,1/3~1/2的胃癌患者有長期飲酒史,尤其以喝白酒為主。

酒精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黏膜被長期反覆刺激,不斷經歷損傷、修復、再損傷的過程,就會導致慢性炎症,最終為腫瘤發生埋下禍根。

  • 飲食建議:飲酒要有度,貪杯最傷胃。建議飲酒時盡量選擇低度酒,同時不要過量飲用。喝酒時,還可以配些小菜,如肉皮凍等,這類食物膠原蛋白含量高,可在胃中形成一層保護膜,減少酒精傷害。

4、吃水果不講究

常說要多吃新鮮水果,但其實吃水果也要看對象,吃得不對,胃同樣「受傷」!

比如柿子、山楂、棗這些水果內含豐富的鞣質(也稱之為單寧)。

鞣質在胃內與胃酸、果肉蛋白髮生作用,形成膠凍樣物質。

對於有胃排空障礙的人群來說,這種膠凍在胃內越積越多,繼續彙集食物里的蛋白和纖維素,從而越變越大,越變越硬,最後就形成了胃石。

胃石在胃內還可能導致潰瘍甚至大出血。

  • 飲食建議:胃排空比較慢的中老年朋友一定要記得不要空腹吃大量的柿子、山楂和棗。

5、饑飽不均

很多人對待三餐都十分「任性」,要麼忙起來一整天都不吃東西,要麼一頓就吃到撐。

或者就只聽嘴巴的話,這頓飯不合心意就一口也不吃,而遇到自己喜歡的菜就一口氣吃到吃不下為止。

其實,飢餓時,胃內的胃酸、蛋白酶無食物中和,濃度較高,易造成粘膜的自我消化,這時就應該進食。

  • 飲食建議:每餐吃個七八分飽就夠了,暴飲暴食和不吃東西都會損害胃的自我保護機制。

6、飲食不潔

飲食衛生與否其實是個大問題,養胃還是傷胃有時候就由這類小事決定。

如果飲食不注意衛生,帶有病原體的食物可能導致急性胃腸道炎症,甚至還可能帶來幽門螺桿菌的感染。

  • 飲食建議:考慮到食物或者飲用水的污染正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主要來源,平常生活里就要時時刻刻注意不飲生水、不吃生食了。

7、邊說邊吃

相比大口吃飯,醫生更推薦細嚼慢咽。倒不是說咀嚼過的食物可以減少胃的負擔,而是為了減少氣體吞咽。

我們每一個吞咽動作,除了咽下食物,同時還有氣體被咽下。吃飯時說話或大口吞咽,會咽下更多的氣體,越容易有脹氣等消化不良的表現。

同時吃得快,還容易造成食物燙傷口腔和食管黏膜,同時也是口腔癌和食管癌的隱患。

  • 飲食建議:細嚼慢咽,食不言……

8、濫用藥物

很多人對胃部隱痛、腹脹等狀況很不重視,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實在不行吃片止痛藥救急。

需要強調的是,止痛藥真的不能隨意吃。任何胃部不適都可能是身體在報警,一定要及時就診,勿把小病拖成大病。

  • 飲食建議:胃部不適最好不要自行用藥,應及時就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不良 的精彩文章:

冬天,遇到這菜我必買,和雞蛋一起炒,清香嫩滑,比放肉炒還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