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治療窮人思維的根本方法是提升認知

治療窮人思維的根本方法是提升認知

有一次,我在朋友圈上推薦了一本書,有人問我有沒有免費的電子書版本,我說我看的實體書,不清楚。第二天,他說自己在各大網站、網盤、資源站找遍了,都找不到資源。這好像是說:沒有免費資源的書,你推薦什麼。這是一本提高認知能力的書,各大網站上都有賣,也就60多塊,而且書的內容我也介紹了,既然想看,買一本就是。

免費的東西不一定真免費——找資源的時間,就不值這60多塊錢?

窮人思維之用時間換錢

還可以舉很多例子:

  1. 買東西花了幾個小時貨比三家,省下來卻是只有幾十塊錢;
  2. 為了免費得到價值沒有多少錢的東西,而徹夜排隊;
  3. 願意花幾十個小時在沒有任何成長性的工作,假期卻不願多花一個小時充實自己。

李笑來在得到專欄上說:人生最大的財富是自己的注意力,重要度排序:注意力》時間》錢。

正確的方式:

出點錢,把瑣事交給別人,用錢換點時間,有更多的時間放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比如:

  • 給錢別人幫你排隊,
  • 請清潔阿姨打掃房間,
  • 給錢別人投資幫你賺錢,

每個人都擁有最平等的資源,就是時間,時間可以換到金錢,

但如果沒有更進一步為自己的時間加值,就永遠只能停留在窮人的思維上。

窮人思維之管窺效應

美國暢銷書《稀缺》的作者塞德希爾·穆來納森把因為專註一件事而忽略了的事叫做「管窺負擔」。

管窺即短視,以極窄的視野去看待和思考問題,從而讓我們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更長遠的事情。


比如,我們為了生計而選擇一份電話銷售的工作,但你可能不會想到,6個月之後再次跳槽時,這份工作會為你的職業發展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同樣,只考慮薪水而不考慮其他因素(比如優勢匹配度、晉陞空間、公司/行業選擇等等),也屬於典型的管窺(短視)表現。

對於那些正在走彎路的人而言,他們並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未來,而是將許多時間用來走了一段又一段彎路,重複原來已經犯下的錯誤。

而導致所有這一切惡性循環的根源,都是因為稀缺心態而導致的管窺行為,讓你擱置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

比如:


相比較下個星期就要支付的房租而言,思考未來的職業生涯雖然重要、但並不緊急,可以向後推,等半年以後有了時間和精力的時候再說。而真正等到半年以後,那時候還會有其他緊急的事情纏著你,於是,這件事情又不得不再次向後推。一而再、再而三,如此推遲,不知不覺間,兩三年過去了,你本該早就思考的重要問題,直到此時才因為實在無法忍受之前的短視選擇而帶來的重重壓力,最終決定痛下決心,一定要從長遠角度好好思考下自己的職業生涯。而此時,往往是為時已晚,因為你所面臨的壓力更大:年齡的壓力、買房的壓力、結婚生子的壓力、缺乏一技之長的壓力、世俗觀念的壓力……讓你無法呼吸。更要命的是,在這些重壓之下,你的執行控制力也在下降,你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勇氣和激情。

你脖子上卡著一把枷鎖,你拚命掙扎,想取下來,但卻無能為力。

於是,你只能被迫接受現實,苟延殘喘,痛苦無比。

有人在知乎上救助,真實地描述了這種痛苦掙扎的心理狀態:


……最近剛經歷了很多,比如剛生了孩子,比如父親剛出院,比如對自己的現狀很不滿。以前沒覺得壓力很大,可能是父母和老公幫自己分擔了些許,但是自從父親生病,感覺生活似乎一下子緊湊起來,經濟上的不寬裕更將這種現狀展現的淋漓盡致!
我萌生了換工作的想法,然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一孕傻三年,在沒有找到新工作時候就辭掉了現在的工作,找了一個很累但是也許薪水很高的地方,但是發現結果不盡人意,然後辭職,然後又回原來的工作,可是卻更加糟糕!
不知道以後的路怎樣走,應該等待時機成熟再離職還是一直在這裡坐吃等死?希望有人能幫我指條明路。

稀缺讓我們變窮,我們缺錢、缺時間;而管窺則導致我們往往只顧及眼前的緊急事務,讓我們陷於混亂的境地,越來越忙。於是,窮忙由此而產生。更要命的是,窮和忙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越窮則越忙,越忙則越窮。

經濟學上有個詞,叫低收入陷阱。說的就是:由於你的收入沒辦法得到積累,所以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越來越窮。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貧窮的問題,只需要一個辦法:重新分配自己的思維帶寬,在帶寬充裕時及早將重要的事納入到你的考慮範圍當中,為未來的選擇創造足夠的餘閒,這樣即使面對危機,你也能夠遊刃有餘,擁有足夠自由的選擇權,這樣你的職業發展才會步入良性循環。

窮人思維之認知固化

經常有人在知乎上求助:


我是90年的,工作四五年了,現在感覺很迷茫,拿著最低的薪水,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怎麼辦?求大神指點。

在很多公司里,很多人工作三四年只是個基層員工,薪水三年一漲,每天8小時,下班之後無事可做。

如果你日復一日重複著這樣的生活,就很容易建立起這樣的潛意識:這一切都是合理的,正常情況就應該是這樣。

這一切都因為,在一個環境裡面待久了,你的認知會被環境同化。

麻省理工的兩位教授,班納吉和迪弗洛在他們的《貧窮的本質》中,提出了一個觀點:窮人之所以窮,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得不到有效的信息和認知。他們缺乏利用資源的能力。

1,窮人並非不努力,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努力。

很多生活在底層的人,每周的工作時間並不短,但他們的努力,停留在「用勞動力換取收入」的層次。這是沒有辦法實現積累和增值的。

2,窮人缺乏對金錢的利用意識。

即使攢到了錢,或者直接給他們一筆錢,許多人也不知道該怎麼用。他們往往會用於消費、娛樂,或是積攢著給下一代,完全無法發揮出金錢的價值。

這種現象的本質是什麼呢?在於窮人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他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怎樣的生活。

所以說,窮人最缺乏的,不是資金,而是認知。

怎麼擺脫這種認知固化?

1,不斷去更新自己的圈子。

不要讓自己的交際圈,僅限於身邊的朋友、同事,跳脫出來,多接觸不同的人,找到標杆和典範,向其模仿和學習,進入更高的圈子。

2,保持學習的熱情

每年在學習上花一定的資金,不僅僅是為了工作,只要感興趣的領域,都可以去涉及。

學習是一項終身的事業。不要只把眼光聚焦在工作和收入上。很多時候,獲取新的認知,新的思維角度,未必會為我們帶來切實的效益。

但只要能夠對思維有所啟發,帶給我們一閃念的火花,就已經足夠。

畢竟,這就是認知升級和成長的本質所在。

還有一些窮人思維,比如

  • 不想去積累,相信賺快錢的神話
  • 貪圖眼前小利,不顧長遠利益
  • 缺少獨立意識,喜歡依靠他人
  • 不敢積極冒險,穩定安於現狀

。。。

其實都是和認知相關的,所以,

擺脫窮人思維,提升認知是根本解決辦法。

希望大家都能夠

保持個人成長,跳出窮人思維。

和你共勉!

感謝大家閱讀,對大家有用的可以多多點贊。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私信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認知同化說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