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真源太極「踐行經典 共享健康」活動 亮相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主舞台

真源太極「踐行經典 共享健康」活動 亮相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主舞台


8月21日-25日,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在順義新國展舉行。商務印書館涵芬樓書店攜十餘家文創、科創單位亮相「書店街」,既帶來了《四庫全書》等精品圖書,又展示了智能、科技、文創和動漫衍生品,更有多種閱讀活動和創新體驗。涵芬樓推出的8場主舞台活動悉數亮相,其中,23日「踐行經典,共享健康」----真源太極展演及互動體驗活動,在北京國際圖書節主舞台精彩呈現。

真源太極在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主舞台展演

本次活動邀請文化學者、天圓心靈研究院郭智剛院長簡要講解了中華心靈學,天圓心靈研究院團隊現場演練了真源太極,讓廣大市民領略了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感受到文化經典正心修身理論實踐的自在、安然、美好與逍遙。

主持人夏風介紹活動情況

01

研究院: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傳承推廣真源太極

天圓心靈教育科技(北京)研究院,此次與涵芬樓組團亮相圖書節,也是與實體「書店 」融合發展新嘗試。

研究院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推廣真源太極」為己任,傳承中華心靈學宗師張玉林先生創立的身心修養理論實踐體系。從中華心靈學角度,解讀中華民族優秀經典《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大學》、《中庸》、《金剛經》、《心經》、《壇經》等。張玉林先生的理論和實踐體系,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正心修身」等經典理論的實踐成果、了悟天地自然的大道理、找回自然自在生命狀態的秘鑰。其豐富的理論和獨特的方法,能夠改善現代人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此次,天圓心靈研究院來到北京國際圖書節活動現場,展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先進和偉大,吸引了大批愛好經典、關愛生命的有識之士前來參與。

天圓心靈研究院郭智剛院長講解中華心靈學

02

真源太極:文武兼修 中華心靈學重要組成部分

真源太極用現場演示拉開了活動序幕。此次展示的太極拳和人們以往看到的大不一樣。表演者不但年齡段跨度大,每人招式也各不相同。演示者年齡最大76歲,最小才10歲;學煉時間長的有30多年,短的才10幾天。他們演示的真源太極,有動有靜,動靜自如;有快有慢,隨心所欲;有開有合,收放自如;有老有小,從容自在。

演示完畢,天圓心靈研究院院長、真源太極傳承人郭智剛向大家解析了真源太極的內涵和奧妙。郭智剛作為中華心靈學創始人張玉林先生親傳弟子、天圓心靈系列課程學術帶頭人,研修儒釋道武醫相關經典多年,有獨到見解。郭院長用一句話道出了真源太極的真諦:「千姿百態源於靜養身心,靜極生動化出無限生機。」

真源太極是中華心靈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身心修養的方法,來源於中華民族傳世經典。其「真」在自心,「源」於自身,通過修鍊,使人建立起強大穩定的身心系統。真源太極人人可學、人人可煉,能夠呵護心靈,關愛生命,既是身心修養的方法,也是強心健體的方法、延年益壽的方法。長期習練,能夠「不求身健身自健,不求病去病自消」。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傳播,真源太極習煉者無數,受益者眾多。


主持人夏風與真源太極小學員現場互動

03

健康中國 你我同行 踐行經典 共享健康

黨中央、國務院於2016年公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總體戰略;今年7月,《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相關文件出台,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提出將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這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路線圖和施工圖。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出,要實現「四個轉變」多層面協同推進健康中國行動:一是在定位上,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二是在策略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三是在主體上,從依靠「衛生健康系統」向「社會整體聯動」轉變;四是在行動上,努力從「宣傳倡導」向「全民參與、個人行動」轉變,針對慢性病和重點傳染病開展一場新時代群眾性衛生健康革命。

天圓心靈研究院與活動嘉賓合影

此次活動,以「踐行經典,共享健康」為主題,倡導全民關注身心健康,聚焦當前人民群眾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在健康知識普及、心理健康促進方面進行體驗分享,帶給廣大觀眾對身心健康的重視和思考。

04

中華心靈學:倡導「養好心 做好人」

郭院長介紹,張玉林先生創立的中華心靈學,是一門自我認知、自我修養、自我覺悟的學問,可以隨時隨地把身心調整到最佳狀態,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在絲毫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情況下,既圓合圓滿了身心,又能使日常一切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順利運行,通過智慧的心靈,感知、應對周邊一切,既可以使自己身心放鬆,從容不迫,承擔相應的責任與義務,也使周邊的人身心愉悅,遠離低級、虛妄情緒的困擾和由此帶來的人際衝突。郭智剛院長表示,真源太極倡導大家,通過修養使自己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踐行經典,共享健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多做貢獻。

92歲高齡教授、武術家曹一民分享真源太極習煉心得

05

大家分享:真源太極是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

此次活動還邀請了幾位重要嘉賓分享習煉真源太極的體會。一位是原中國科學院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國務院頒發津貼的有特殊貢獻的專家、中國科學院武術協會創建人、主席,92歲高齡的曹一民教授。他練習太極60餘年,如今身體硬朗,身心健康。他說:「我30多歲得過肝硬化,後來練太極拳慢慢好起來了,而且越來越好。真源太極是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我們要珍惜!年輕人要好好學,有病沒病都要好好練」。

76歲的吳鎔濤先生分享真源太極習煉心得

另一位分享嘉賓是76歲的吳鎔濤先生,中國科協工程學會聯合「室內環境」專委會秘書長,參與編寫多部著作,獲部級科技成果獎。他分享了自己堅持兩年習煉真源太極,身體逐步康復的心得體會,呼籲年輕人重視健康,在工作之餘強身健體,防治未病,收穫身心健康。他說,真源太極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從心靈、生命層面認知經典與自我身心修養的關係,從中華民族優秀傳世經典層面認知自然、生命,沒有固定招式,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男女老少都適合,幫助少年兒童開智減壓,幫助中青年解決亞健康問題,幫助老年朋友祛病延年,預防失智失能。吳老告訴大家,自己通過習練真源太極,修身養性,身心健康都得到了很大的益處。

曹一民教授與天圓心靈研究院副院長韓俠演示真源太極

06

踐行經典獻愛心 「自樂不忘天下人」

郭智剛院長秉承張玉林先生「自樂不忘天下人」的仁者情懷,帶領研究院同仁,積极參与社會文化活動,普及中華心靈學。在學校,機關,老年大學、養老院,社區等地講學授課,所到之處,學員從身體到心態無不受益頗深。他們為孩子們解讀經典文化著作,使孩子們在心靈、生命層面認知經典與自我身心修養的關係,在中華民族優秀傳世經典層面認知自然、生命;他們為老人們言傳身教,使他們通過中華民族優秀經典正心修身,真正做到老有所養,生命得到真正的關懷與尊重,讓養老院成為老人們獲得新生的地方。通過多年的實踐,他們使眾多嚴重失眠患者,身心疾病患者,通過中華心靈學、中華民族優秀傳世經典,快速改善、康復,收穫健康生活。

郭智剛院長告訴記者,他之所以帶領團隊,作為文化志願者向人們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希望倡導廣大市民多學習一些養生保健之道,發揮人體天賦本能,正心修身,開發智慧,通過自我修養明理明心、凈化心靈、走向心靈美好,實現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和諧。

郭智剛院長帶領孩子們閱讀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四庫全書》

活動嘉賓在涵芬樓書店展區合影留念

主舞台活動結束後,天圓心靈研究院郭智剛院長帶領研究院的部分學員和嘉賓們一起到涵芬樓展區參觀。閱覽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和北京文化優秀圖書,體驗人工智慧機器人、AR智能科技、精美文創,小蜜蜂動畫片衍生品,感受閱讀之美和文化創新的魅力。

8月24日「百家千場」系列活動:「和諧生活 從心開始」活動。

07

人生必修課:養好心做好人 和諧生活從心開始

為了讓更多的讀者朋友了解真源太極的精髓,感受中華傳統運動修養身心的魅力,8月24日,天圓心靈在涵芬樓藝術館舉辦了第二場活動:「和諧生活 從心開始」----人生必修課:養好心 做好人。這也是本屆圖書節「百家千場」涵芬樓分會場活動之一。活動安排了真源太極表演,郭智剛院長講解中華心靈學與真源太極的內涵,曹一民、吳鎔濤等嘉賓分享習煉心得體會,還增設了「真源太極大家談」、研究院公益活動及文化志願者招募等環節,既是一次健康普及講座,也是一次讀者互動沙龍,帶動了更多讀者和運動愛好者的參與和關注。

天圓心靈研究院郭智剛院長在涵芬樓分會場講解真源太極原理

涵芬樓書店副總經理張樂天給吳鎔濤先生介紹傳世經典

08

涵芬樓:創新融合「書店 」 滿足讀者新需求

此次活動的主辦方涵芬樓書店副總經理張樂天表示:

涵芬樓是百年品牌,文化地標,背靠商務印書館,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今年8月,我們不僅在新國展展示融合發展新成果,還精心推出21場精彩文化活動。其中,圖書節主舞台8場,「百家千場」涵芬樓分會場13場。涵芬樓每年舉辦各類公益文化活動約150場。

涵芬樓作為北京特色實體書店,我們有責任把中華瑰寶帶給讀者,創新融合「書店 」模式,滿足廣大讀者新的需求。

真源太極來自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古聖先師身心修養的方法。踐行經典,文武兼修,關愛生命,呵護心靈,既有博大精深、貫通古今的理論淵源,又有大道至簡、真修實煉的方法體系。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家一起努力,踐行中華經典,共享身心健康。傳承百年文脈,點亮閱讀之光。


◆ ◆ ◆ ◆ ◆

往期精選


新浪讀書

右邊給我一朵小花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靈學 的精彩文章:

譯見||方夢之 傅敬民:振興科學翻譯史的研究——應用翻譯研究有待拓展的領域
說心學怎樣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