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同仁堂、東阿阿膠,這些老字號為何齊齊跌落神壇?
作者:財經銳眼
導讀:全聚德、同仁堂、東阿阿膠......這些國民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品牌,一直都是所在行業的金字招牌,它們承載了無數國人深厚的情感,在消費者心中是「國寶級」的存在。
然而,這些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老字號品牌,近些年卻因為種種原因,紛紛敗下陣來,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中!
一
有著155年歷史的全聚德,是北京當之無愧的老字號品牌。曾幾何時,在北京有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全聚德烤鴨真遺憾」。外地人在北京不吃一頓全聚德,就等於白來一趟北京。
價格實惠,肉美湯鮮,是全聚德曾經帶給顧客們的美好回憶。在二三十年前那個物質還不太發達的年代,多少北京人拿到工資第一件事就是排隊去全聚德吃烤鴨。
帶著顧客們的殷殷祝福,全聚德(002186.SZ)在2007年上市。上市前幾年,全聚德勢頭良好,業績和股價齊頭並進。
2012年的財報,是全聚德的巔峰,當年公司營收近20億,凈利潤超過1.5億。
之後,全聚德的業績開始下滑,並且在泥淖中越陷越深。
2018年,全聚德業績更是大幅失速:
公司營業總收入17.76億元,同比下降4.5%;
凈利潤8865.7萬元,同比下降34.8%。
2019年8月份,全聚德公布的中報再次呈現斷崖式下滑態勢:
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58億元,同比下滑13.43%;
凈利潤3227.83萬元,同比下滑58.51%;
扣非凈利潤2290.38萬元,同比下滑69.55%。
全聚德一頹到底的業績,完全拜自己不斷「作死」所賜。
看看消費者是怎麼評價全聚德的:
「全套烤鴨套餐298元一份,肉卻只有一點點」;
「西瓜汁168元一紮」;
「每桌多收10%的服務費」。
這麼貴,這是黃金做的烤鴨和果汁嗎?
如果說菜品價格太高的話,那麼10%的服務費又是什麼鬼?服務比海底撈還好嗎?
恰恰相反,全聚德的服務態度差正是大量網友集中吐槽的地方。
自身毛病一大堆,再加上大董、四季民福等同行的衝擊,全聚德人氣越來越差。
面對冰冷的現實,全聚德也想過轉型,嘗試過擁抱年輕人。比如在2016年發布「互聯網 」戰略,在線下門店增設支付寶收款業務。
啥?搞個支付寶收款就是擁抱互聯網,擁抱年輕人了?現在練攤的小販都用微信支付寶收款好吧。
如果搞個支付寶收款都叫變革的話,那全聚德的變革可「真大」啊!
如今的全聚德,早已不是大眾吃烤鴨的首選,凈利潤的大幅下滑已經說明了一切。
全聚德的沒落也體現在股價上,從上市不久後的最高價36.51元到如今的不到10元,全聚德市值較巔峰期蒸發超過70%,如今的市值僅剩30億!
二
同樣位於北京,這邊有著155年歷史的食品界老字號全聚德日漸式微,那邊有著350年歷史的藥品界老字號同仁堂(600085.SH)也遭遇到危機,而且是更嚴重的質量問題!
2018年12月,在很多消費者心中有極高信譽度的同仁堂被媒體曝出下屬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存在「回收過期蜂蜜、涉嫌更改生產日期」的事件,嚴重違反《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
老字號也造假?相信很多人還不信。但有關部門在深入調查之後,確定事情屬實,並對同仁堂蜂業進行了處罰,包括撤銷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質量獎稱號,收回證書和獎盃。
面對壓力,同仁堂集團對相關人員也進行了追責:集團原董事長等被問責,相關負責人全部被免職。
過期蜂蜜事件,已經不是同仁堂的產品第一次出問題。用「接二連三」這個成語形容同仁堂產品的質量問題,已經遠遠不夠用了,「接二十連三十」還差不多。
2016年,同仁堂因為質量問題被監管部門點名通報了6次,涉及的產品包括了翻白草、加味左金丸、熟地黃、(熟)骨碎補等品種。
2017年,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共公布的22份不合格中藥飲片名單中,同仁堂以14次的「優異成績」高居第二。
最近幾年,同仁堂產品多少次上「黑榜」都快數不清了。再這樣下去,300多年老字號的信譽就要被徹底消磨殆盡了。
很多人都知道同仁堂藥店有句名言:「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
同仁堂的領導也說過這樣一句話:「同仁堂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於長久歷史積攢下來的文化,從本質上來說有三大支點:一是品種,二是品質,三是誠信。品牌是在這兩點基礎上積累起來的優勢外延。」
嘴上講著「品質」、「誠信」,但事實卻屢次被打臉。同仁堂啊,你可知,最苦的一味葯是砸了自己的品牌!
三
誰能想到,「濃眉大眼」的白馬股東阿阿膠(000423.SZ)今年以來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7月中旬,東阿阿膠披露的上半年業績預告震驚資本市場:預計公司2019年半年度凈利潤為1.81億元至2.16億元,同比下滑75%-79%。
「驢皮吹破了」,東阿阿膠的股價也來了個重重的跌停!
一直以來,阿膠被賦予了某種神話色彩。在被吹成「滋補神器」之後,便朝著奢侈品的方向發展。
從2005年到現在,東阿阿膠的阿膠塊已經累計提價18次,價格暴漲了20倍。
就在瘋狂漲價的同時,隨著互聯網傳播速度的加快,阿膠的本質也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
比如,2016年丁香醫生就撰文指出,燕窩、阿膠、蜂蜜等保健品實際功效堪憂。
人民日報也引用過果殼網的資料,稱阿膠、紅棗、紅糖這些「補血神品」基本沒用。
是的,阿膠本身就是膠原蛋白,吃到肚子里就變成了氨基酸,跟直接吃豬皮沒啥區別。
當沒有人願意為阿膠交「智商稅」的時候,這玩意的銷量就遭到了斷崖式下滑。
10月底,東阿阿膠公布了三季報,這下更為慘淡:
營業收入9.4億元,同比減少32.79%;
凈利潤1594萬元,同比下降95.61%;
扣非凈利潤為-457萬元,同比下降101.41%。
如今,庫存瘋狂積壓的東阿阿膠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員工搞起了直播,熬阿膠賣貨,經銷商開始6折清倉。
東阿阿膠真是成也驢皮,敗也驢皮!
結語
全聚德、同仁堂、東阿阿膠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如果老字號還是以「我是老大」的傲慢心態自居,不改進產品質量,不提高服務水平,不親近消費者,老是想著用漲價的方法割韭菜,最終都難逃跌落神壇的命運。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會打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