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遴選精選層項目,券商緊盯年報和市值變動

遴選精選層項目,券商緊盯年報和市值變動

市場靜待新三板深改細則正式發布之際,券商正在為精選層項目奔走。

「我們這邊也在遴選,範圍跟此前市場預計的相比會小一些,還要參考企業年報情況。」北京某中型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彭海告訴記者,目前券商主要根據四套標準關注頭部企業情況。市場各方正在等待細則落地,細則正式公布後,投行承銷等具體操作將得到明確指引。

精選層項目為投行帶來業務機遇的同時,新三板做市指數在近一個月漲幅逾11%,也帶動做市業務回暖。有頭部券商做市業務負責人表示,將關注精選層潛在標的,準備相關股票分類投資策略更新。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值情況和年報數據,仍是圍繞「准精選層」企業的兩大變動因素。

精選層首批企業猜想

入圍精選層企業的數量和名單是目前新三板市場的熱點。

兩家券商初步劃定範圍——聯訊證券11月初測算,322家創新層企業達標,在不考慮公開發行市值的情況下,符合精選層財務標準的創新層企業共有322家,佔全部創新層企業的47.7%;申萬宏源據財務標準、市值標準和負面清單等篩選規則,篩選出了239家創新層的企業作為精選層潛在標的,佔到創新層數量的35.4%。

但市場認為,精選層首發企業名單將保持在百家以下規模。彭海表示,上述300餘家企業還需重點考慮公開發行成功性,還受到企業成長性、行業地位等因素影響。因此,他預計,最終能正常發行的企業所佔比重不會很高。

年報數據和市值,是當前影響企業能否進入精選層的兩大尚不明朗的因素。

「精選層範圍是動態的,現在的財務指標和未來能不能進不直接相關。『動態』體現在市場認可和接受,公開發行的估值如何、企業的市值如何,這些都是待定的指標,市值是最關鍵的。」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告訴記者。

對於市值因素,申萬宏源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劉靖也提到,市值標準難以確定,部分交易不活躍,定增價格偏低的公司,可能市值達不到標準,但也許公開發行時可以。

除估值、市值等企業自身因素外,新三板存量企業還面臨著科創板、創業板等「外部吸引」。業內普遍認為,精選層企業「約等於上市公司」,且進入精選層後的轉板機會具備吸引力。

多元化的路徑選擇擺在這些「准精選層」企業面前。有觀點認為,從融資角度出發,不同類型的企業是否選擇精選層,時間效率與發行估值是核心問題。時間效率體現在:公開發行進入精選層並轉板,還是等待IPO審核通過後直接發行上市?發行估值體現在:依託公開發行及精選層平台融資發展,還是繼續留在一級市場上通過多輪股權融資實現發展?

「第一批的企業肯定是遵循四套標準來。有些已經來到IPO階段的企業,現在多了一個選擇,但是創業板也在改革。真正對精選層有興趣的,可能是現在還達不到IPO標準的這類型企業,以前就做好準備IPO的,精選層可能不是它的最優選擇。」付立春說。

此外,劉靖認為,改革正式實施應該在2020年,2019年的年報應該會產生一定的差異,導致部分公司不再符合條件。

存量企業質量提升

精選層為投行帶來新業務機遇的同時,新三板深改也給做市交易層面送來「活水」。

據Wind數據,新三板深改於10月底啟動以來,新三板做市指數累計上漲11.22%,同時,全市場成交明顯放量,新三板全市場成交金額累計達到80.53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交易制度改革也是此次深化新三板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股轉公司表示,一方面在總結前期市場運行情況的基礎上,對現行基礎層、創新層交易制度做了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精選層實施連續競價交易,以滿足公開發行股票的流動性需求。以精選層交易為例,開收盤實行集合競價、引入市價訂單,精選層股票連續競價成交首日無漲跌幅限制,但設置個股波動中斷機制等。

「三板市場的流動性,整體上有一定的回升。據我們統計,市場做市交易額和流動性都有所變化。精選層股票會得到市場更多關注,我們也在關注股票的投資機會,做股票的分類投資策略更新。」銀河證券做市業務總部負責人楊筱燕告訴記者。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深改細則正式公布前期,全國股轉公司還在緊抓存量企業質量提升。據股轉數據,截至今年8月31日,共計132家掛牌公司未按期披露2019年半年度報告。

卓能材料(834314.OC)11月28日晚間發布了公司存在未披露半年報被終止掛牌的風險提示公告。記者梳理髮現,四季度以來,還有ST中健(836875.OC)、環幕傳媒(835992.OC)等發布類似公告。

「依據相關實施細則規定,向132家未按期披露半年度報告的掛牌公司及相關責任人發送紀律處分事先告知書;對於其中未提出書面申辯的104家掛牌公司及相關責任人,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和自律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股轉表示。

股轉11月29日表示,研究啟動提高掛牌公司質量工作,將從完善信披和公司治理、健全摘牌退出機制等三方面推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央行張雪春:我們要珍惜現有的貨幣政策空間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開弓沒有回頭箭 美聯儲只能寬鬆再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