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被海嘯抹去的城市,募集了1.5億日元保護一棵松樹

曾被海嘯抹去的城市,募集了1.5億日元保護一棵松樹

日本岩手縣陸前高田市的海岸邊,新開設了一座博物館。8年過去了,帶來巨大損失和傷痛的海嘯,對當地人來說仍然難以忘記。東日本大地震海嘯傳承館,就是他們對災難的記憶與回應。

參觀這座博物館的體驗,一開始就非同尋常,講解員高霞在做完自我簡介後,先把大家引到博物館入口處的一塊地圖旁,介紹離博物館最近的緊急避險場所,那是一所海拔49米的小學。她告訴大家,如果參觀時發生緊急情況,請跟隨她一起前往避險場所。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岸發生里氏9.0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席捲而來的海浪嚴重摧毀了日本東北沿海地區。日本岩手縣陸前高田市正是重災區之一。

陸前高田市建立於1955年,災難來臨之前,這座小城主要以扇貝、牡蠣和裙帶菜等海產品作為收入來源。陸前高田的牡蠣甚為知名,在日本各地的售價都很高。

城市位於狹窄的海灣入口處,突如其來的海嘯在短短几秒內橫掃而來,整個地區沉沒在海水中,其中包括市政府大樓、消防局、學校,甚至設定為避難設施的市民會館。

海嘯的推力強大,有些房屋甚至被衝到內陸1.6公里的深處。災後的陸前田高市被黃砂泥土所覆蓋。在2011年3月14日的《每日新聞》上,做出了這樣描述:「陸前高田市從地球上被抹去了。」

3·11大震災後的重建

根據陸前高田市政府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數據,根據最新的統計,在災難中共有1559名市民死亡,202人失蹤。同時這場天災毫無疑問也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全市總共8000戶家庭住宅,99.5%受到了損害。

八年後,被摧毀的城市在遠離海岸的地方重新建立起來。市政府工作人員表示,2017年,市立圖書館、市民館和市民交流廣場等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已經完工。

為了讓居住在海岸邊的居民在災後住得更安心,市政府推進了「防災集團遷移促進事業」的計劃,其具體方案是由市政府在城市的高處修整出可供居民建房的土地,受災者可以優惠租用或建房,根據受災者意願,市政府出資購買受災者原來在低地的土地。目前,30個住宅小區建設已經全部完成。

除了利用自然的地勢,陸前高田市還使用了整體墊高的辦法,抵禦潛在的危險。記者站在海岸邊,可以看到不少梯形的堆土,重型設備在前後忙碌地作業,將地基整體墊高。陸前高田市復興局工作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新修建的防潮堤,除了做到復原以外,也均實現不同程度的墊高,市區開外堤壩的高度現在是12.5米,能夠直接抵擋數十年一遇以上級別的海嘯。

同時,原先的受到海嘯衝擊的平地,市政府也重新做了規劃。工作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平地上我們要進行商業街的重建,對於店鋪的建設,(針對海嘯)我們制定了一些特別的規則,包括其外型和高度指導方針。」

華人講解員講述親身經歷

「東日本大地震海嘯傳承館」,也稱岩手海嘯紀念館,今年9月22日開館。地震發生後,日本中央政府決定在福島、岩手和宮城三縣各修建一處紀念設施。位於岩手縣的在今年率先啟用。

博物館的主題是「守護生命,與海洋和大地共生」,放映岩手縣沿岸12個市町村在海嘯來襲時的影像。博物館內還呈現了當時救災的情形,作為經驗教訓,供政府部門進行經驗總結和反省之用。博物館的核心位置,還展示有受到海嘯巨大衝力而扭曲橋樑部件和消防車的實物。

與參觀博物館內的展示相比,博物館中文講解員高霞在地震時的經歷更讓記者感興趣。

高霞出生於大連,20年前因為與日本人結婚來到岩手縣的大船渡市居住。雖然已經過去了8年多,但她至今無法忘記地震時的搖晃,「足足有幾分鐘根本無法站立」,她說。

地震發生的2011年3月11日那天,高霞正在上班,她的工作是給來自的中國的研修生做翻譯,雖然那裡位沒有受到海嘯的影響,但是研修生所在的工廠被海嘯沖毀,她不得不前往引導研修生去指定區域避險。

高霞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等她安排完這一切後,天已經黑了。也就到了這個時候,她才有時間去接她的孩子。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老大在小學,老二在幼兒園,學校都沒有受到海嘯的影響」,學校統一組織學生進行躲避。

海嘯中,高霞的家被完全沖毀,她和記者說了幾次,「什麼都沒有了」。學校的體育館被指定為海嘯的避難所,接完孩子,高霞一家就在學校的體育館裡住了下來。

這一住就是4個月,住下的前幾天還沒有電力供應,但這還不是最為艱難的。因為避難所里住著都是相互不認識的人,對於當時的處境,高霞不願意多談,她引用了日語中的成語「十人十色」,意思是人各有不同,十個人十種樣。可見有的人並沒有那麼友好。

2011年7月,高霞一家搬進了震後臨時住宅,住了5年。2016年,全家又搬進了政府建設的出租房屋,這樣的房屋對災民有特別的優惠,會根據收入水平實施不同程度的房租減免。

高霞曾經一度想過搬離此地,她的幾位中國朋友也離開了。但考慮到孩子教育的持續,她最終還是留下來,「畢竟住起來已經習慣了。」

海嘯的復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高霞再次向記者坦言,災難仍然在她心中留下了陰影。

「奇蹟一棵松」

東日本大地震海嘯傳承館位於高田松原海嘯重建紀念公園內,公園於9月22日和博物館一起開幕。公園面積廣大,目前部分完工,卡車仍在園區內穿梭,預計要到2021年4月公園才能全部竣工。

公園之所以被稱之為高田松原,是因為在海嘯之前,公園裡有著7萬棵松樹,其中很多樹齡超過了幾百年,在1927年時就入選日本百景之一。海嘯前,綿延兩公里的青松和白沙海岸形成了優美的景觀,再加上有名的海水浴場,每年能夠吸引約20萬觀光客到訪。

然而海嘯讓7萬棵松樹在一夜之間蕩然無存,人們在查看海岸時,意外發現尚有一棵松樹倖存,當地人在感動之餘,將這顆松樹稱之為「奇蹟一棵松」。

在地震海嘯之後,「奇蹟一棵松」成為日本東北災區的精神象徵,在巨大的自然災難中屹立不倒。主管災區重建的日本中央政府部門——復興廳,在2012年掛牌的時候,也特意選用了高田松原被毀松樹的松木,作為機構的牌匾進行懸掛。

可惜的是,這棵松樹目雖然在海嘯中沒有倒下,但海水灌入後,土壤鹽度大增,與之前淡水環境迥異,無法生存,最終在災後的9個月之後枯死。

為了紀念奇蹟一棵松,使其象徵意義不會隨之滅失。陸前高田市籌集了1.5億日元(約合970萬人民幣)的資金保護這棵已經枯死的松樹。對樹榦進行反腐處理,並將其主幹內部插入金屬棒以保證它能常年屹立不倒。在2013年7月,經過防腐等處理的「奇蹟一棵松」再次矗立回原址,成為高田松林消失後,該市新的象徵。

對於投入1.5億日元的資金來保護一棵樹,是否值得的疑問。陸前高田市復興局復興推進課課長佐佐木學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所有的資金都是通過募款的方式獲得的,並沒有動用市政府的預算,也就是沒有利用國民繳納的稅金來保護這棵樹。

如此之高的資金,在日本國內也是有所爭議的。早在2013年,當時的陸前高田副市長久保田隆就表示,地震對陸前高田的旅遊資源造成了重大的破壞,對一棵松的保護,將在未來10年之內,產生5億日元(3230萬人民幣)的經濟效益,這遠遠地超過了1.5億日元的投入。

佐佐木學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9月份公園開張以後,已經陸續吸引到了10萬遊客前來參觀。他還表示,利用原來松樹的松子,現在已經在公園內種植了大量的松樹苗,不過要恢復到原先松林的樣子,至少還需要50年的時間。

對於這座博物館和公園的意義,佐佐木學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主要的目的是兩個,是追悼在大地災中遇難的人們,同時向海內外表達災區民眾災後重建的決心。他表示,公園的經費是由國家,縣和市三級政府共同出資的,將來還會在此建設兩個棒球場,兩個足球場和一個多功能的室內運動場。

如今,「一棵松」已經成為陸前高田乃至整個日本東北受災區的精神標誌。在佐佐木學遞出的名片上,在當地土特產店內各種包裝上,隨處可見「一棵松」的身影。在陸前高田市內許多大型海報,也是「一棵松」的照片,上面有來自日本各地的祝福話語,祝願受災地區的民眾能像這棵松樹一樣繼續挺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阿里健康虧損大幅收窄
養老財富儲備上升為國家戰略,資本市場正規軍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