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楊梅樹的種植與養護

楊梅樹的種植與養護

一、園地選擇。楊梅是較耐瘠薄的果樹,幾乎所有山區土地都能栽植楊梅。但以山塘水庫邊的山坡地和山巒重疊的山嶴中土層深厚、微酸性的土壤為宜。同時為拉開成熟期,實行梯度種植,在海拔350至700米的中山區安排中遲熟品種,而35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安排早熟品種。

二、楊梅栽植

楊梅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栽植。畝栽25-30株,栽植時,低丘要配栽1%的雄株,中高山配3%雄株。雄株應分散栽植,以利花粉傳播。栽植楊梅要做到「大穴、大肥、大苗」和「苗扶正、根舒展、深栽植、土踏實、蓋鬆土、剪頂梢、夏插陰」。

三、土肥管理

1、施肥:一般以施用草木灰,土雜肥等為主。種植第一年6月底株施50克尿素,到8月份再株施腐熟菜籽餅0.25千克,或腐熟欄肥1.5-2.5千克。第二、三年,2月底株施尿素100-150克,10月施腐熟菜籽餅0.5千克,草木灰1千克;第四年,6月株施氯化鉀(或硫酸鉀)0.5-1千克,過磷酸鈣0.25千克,11月份放腐熟餅肥1.5-2.5千克或腐熟欄肥15-25千克。投產後年施采果肥一次,株施草木灰5-7.5千克2,尿素0.25-0.5千克,或硫酸鉀、複合肥1-1.5千克。楊梅投產後對鉀肥要求較高,多施鉀肥可使果實糖度增加、色澤鮮麗,根部菌根增多。掛果多的樹可在5月中(果實硬核期)追施適量複合肥。其它少施或不施磷肥和複合肥。

2、深翻改土

在幼樹種植時所挖的定植穴約3~4年後被楊梅根系所佔滿,根系如果繼續發展將遇到堅實的種植穴壁的土壤阻擋,生長受到阻礙,必須逐年對種植穴外的未深翻的土壤進行深翻,深翻部位在上坡和左右,深度要求在30厘米以上,時間:幼樹可在2-3月,投產樹以秋季為宜。

四、整形修剪

1、整形採用開心形樹形,可提早結果。具體整形方法:苗木定植 後留干25厘米短截,當主幹上芽萌發後,要除去20厘米以下的全部芽,使養份集中在上部的芽上,促使抽發出粗壯的枝條。春梢老熟,開始抽發夏梢,夏梢是幼樹生長中重要的干枝,必須使夏梢生長粗壯有力,當一個春梢上抽發多條夏梢時,要選留2-3條,其餘全部抹除,夏梢上長出秋梢後,對秋梢進行摘心,使其生長充實。按此管理,則第二年春季就可選留出三個主枝,對多餘的長枝向下拉開角度緩各樹勢,對選出的主枝進行短截部份秋梢,使之繼續向前延申抽發春梢、夏梢、秋梢,並在離主幹70厘米處選出第一副主枝,副主枝要選在主枝側面略向下,位置比主枝延長枝略低,生長勢略弱些,主枝上其餘枝條全部短截,長短有別,促使多抽發新梢,早日 形成結果村組。第三年在完成三主枝,三個第一副主枝的基礎上配備第二副主枝,第二副主枝與第一副主枝間距60厘米,對其餘枝條進行促夏梢,控秋梢管理 ,促進花芽分化。第四年春季對主枝,副主枝的頂端 進行短截,促使抽發春梢,繼續向外延伸生長,其餘枝條一律不剪並適當控制春梢抽發,達到第四年結果。

2、修剪修剪分兩次為好,第一次在採摘以後(即7月上中旬)進行,以大枝修剪為主,鋸掉樹冠頂上高豎枝,兩樹交叉枝,下部拖地枝,冠內密生枝等,由於只鋸大枝不剪小枝能夠強壯春梢花枝,不會盲目減少春梢花枝,同時能促發夏梢,更新內膛枝,添加結果枝,在7月下旬至10月期間提倡不修剪,可控制晚秋梢,以免影響春、夏梢的花芽分化,對下年的結果不利。第二次修剪提倡強樹早剪,弱樹遲剪,樹勢強壯的可在11月份,樹勢較弱的到次年2月,這次以疏刪為主進行小枝修剪,剪去病蟲 枝,枯枝,病弱枝,密生枝,直豎徒長枝,晚秋梢,對少花樹剪去部分無花枝,多花樹剪去部分有花枝。

五、促花保果與疏花疏果

(1)促花幼樹楊梅通過科學管理生長很快,第三年就可形成一定樹形,而此期又進入旺盛的營養生長期,如不採取相應的促花措施,將繼續進行旺盛營養生長,花芽無法自然形成。因此當幼令楊梅樹已達到可投產樹冠(冠徑1.2米以上,樹高1.5米以上),即在7月20-8月15日,用15%多效唑 300倍液噴樹冠(綠色食品楊梅基地不能使用多效唑),進行控梢促花。

(2)保果一是花期噴0.2-0.3%硼砂液,增強花粉活力和防治枯梢病發生。二是人工授粉,開花期若晴天又配置合理授粉樹的楊梅園可自然授粉,花期若陰雨綿綿,則花粉無法飛遠,影響授粉時高要進行人工授粉。具體方法是采一些雄花楊梅枝條插在盛滿水的瓶里,再將瓶掛 在楊梅樹樹冠頂部,增加授粉機會。或在雄花開時的中午,剪幾枝雄花枝到楊梅園上風口,園中間和四周進行輕輕拍打使花粉在楊梅園中飄散。三中初投產楊梅和東魁楊梅開花、抽發春梢和新根生長基本是同步進行,梢果矛盾很激烈,楊梅結果枝的頂芽為葉芽,部份結果枝在開花結果後能抽生春梢,消耗大量營養引起嚴重落果。因此為提高楊梅座果率需進行抹芽摘心措施,控制春梢生長。也可在春梢抽發初期(開花末期或謝花後)用6000倍「果大多」液噴樹冠,間隔15天左右再噴一次3000倍「果大多」達到控梢保果的目的。

(3)疏果楊梅座果後,掛果過多影響楊梅品質,果形變小,成熟期推遲,後期落果嚴重,並且易產生大小年結果,因此為提高楊梅商品性,須進行疏果,特別是東魁等大果形楊梅品種,更要進行疏果。5月中旬,當幼果碗豆在時,開始疏去全樹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具體視樹勢,結果多小,及品種特性而定,如東魁楊梅疏果標準為6個結果枝疏三個留三個,或者每個結果枝只留單果。樹冠上部少留,下部多留。疏畸形果,病蟲果、小果。

六、楊梅主要病蟲害

楊梅的主要害蟲有:果蠅、卷葉蛾、毒蛾、白蟻、介殼蟲、金龜子、茶天牛等害蟲:(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楊梅褐斑病又名楊梅炭疽病,屬真菌性病害,凡楊梅產地幾乎都有分布。為害葉片,進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嚴重影響樹勢和產量。

   癥狀及發病規律:開始在葉面上出現針尖大小的紫紅色小點,以後逐漸擴大,呈園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中央紅褐色,邊緣褐色或灰褐色,直徑4—8毫米。後期病斑中央轉變為淺紅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點(病菌子囊孢子),多數病斑可聯接成斑塊,病葉最後乾枯脫落。

   病菌以子囊果在病葉中越冬,在浙江5月中旬以後借雨水濺潑傳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現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現大量落葉。雲南富民約3—4月間開始發病,進入雨季後,6月下旬在去年感病植株的新梢葉片上就有病斑出現。該病一年發生一次,無再次侵染。土壤貧瘠,缺少肥料,樹勢弱容易發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的楊梅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a、加強栽培管理措施,多施有機肥和鉀肥,增強樹體抵抗力。注意及時排除樹盤積水。b、及時清除園內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病原。c、藥物防治:在4月上、中旬發病初期相隔10天左右連續噴葯兩次,采果後再噴一次,可起到良好效果。藥劑可用1:2:200倍的波爾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800倍液,或70%防褐靈8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或65%代森猛鋅600倍液等。

  2、楊梅癌腫病:又叫楊梅潰瘍病或楊梅瘡,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為害楊梅枝幹,尤以2—3年生枝條受害嚴重。

  癥狀及發病規律:開初枝幹上病部產生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後逐漸增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腫瘤。小枝被害,形成小園球狀的瘤體,直徑一般為1.5—2厘米,大的可達10厘米以上,造成腫瘤以上的部位枯死。一個枝上的腫瘤少者1—2個,多者達4—5個或更多,一般多在枝節部位發生。樹榦被害,樹皮粗糙開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的腫瘤。由於腫瘤阻礙樹體內營養物質的運輸而導致樹勢早衰,嚴重時引起全株死亡。

  病菌在病枝的腫瘤組織中越冬,次年春天從瘤體表面溢出菌膿,借雨水傳播,從樹體傷口和葉痕處侵入。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果園,樹齡較大,樹勢衰弱的楊梅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a、認真做好冬季清園:春季萌芽前剪除帶瘤小枝,集中燒毀。大枝幹上的腫瘤可用利刀削除,削口可用80B0抗菌劑50倍液或硫酸銅100倍液進行塗抹消毒。b、噴葯保護,清園後及時全面噴布一次1:2:200的波爾多液。果實採收後噴一次1:2:200的波爾多液保護樹體。c、注意樹體保護,盡量減少傷口。在日常管理中盡量避免樹體機械損傷,以防病菌侵入感染。增施有機肥和鉀肥,增強樹體抵抗力。d、加強檢疫,禁止從病樹上采穗和出售帶病苗木或接穗,嚴防該病傳入新區。

   3、楊梅赤衣病:是20世紀90年代在浙江新蔓延的一種真菌性楊梅嚴重病害。主要為害枝、干,引起樹勢衰弱,枝條枯死,直至全樹死亡,浙南溫州地區和麗水地區約佔總面積1/3的楊梅樹已發此病,浙江其它楊梅產區也開始發生,嚴重地威脅著當地楊梅生產。

  癥狀及發病規律:主要為害楊梅的主幹、主枝、側枝及小枝,枝幹被感染後,在病部布滿橘紅色粉末(病菌的菌絲和孢子),引起樹勢衰弱,果小味酸,枝條枯死,直至全樹枯死。病菌在病組織中越冬,次年溫度上升,樹液開始流動,下雨增多時病菌開始活動和傳播,多雨潮濕容易引起本病盛發。土壤粘重、積水和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園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a、加強栽培管理,做好雨季楊梅園的排水工作,多施有機肥和鉀肥,增強樹體抗病能力。b、藥物防治:在4月初病菌即將活動傳播時用藥。先用刷子從上而下把病樹上的小枝、大枝、主幹上的紅色粉末刷下,再用紋達克(或滅枯靈)1000—2000倍液塗刷或噴布,每隔20天左右用藥一次,連續用藥3—4次。氣溫低時用藥濃度要高一些,氣溫高時用藥濃度則要低一些。

  4、楊梅根腐病:是為害楊梅根系的一種真菌性病害,常導致植株生長衰弱和急性青枯死亡。

  癥狀和發病規律:病菌從傷口侵入,先在細根發病,逐漸向側根、根頸及主幹上蔓延。病原菌進入木質部維管束,菌絲體增殖使維管束褐變壞死,而導致全樹生長衰弱和急性青枯。該病可分為急性青枯型和慢性衰亡型兩種類型。急性青枯型:初期癥狀難於察覺,要在植株枯死前2個月左右才表現出明顯癥狀。葉片失去光澤,褪綠,樹冠下部的部分葉片變褐脫落。如遇高溫天氣,樹冠頂部枝梢出現萎焉,但次日清晨仍能恢復。采果前後如遇氣溫驟升,樹體常常急速枯死。葉色淡綠(青枯),逐漸變為紅褐色脫落,偶剩少數枝葉,但次年不能萌芽生長。此類型主要發生在10—30年生的盛果期樹上。慢性衰亡型:發病初期,青梢抽生正常,但秋梢很少或不抽發,地下部根系和根瘤較少,根系逐漸變褐腐爛。後期病情加劇,葉片變小,下部葉片大量脫落。次年枝條上形成大量花芽,花量大,結果多,但果小質差。高溫乾旱天氣,頂梢開始枯萎,樹體出現半邊枯死或全株枯死。從出現癥狀到全株枯死一般需要3—4年,次類型主要發生在盛果期後的衰老樹上,盛果期樹上也有發生。

  防治方法:a、通過深耕改土,增施有機肥和各種鉀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b、及時挖除和燒毀發病植株,避免傳播蔓延。c、楊梅不要與桃、梨、李等中間寄主樹混植。

  5、楊梅枯梢病,又叫楊梅小葉病,是一種缺硼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嚴重影響楊梅樹勢和產量。

  癥狀和發病規律:多半為半珠或若干枝條發病,也有全株發病,主要表現是小葉,枝條叢生,枯梢,不結果或很少結果,病樹春季發芽較晚,新梢頂芽往往萎縮枯死,此後側芽大量抽生,形成叢狀枝,葉形變小,頂葉焦枯或呈紫褐色,葉面淡黃色;葉脈凸起,主脈褐色木栓化,叢狀小枝一般在當年秋後即枯死。該病在土層淺薄、不施有機肥、多施過磷酸鈣的土壤發病多;PH值高的土壤含硼減少,易發病。

  防治方法:a、果園多施廄肥、餅肥等有機肥料,切忌偏施、多施磷肥。b、2月花芽萌動開放前,剪除叢生枝、枯死枝,用0.2%的硼砂 0.4%尿素的混合液根外噴施。c、6月楊梅果實採收後,視病樹樹體大小株施50—100克硼砂 100—200克尿素,用細土混合後採用盤狀施肥法施於樹冠下土壤之中。

  6、楊梅乾枯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枝幹,一般在衰弱的老樹上發生較多,後期常造成枝幹枯死。

  癥狀和發病規律:病害侵入,初期出現不規則的暗褐色病斑,隨著病情發展,被害部由於水分逐漸喪失,形成凹陷的帶狀條斑,與健康部位之間呈現明顯裂痕。後期病部表面產生很多黑色小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起初埋生於表皮層下,成熟後突破表皮層,露出園形或橫裂的開口。發病嚴重時病部可深達木質部,當病部擴展環繞枝幹一周時,枝幹即枯死。該病原菌為弱寄生菌,一般從傷口侵入,當樹勢衰弱時才能擴展蔓延,故發病輕重與樹勢密切相關。

  防治方法:a、加強栽培管理措施,增施有機肥和鉀肥,提高樹體抗病能力。b、防治害蟲,保護樹體,防止或減少傷口,阻止病菌侵入。c、清除病枝,集中燒毀。d、藥物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刮除病斑,並在傷口處塗抹50倍402抗菌劑液保護。

  7、楊梅枝腐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楊梅枝幹的皮層,一般以老樹發病較多。發病後造成枝幹腐爛枯死,引起樹體早衰。

  癥狀和發病規律:枝幹皮層被害初期病部呈紅褐色,略隆起,組織鬆軟,用手指按壓病部會下陷。後期病部失水干縮,變黑褐色下凹,其上密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子座),在小粒點上部長有很多的刺毛,這一特徵可與楊梅乾枯病相區別。天氣潮濕時分生孢子器吸水後從孔口溢出乳白色卷鬚狀的分生孢子角。

  防治方法:a、加強培肥管理,增施有機肥和各種鉀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b、刮除病部或剪除病枝,再塗抹50倍402抗菌劑液保護,促使傷口逐漸癒合。

 

 

  (二)主要蟲害及防治

  1、蚧類:據繆松林資料介紹,為害楊梅的蚧類害蟲主要有柏牡蠣蚧、牡蠣蚧和樟盾蚧3種。

  柏牡蠣蚧:以雌成蟲和若蟲固定在楊梅枝梢和葉片主脈附近、葉柄上吸食汁液,造成落葉、枯枝,楊梅被害後生長不良,樹勢衰弱,為害嚴重時全株枯死如火燒狀。在浙江一年發生2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楊梅枝條、葉片上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出現第一代卵,5月中旬第一代若蟲孵化蛹散,6月中旬出現第一代成蟲;第二代於7月下旬開始孵化,8月上旬為孵化盛期,9月上旬為固定若蟲期,10月上旬若蟲變為成蟲。

   牡蠣蚧:第一代若蟲一般在5—6月孵化,蟲口密度大,為害嚴重時,整個枝條甚至全株枯死。

   樟盾蚧:又叫樟介殼蟲、蛇眼蚧、樟網盾蚧。在浙江一年發生2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楊梅枝條、葉片上越冬。次年4月中旬開始產卵,4月中下旬第一代若蟲開始孵化,5月中旬為孵化盛期。7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蟲開始產卵,7月下旬第二代若蟲開始孵化,8月中旬為孵化盛期。為害嚴重時造成大量落葉,枝條和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a、保護利用天敵瓢蟲、小蜂等開展生物防治,禁用對天敵殺傷力高的農藥。b、冬季清園和春季修剪時,剪除枯死枝及蟲害嚴重枝集中燒毀,以減少蟲源。c、藥物防治:第一代若蟲孵化期4—5月份正是我省楊梅果實發育成熟期,此期不能噴葯防治。應在採收後第二代若蟲蛹散固定期用藥噴布,可用速撲殺1500倍液,或撲虱靈1000—2000倍液,或洗衣粉80—100倍液。

   2、袋蛾類:為害楊梅的袋蛾有大袋蛾、小袋蛾、白囊袋蛾三種。主要是幼蟲為害楊梅葉片,老熟後在枝上護囊內越冬。

   大袋蛾:一年發生一代,幼蟲護囊長40—60毫米,囊外緊附有較大碎葉片,有時附有少數枝梗。危害嚴重時食盡葉肉,僅留葉柄。

  小袋蛾:一年發生二代,幼蟲護囊長7-12毫米,形似釘螺,種外附有茶末狀枝葉碎片。幼蟲前半身依附於葉面,食害葉面表層和葉肉,被害葉常變為紅色。

  白囊袋蛾:一年發生一代,幼蟲護囊灰白色,長30-40毫米,細長紡錘形,全系絲質,囊外無殘葉披護。

  防治方法:a、幼蟲為害初期,蟲口較為集中,及時人工摘除蟲囊消滅。b、冬季結合清園,剪除越冬幼蟲護囊消滅。c、藥物防治:在幼蟲孵化期和幼齡期用藥,可用青蟲菌劑1000倍液,或90%精製敵百蟲、或80%敵敵畏1000—12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劑2000倍液。物理防治:使用太陽能殺蟲燈進行誘殺,效果顯著!

  3、楊梅卷葉蛾:又叫卷葉蟲,一年發生兩代。幼蟲吐絲將楊梅新梢嫩葉裹成一團,躲於其中食害葉肉,使新梢不能正常生長。

  防治方法:a、少量發現時,及時進行人工捕殺。b、藥物防治:可用90%精製敵百蟲、或80%敵敵畏1200倍液,或5%敵殺死3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劑2000倍液,在幼蟲期噴布,效果良好。物理防治:使用太陽能殺蟲燈進行誘殺,效果顯著!

  4、土蠶(蠐螬):土蠶是金龜子類害蟲的幼蟲,化蛹前長期生活在淺土層中,啃食為害楊梅幼數頸部皮層和幼根,造成幼樹生長不良或死亡。一般為害定植3年內的幼樹,以定植1—2年的幼樹受害嚴重,常因根頸部皮層被啃食一圈導致幼樹死亡。

  防治方法:a、冬季翻挖園地時撿拾土蠶消滅,或在成蟲金龜子盛發期的黃昏人工捕殺成蟲。b、藥劑處理土壤:初夏成蟲金龜子盛發期用藥。在樹盤土表散布3%呋喃丹或5%辛硫磷顆粒劑,或甲敵粉,然後淺鬆土將葯翻入土中。每株用藥15—30克與細土混勻散布。也可用50%敵敵畏乳劑或50%辛硫磷顆粒劑兌水800倍,澆灌幼樹根際。c、金龜子成蟲盛發期傍晚,可用90%精製敵百蟲800液或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噴布幼樹樹冠。物理防治:使用太陽能殺蟲燈黑燈管進行誘殺,效果顯著!

  5、干天牛:主要是幼蟲蛀入楊梅近地表主幹內蛀食為害,常導致植株生長不良。起初成蟲產卵於主幹近地表的淺皮層,而後幼蟲孵化蛀入木質部取食為害,蛀孔有糞便排出。

  防治方法:a、加強管理,經常清除樹冠下雜草。B、成蟲發生期人工捕殺。C、檢查樹榦基部,發現幼蟲蛀入為害時,用鐵絲掏空蛀孔內糞便,用棉球或衛生紙浸蘸80%敵敵畏乳油後塞入蛀孔中,再用粘土堵塞密封蛀孔,熏殺幼蟲。

  物理防治:使用太陽能殺蟲燈進行誘殺,效果顯著!

  6、楊梅果蠅:成蟲在楊梅果實上產卵,幼蟲孵化後鑽入果實取食,使被害果成為蛆果,失去食用價值。從果實開展成熟至採收結束,果蠅幼蟲為害逐步加劇,就不同品種而言,東魁易受果蠅危害。楊梅園是果蠅棲息的主要場所,蟲源主要集中在果園住房、畜廄前後的樹木、雜草叢中,以及垃圾、家畜糞便堆放處或附近的樹蔭下、草叢中。

 防治方法:a、剷除園內雜草,垃圾集中堆放,暴露於陽光下,製造不利於果蠅取食、產卵的生活環境。b、及時清除落果,進行集中處理,可有效降低楊梅採收期果蠅的蟲口密度,以減輕危害。c、適時採收,楊梅果實成熟應及時採摘,以免成熟楊梅成為果蠅產卵繁殖場所,增加蟲口密度。d、誘殺成蟲:在楊梅未成熟時即每年4月初,提前使用成熟的油桃或香蕉,加入適量敵百蟲做成誘餌,於蟲源處和園內布點放置,誘殺成蟲。E、藥物防治:在楊梅開始成熟時前,用90%精製敵百蟲或80%敵敵畏1000-1200倍液對果蠅成蟲集中活動的蟲源地進行噴布防治;從楊梅採收初期開始,可用植物源農藥愛禾(0.3%印楝素乳油)300-500倍液噴布,隔10天後再噴布1次。物理防治:可使用誘敵牌瓜果實蠅誘粘劑進行誘殺,可有效控制蟲口密度!

7、粉虱:群集於新梢葉片下取食,危害幼嫩的新梢葉片,影響枝梢正常生長,以6-7月發生危害較重。

  防治方法:a、保護利用瓢蟲、小蜂等天敵,以蟲治蟲。b、結合清園,剪除枯死枝及蟲口密度大的枝條,集中燒毀,減少蟲源。c、蟲害發生嚴重的7月:物理防治:可使用粘蟲黃板、藍板進行綠色防控誘殺粉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梅 的精彩文章:

楊梅季節,做楊梅酒時到底要不要放糖?做錯了,難怪楊梅酒不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