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細談劉備的草根逆襲史

細談劉備的草根逆襲史

說起這劉備,想必大家都是不陌生的,他可是三國時期的霸主之一,蜀國的開國皇帝,後人稱他為先主,他的兒子劉禪被稱為後主。

劉備的一生可以說是經典的草根逆襲史。

說劉備是出身草根,若是根據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來看的話,也可以這麼說,畢竟劉備少年時便失去了父親,變成了單親家庭的孩子,而且十分貧困,母子二人只能靠賣鞋子織席子來貼補家用。

但若是深究起來,說劉備是草根出身就不行了。畢竟劉備姓劉,漢朝,劉乃國姓,細細算來,劉備還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的父親劉弘在世時是東郡縣令。所以劉備嚴格算來還有皇族血統,後來就算是落魄了,那也是一個沒落貴族。即使經濟困難,還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但是家庭教育肯定是不一般的。

劉備小時候能夠在人人生異,覺得會出貴人的小車蓋般的桑樹下,說出「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聽聽,這是一個農村娃,普通孩子能說出的話嗎?自然不是的,此事足可見劉母對劉備的教育,即使落魄,但人不能無大志。在曾是官夫人的劉母的教育下,劉備的眼界,心胸,手段,談吐都遠超常人。所以從此來看,劉備就不是草根。

劉備在劉母的家庭教育下經歷了十五年,才被劉母放出去學習,畢竟如果只有劉母的教育的話,劉備只會被限制在那一個小小的地方。只有放出去,才能增長見識,開拓眼界,才能成熟,成為一個真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劉母的決定無疑是正確的,她對劉備的教育佔據了劉備成長定性的時間,然後把劉備放出去,他被外界迷惑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而且劉母把劉備放出去學習,可並不是讓他自己去遊歷,而是讓他到前九江太守盧植身邊去進學。盧植是誰?他師從大儒馬融,又與大儒鄭玄是同門,是鄭玄的同門師兄,既是經學家又是一位將領,可謂是文韜武略。劉備在這樣一位大家身邊學習,自然是受益匪淺。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巨大的好處,這也是劉母把劉備送到盧植身邊去的重要原因之一。那就是人脈,這人脈不說在古代,就算是現在也不可以說是不重要的,人不可脫離社會群體而存在,那人脈就能讓我們在社會中生活得更方便。

劉備又是一個很會結交朋友的人,而劉備在此結交的那些朋友兄弟,所發展的那些人脈,讓他日後的開國成皇之路不知方便了多少。

不過劉備所結交的朋友中又有兩個是不一樣的,想必大家也能想到,畢竟桃園三結義是那麼的出名。沒錯,他們是劉備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雖然史書上沒有桃園三結義一說,那只是在《三國演義》里所描述的,但既然他們都能「睡同寢,坐同席」了,可見他們之間的感情是不一般的,劉備待他們好,關羽張飛二人也十分尊重劉備,從未背叛過劉備。

都說劉備善交際,善用人,善團結各方人士。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劉備的那些朋友是怎樣對他提供幫助的吧。

首先便是求學時的同宗好友劉德然。

在外求學最需要的是什麼?錢,沒錢還求什麼學?要的就是那一份最基本的學費和生活費。但是劉備家道中落,家庭經濟十分困難,肯定是沒那麼多錢來支付這些費用的。但他和劉德然交好,然後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又看到了劉備的異於常人之處,反正就是覺得劉備前程遠大,所以便資助了劉備上學。

然後我們便來說說劉備的「興」。

劉備自小便不太愛學習,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其實就是喜歡玩。也許他的天賦便不在讀書學習上,而是在交際上,他能與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等人結交,從而獲得大量的金錢資助,這便讓他有了在後來的黃巾軍亂時招兵買馬鎮壓黃巾軍的本錢。然後獲得了軍功,以此被任為安喜縣縣尉,不過當時的朝廷腐敗呀,貪官污吏如此之多,所以沒多久劉備就因鞭打貪官督郵而棄官而逃。

不過那時候亂,到處都是黃巾起義,所以劉備又在下邳對戰黃巾軍有功的情況下被任為下密縣縣丞,然後又是棄官,陞官。最後被黃巾軍破城後便投奔了老大哥公孫瓚,這公孫瓚便是劉備在盧植那求學時交到的另一個好朋友,所發展的一條人脈。同門師兄弟嘛,自己發達了,提攜一下兄弟也是可以的,所以劉備來投奔,公孫瓚自然是得安排得妥妥噹噹的。然後便舉薦劉備當上了別部司馬,之後便是一段劉備的戰功升級史了。

不過那是亂世啊,你的官能升到哪去呢?又是誰給你升呢?天下英雄紛起,都覬覦著那個萬人之上的位置,其他人尚且如此,擁有皇族血脈的劉備對那個位置沒有想法嗎?不可能沒有的,但是劉備十分清楚自身的弱點,他比之這天下英雄,如曹操、袁紹、公孫瓚等人,他沒有那些人的才能,文比不上,武也比不上。那他還有什麼呢?他會因此而熄滅心裡燃燒的雄火嗎?不,從不。

劉備雖然十分清楚他自身的缺點,但是他更清楚自身的優點,他善交友,善用人。他文韜武略是比不上別人,沒事,有大才的賢士如諸葛亮之流,勇猛的將士如張飛關羽趙雲之流何其多,他只需用他們便行了。他比不上的,他的人比得上。

所以,史書上說劉備「蓋有高祖之風」還是挺準確的。

一開始,劉備可謂是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但是他也在慢慢地發展壯大。三國亂世,群雄紛爭,其實談友誼是很不現實的,那時利益才是敵友的界線。劉備在公孫瓚這一邊時攻打袁紹,抵抗曹操,但是又能在被呂布打敗後投靠曹操,然後又能在投靠了袁紹後反過來對抗曹操,聯合孫權來攻打曹操等等。看起來劉備似一個小人,但是在那樣一個時代,這些事體現的反而是劉備堅毅的精神,畢竟顛沛流離,依附於人,哪裡是那麼好受的?在袁紹那處處受到制約,在劉表處受到提防,在曹操處,雖說曹操對他十分禮遇有加,但是卻有很多謀臣想殺他。這樣的遭遇雖說沒有勾踐忍辱負重那麼誇張,但是也是挺慘的,但他忍了,還在暗地裡發展自己的勢力。

這便是劉備的堅毅。

不過在劉備輾轉各個諸侯的時候,有著那樣的遭遇,其實也是正常的,畢竟劉備也算是有著一定實力的人。但他在每個諸侯那裡,說實話,待遇挺好的,特別是曹操,說明那些個諸侯也是推崇劉備的。所以我們也不難看出他的一個很大的優勢,之前我們便說到了劉備善交際,而他的這個優勢便是他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

然後我們便說說劉備的另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可以說是優點,也可以說是缺點。那就是「重情義」。

一是在援助陶謙抵抗曹操,陶謙病重,因劉備仁德,所以他想把徐州讓給劉備,但劉備礙於情義而不肯接受,三次所勸後方才接受,但是卻錯過了最佳時期。

二則是劉表瀕臨之際想讓劉備接受荊州,劉備又是因情義而堅決不受,最終導致劉表逝後劉表的次子劉琮把荊州給了曹操,諸葛亮勸劉備攻打劉琮佔據荊州,但劉備礙於情義不肯同宗相殺。如此,便為他以後的霸業征途添上了又一障礙。不過劉備在率軍離開的時候,還帶上了願意投靠他的劉琮的部下,荊州的士人,還有百姓,為此不惜放慢行軍速度。任何事有利也有弊,此事利則在於「得民心」,劉備比之其他霸主有許多不及,但是他的仁德與民心則是其他人遠遠不及的。

三便是為了給關羽父子二人報仇而舉兵攻打東吳,即孫權。不肯聽諸葛亮的勸阻,最後伐吳失敗導致退居白帝。不可否認的是「重情義」這一點放在哪一個人身上都是一個很好的亮點,但是若是放到一個領導人身上,因為重情義而不能理智的判斷的話,那就是一個致命的缺點。

眾觀劉備這一生,他雖算不上是草根,但作為蜀漢開國皇帝的他,起點比之出身世家的曹操,孫權是要低很多的,所以他能在三國亂世中開創蜀國,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史書上說他弘毅寬厚,能交人,能用人,雖說文武軍略比不上曹操,但是他百折不撓,從不曾放棄,所以最後終成帝業。有許多人都評價說劉備有「雄才」,的確如此,先不比之曹操孫權,單單是姓劉的,有皇室血脈的人何其多,而他們之中就卻只有劉備達到了三分天下的勝利。

的確是勝利,蘇軾數千古風流人物,竟多在三國,那在英雄如此多的情況下,劉備的脫穎而出著實不易。

劉備,蜀國先主,出身貧寒,雖無大才,但能充分發掘利用自己本身具有的交際天賦,發展人脈,對朋友,對部下,對百姓仁德,不折不撓,終於三分天下有其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畢諾犬 的精彩文章:

寵物狗狗長得像主人,真的太不可思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