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張路專欄:「瞎踢」瞎有理

張路專欄:「瞎踢」瞎有理

編者註:肆客足球每周更新《張路專欄》,系統展現張路對中國足球的分析與思考。

「瞎踢」瞎有理

張路????2017,2,20

上篇說到讓孩子們自由地踢小場地比賽,有些人嗤之以鼻——這不就是瞎踢嗎?太不入流了!

我們到下面去推廣小比賽,也有些有一定水平的教練認為這個沒有技術含量,因而不屑一顧。他們推崇的是正規化——正規的訓練,正規的比賽,看不上這種低水平的瞎踢。

這時我就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小時候是怎樣開始踢球的?有人教過你嗎?

於是他們會不好意思地笑起來,因為他們也都是從瞎踢開始的,沒有誰開始就參加正規的訓練。我周圍踢球的都是如此,我問過很多著名的足球前輩,足球國腳,他們也都是從瞎踢開始。有個別女足球員是從田徑改行過來,她們是從開始踢球就正規練的,但只是很少的幾個特例。

國外那些足球巨星,如貝利、馬拉多納、梅西、伊布等等,他們都是從街頭足球的瞎踢開始起步,逐漸才開始接受正規的訓練。

從瞎踢開始,這是規律!為什麼?因為瞎踢最好玩,最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教育工作者常說,興趣第一!要讓孩子能長時間堅持從事一項活動,首先是培養興趣。瞎踢——無人指導的小場地比賽,就最讓剛入門的孩子感興趣。

首先是要比賽。比賽是現代足球的基本形式——一塊場地,兩個球門,兩支隊伍,搶一個球,有進攻,有防守,這就是現代足球。

國際足聯認定,古代足球起源於中國,因為最早有文字記載的足球運動出現在戰國時期中國的臨淄,初時的足球也是分隊比賽的形式。但後來由於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的束縛,中國的足球變成了富貴人家宮苑中個人炫技的遊戲,於是失去了生命力,最終消亡。

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它是現代化大工業社會的產物。它不同於中國古代足球之處就在於它的比賽所體現的集體性,對抗性,多變性和交流性,這四性就是現代足球生命力之所在,吸引人之所在,因為它滿足了人類一些最本源的需求——歸屬感、攻擊性、好奇心、交往與競爭的願望。

那些一人一個球自己玩的,沒有對抗的,設定固定套路的玩法,儘管是用腳踢,也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競技足球,頂多是足球的輔助練習,或者是以足球為道具的雜技或體操。由於缺少集體、對抗、多變、交流這四性,所以它們都無法像足球比賽那樣吸引全世界人的關注與參與,都不是現代足球的主流。

足球沒有比賽就沒有四性,沒有四性就不吸引人,所以比賽是現代足球的靈魂。

2010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國際足聯草根足球培訓手冊》是國際足聯關於6—12歲兒童足球教育的權威教材,這本書中大力推崇比賽。請看 第11頁:

「比賽是兒童的主要活動。比賽對小孩子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喜歡比賽是所有兒童的天性。因此,草根足球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比賽讓孩子們接觸足球,並通過比賽引導他們參加足球活動。」

足球的啟蒙不但要比賽,而且要從小場地比賽開始。

現代都市化使很多學校場地狹小,小場地可以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因地制宜開展比賽,這是我們推崇小場地的重要原因。

但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小場地比大場地更好玩。

很多足球界老前輩回憶童年,經常會說,我們小時候在衚衕里,在弄堂里踢球,如何的歡樂。沒有人說在廣場上,在野地里踢球的經歷,因為在大空場上踢球,踢一腳跑半天追不上,又累又不好玩,所以提不起興趣。而在衚衕里踢,兩面是牆,球跑不遠,總能踢到,就有意思。

為什麼小場地更好玩?還是那本《國際足聯草根足球培訓手冊》中有詳細的解釋和數據:

「在小場地進行的小型足球比賽,可以滿足兩個需要:一方面小場地比賽更適合少兒的生理特點,另一方面小隊員可以在這樣的場地上更多地接觸到球並學會控制和處理球。」(第11頁)

「-在4對4比賽中,隊員觸球次數會增加 5倍,比在7對7中增加50%。

-在4對4比賽中,隊員處在1對1狀態下的次數會增加3倍,比在7對7中增加2倍。

-在4對4比賽中,平均每2分鐘就有進球,而在7對7比賽中是每4分鐘。

-在4對4比賽中,8%的時間處於死球狀態,7對7比賽為14%,11人制比賽為34%。」(第58頁)

最後再說說為什麼提倡「瞎踢」。

所謂瞎踢,就是讓孩子在無人指導的環境下自由地比賽。自由,就是瞎踢的最大樂趣。

我們的孩子太少自由了。在家大人管,在學校老師管,連課餘的遊戲時間都被各種的這個班那個課佔得滿滿的,一切都是大人規定好的,有多少事情他們能自己做主?他們最嚮往的,恐怕就是在沒有大人干預的情況下自由地遊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好不容易他們盼來了足球,本想好好玩玩,享受一下自由帶來的歡樂,偏又有些「好心的」的大人橫挑鼻子豎挑眼,告訴他們你這麼不對,那麼不行,必須要這樣那樣,甚至連打帶罵,這樣的足球孩子們還會喜歡嗎?長此以往,他們哪裡還會有創造性和想像力?哪裡還會有自主性、自律性、自信心和 責任心?

不要小看瞎踢,大人看不上,孩子卻樂此不疲,它讓孩子充分體會到身體和心靈的自由,這是足球帶給他們的最大歡樂,他們因此而愛上足球。

不要小看瞎踢,它讓孩子能充分發揮創造性和想像力。公認我們中國的孩子能吃苦,會背書,但缺乏創造性和想像力,原因就是我們處處限制,不給他們自由的空間。現在,讓瞎踢改變這一切吧。

不要小看瞎踢,它讓孩子在自由中獲得自主性和自信心,同時也獲得自律性和責任心。很多獨生子女、打工家庭子女、單親家庭子女、電腦上癮兒童,他們欠缺的就是這些心理素質,而自由的遊戲,集體的瞎踢就是最好的心靈強壯劑。

站在提高的角度,有人說,瞎踢沒有技術含量,不利於提高孩子的足球技術能力。所以他們提倡正規的訓練,要求反覆磨鍊基本技術動作,按規定的套路完成各種練習,再加上大運動量的身體訓練,似乎這樣就可以培養出優秀的運動員了。

但他們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足球不僅僅是技術和身體的比拼,更是智慧和頭腦的較量。那些世界頂級球員戰勝對手所依賴的首先是他們的智慧,然後才是技術和身體。技術和身體固然重要,但沒有好的頭腦去指揮,不能正確的在實戰中運用,也等於零。

在練習中,中國球員的技術能力是不差的,甚至得到過很多世界名帥的讚揚,但一到實戰中,他們的技術就大打折扣,技術意識嚴重不足,不知道如何合理地運用技術,如何在正確的戰術思維指引下運用技術。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從小隻練技術和身體,很少練頭腦,練思維。

頭腦和思維的訓練是很難有套路的,主要靠比賽中球員的思考和感悟。球員在球場上隨時隨地都要觀察—判斷—選擇—決策,這涉及到球、對手、同伴、場地,要考慮時間、空間、位移速度和每個人的意圖,然後才能決定正確的應對方式,採用合理的技術動作,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在瞬間完成的。只有在比賽中,才能有這樣的情境,才能達到對球員頭腦和思維的訓練,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足球強國的訓練體系都在強調一點——每節訓練課的後半段一定要安排比賽,從最小的小孩到職業隊乃至國家隊都是如此!

隨著大批世界名帥進入中國執教,我們職業球隊的訓練已有所改觀,但基層中小學的訓練理念仍固守著老一套的做法,追求那種所謂的「正規訓練」。近幾年經常到基層中小學,看到各種的足球校隊,正規訓練,足球遊戲,足球操,足球文化,唯獨很少看到自由的小場地比賽。而這種自由的小場地比賽——瞎踢,恰恰是從小培養兒童良好的足球意識,提高他們足球技術水平和智力水平的最佳方式,也正是國際足聯所大力提倡的兒童足球的基本形式!

還是《國際足聯草根足球培訓手冊》,第11頁:

「足球指導員的任務是通過比賽來激勵和幫助孩子們學習。比賽對兒童來說是一種在快樂中學習的方法。比賽是一種發展運動神經系統功能的絕佳方式,讓孩子們放鬆身心並克服焦慮。比賽鼓勵兒童學會採取主動和敢於冒險,並鼓勵創新。」

「簡單輕鬆地共享足球場上的快樂時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肆客足球 的精彩文章:

官方:魯尼正式亮相德比郡,以球員兼教練身份加盟
熱刺4-2逆轉奧林匹亞科斯,凱恩雙響,阿里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