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實踐倫理學幫助人們做出更好決策

實踐倫理學幫助人們做出更好決策

倫理學包括理論倫理學和實踐倫理學兩個部分。實踐倫理學致力於通過改變決策,從而改變由決策引發的行動,繼而進一步改變現在的世界和可能的未來世界,使世界變得更好。近日,圍繞我國實踐倫理學的發展成就、研究特色,以及如何更好地發揮實踐倫理學的作用等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

從實踐出發解決道德難題

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類社會實踐產生了巨大變化。人類在獲得經濟發展和生活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諸多終極價值難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邱仁宗表示,實踐倫理學的目標就是幫助人們做出合適的決策,在使個人受益的同時也使社會受益,例如減少社會不公正、加強社會凝聚力和促進社會安定等。

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雷瑞鵬認為,從實踐角度進行倫理學研究,不僅是倫理學自身的內在要求,也是人們對倫理學學科和倫理學研究者提出的實際需求。實踐倫理學通過判斷決策是否符合倫理標準,來幫助人們做出合適的決策,實現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和尊重人的目標,這是從實踐角度進行倫理學研究最根本的現實意義。

社會發展為實踐倫理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20世紀五六十年代,醫學和醫療實踐領域出現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道德難題,如植物人、試管嬰兒、器官移植、人工墮胎等。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部長李倫表示,這些難題使一度沉悶的倫理學研究獲得了新的生機,促進了作為實踐倫理學先聲的醫學倫理學和生命倫理學的勃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踐倫理學在學術成果、學科建設、學術隊伍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績。1987年出版的《生命倫理學》填補了我國生命倫理學系統研究著作的空白,奠定了我國生命倫理學研究的理論基礎。中國生命倫理學研究者形成了穩定而有活力的學術共同體,取得了豐碩成果。在邱仁宗看來,倫理學還要進一步走出象牙塔,與社會互動,真正「接地氣」。

雷瑞鵬表示,實踐倫理學的研究方法主張「騎單車」模型,即研究和解決實踐中的規範性問題,因而區別於從文獻到文獻、從理論到理論的「放風箏」模型。實踐倫理學研究不能脫離實踐、罔顧事實,不能期冀從抽象原理就能演繹出解決所有問題的一般原則,而是應該在結合具體問題和把握實際情境的前提下,提出合適的倫理框架、倫理原則和準則,來分析和解決實踐中的具體規範性問題。

將倫理研究成果轉化為行動

倫理問題的提出往往來自對實際情況的經驗性調查或案例研究,因此實踐倫理學包含重要的描述性成分。但邱仁宗表示,這不是實踐倫理學的全部,更不是其實質部分。實踐倫理學是一門規範性學科,解決「應該做什麼」和「應該如何做」的倫理問題。「應該做什麼」必須基於價值權衡,因此涉及價值學。實踐倫理學要著眼於將倫理研究成果轉化為行動,向行政、立法、司法以及相關領域管理部門提出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建議。因此,實踐倫理學必須腳踏實地,必須了解人類各領域實踐活動中倫理問題的實際情況。

實踐倫理學的核心是人類理性向現實世界的回歸,其未來發展必須圍繞現實世界的具體問題展開。廈門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馬永慧表示,實踐倫理學必須把握時代脈搏,掌握社會發展規律和趨勢,使研究更具有前瞻性。中國的實踐倫理學研究要思考人類共同的倫理問題,對一些具體問題作出根本性的思考與解答,並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既要注重研究的開放性,兼收並蓄,吸納傳統文化中有價值的資源,借鑒西方合理的理論,又要把握問題的根本,圍繞人類發展這一核心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研究方法。

近年來,大數據倫理、人工智慧倫理和基因技術倫理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中扮演著引人注目的角色。雷瑞鵬提出,對於基因編輯、人工智慧、異種移植等新興技術,必須採取「倫理先行」的方針。新興技術的未知因素較多,不確定性、複雜性較高,科技道德難題的揭示和分析、解決方案的提出和論證,都離不開實踐倫理學研究。

在李倫看來,提高政策諮詢和智庫建設的意識是實踐倫理學未來發展的應有之義。同時,實踐倫理學研究既要借鑒世界優秀的倫理思想資源,也要有意識地挖掘中國優秀傳統倫理思想資源,同時重視理論創新。他認為,社會實踐的道德難題是世界性的,也是地方性的;是當下的,也是未來的。實踐倫理學研究需要具有廣闊的理論視野和未來意識。新興科技飛速發展使社會深度科技化,各類價值衝突和深層矛盾亟待解決,全球治理機制亟待完善。實踐倫理學應主動擔當,積极參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歷史視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鄭和下西洋七至滿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