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98.文殊菩薩的前身就是這位妙光菩薩

98.文殊菩薩的前身就是這位妙光菩薩

妙法蓮華經淺釋 98

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然燈。

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佛滅度後:在佛滅度了之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妙光菩薩就受持、讀誦、宣說《妙法蓮華經》,經過八十小劫那麼長的時間,為人演說:他給人講解《妙法蓮華經》。

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日月燈明佛有八個兒子──有意、善意、無量意、寶意、增意、除疑意、響意、法意,這八王子都拜妙光菩薩做師父。

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妙光菩薩就教化八王子,使令對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都生出一種堅固不退轉的心;只向前進而不向後退,只有精進而沒有休息。

八個王子都拜妙光菩薩做師父,妙光菩薩盡上師父的責任,一天到晚教這八個王子不要躲懶偷安,不要去睡覺,不要去偷吃東西!就這樣來督責八個王子。你看!做王子的出家,都要勤儉修行;釋迦牟尼佛出家修行,他並不懶惰,天天在雪山那兒打坐。所以出家人受十方供養,就應該要修道;如果不修道,這是很危險的!不要認為出家太容易了!

是諸王子:日月燈明佛這八位王子,出家之後,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他們修行,修福、修慧都圓滿了之後,也都成佛道了!怎麼叫修福、修慧?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就是修福;誦持百千萬億佛所說經典,就是修慧。他們受持讀誦、供養恭敬,所以修得福足、慧足,然後就得成佛了!

妙光菩薩就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做這八王子的師父,教化八王子都成佛了。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然燈:這八王子最後成佛的這尊佛,就叫然燈佛。然燈佛是給釋迦牟尼佛授記的,又是釋迦牟尼佛的師父,而文殊菩薩卻是然燈佛的師父。

若論起來輩數,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師祖;現在文殊菩薩在娑婆世界,又作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本來是作師爺爺的,現在又作徒弟了。這又是什麼道理?因為在佛法里,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也就好像作戲扮角色似的,世界無論任何的事情,都像作戲;作戲給人來看,看完了,就各歸本位。

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在妙光菩薩的八百弟子里,有一位專門歡喜求名求利,所以他的名字就叫「求名」。你說怎樣?他一天到晚也不修行,呵呵笑,歡喜到外邊去跑;跑外邊找誰去呢?到那有錢的家裡去、到做官的家裡去、到富貴的家庭里去,到那些地方攀緣,也不修行、也不念經;他念經,但心不在焉,念了也記不住。

為什麼?他就有攀緣心;攀緣心重,你念經記不住的。你現在知道應該拿彌勒菩薩作一個借鏡,為什麼他讀不會經典?就因為他有攀緣心、好求名。為什麼念經記不住?也因為有攀緣心,有求名的心、求利的心,「名、利」這兩個字還沒放下;你若放下「名、利」這兩個字,讀什麼書,一讀就會了,不用怎麼樣注意。為什麼?你沒有其他的心了!沒有貪心、沒有瞋心、沒有痴心,你不去攀緣,那你的聰明智慧就會生出了!

貪著利養:你看這彌勒菩薩,當初也有這個毛病,他貪去攀緣,著住到利養;利,就是錢,這個「利」字就是貪。好像現在的和尚,人家供養錢,封的紅包錢多一點,他打開一看,就歡喜了!這叫貪著利養;封的少了,打開一看:「哎!這麼少!」這也是貪著利養的一種表現。

你要是為道,他供養多少都沒有關係,多也就是少、少也就是多;多、少平等平等!所以在佛法里,只要你有誠心,供養少也就是多,多少都有功德;你若沒有誠心,供養多也是少。只要用你一種真心來行這供養!

彌勒菩薩就是當時八百弟子中這個求名的,現在還沒說明他就是彌勒菩薩,後邊才說到,不過我預先告訴你們。

雖復讀誦:讀,就是對著本子來念經;誦,不要本子來誦經。讀誦,好像我們現在這三個出家人,和幾位在家人念〈楞嚴咒〉;一早五點鐘起來,就坐禪;坐到七點鐘,就念〈楞嚴咒〉、念《金剛經》、又念《心經》。

最好再念念〈大悲咒〉,〈大悲咒〉念二十一遍,求感應;你求什麼,就有什麼。你會念〈大悲咒〉的,這個講堂里都變成有一股異香撲鼻,有這種境界;你就念經念成了,也會有一股異香撲鼻。

怎麼會有異香呢?你若真誠在念經,就有天女散花,那時候就有一股異香撲鼻;但是也都要有一種誠心,也好像方才我講供養三寶一樣。你要是有誠心,你念一句經,就驚天動地,天地鬼神都知道了;你沒有誠心,你念一部經,盡打妄想──打什麼妄想呢?我今天念這部經,就會有人送供養給我了!

這樣一打妄想,就沒有人供養了!因為你心裡已經要供養;要供養,有也就變成沒有了!「有心是妄想,無心是感應」,你一打這個念頭,這就叫妄想;你不求供養,而來了供養,那是感應。

眾經:不是一部經,不是單單念《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他念很多的經。而不通利:通利,就是記住,記得清清楚楚的,這通利了!你記不住,記了前邊、忘了後邊,記了後邊、忘了前邊,記了前後、忘了中間,都念不成;若聽人家念,自己跟著人家念,那個功德是人家的,不是你自己的。

明白了嗎?所以要自己能念、能通利。通,就是明白,利,就是順利;這麼樣子從頭一念,一開始念到最終,統統都記得,這叫通利。彌勒菩薩他不通利,記不住,多所忘失:經念是念,念念前邊,忘了後邊。故號求名:所以他的名字,叫求名。這個名字,我相信不是他自己取的,是旁人送給他這個名,「你求名、求利,就叫你求名菩薩啦!」

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這個人雖然叫求名,可是他也種種種的善根,修種種的行門,修福、修慧;因有種種善根的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他也供養無量百千萬億那麼多的諸佛、恭敬無量百千萬億的諸佛,又尊重讚歎無量百千萬億的諸佛。

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

彌勒當知:文殊菩薩說,彌勒菩薩你應該知道!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當時的妙光菩薩,你知道是誰呢?不是旁人,就是我文殊菩薩。你記得不記得?求名菩薩,汝身是也:那個求名菩薩是誰呀?

就是你彌勒菩薩;你以前就是盡求名求利的,不過你現在把這個毛病去得很多,比以前大有進步了!

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彌勒菩薩聽見文殊師利菩薩這樣講,把他的根底都給說出來,原來他就是一個求名菩薩;彌勒菩薩已經無我相了,所以他也不覺得不好意思,也沒有覺得:你盡講我的壞處,你真是對我這麼樣不客氣!沒有這個思想。

所以文殊師利菩薩就又對他說,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我現在看見釋迦牟尼佛所放的白毫相光,這六種的祥瑞,和以前日月燈明佛所現的祥瑞,是一樣的。本,就是日月燈明佛那時候;今,就是現在。

是故惟忖:因為這個,所以我思惟、忖度一下,用我的心想一想。其實文殊師利菩薩又何必想呢?他早就知道了,不過是隨順世俗的法,也這樣講,說我已經想過了!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現在釋迦牟尼世尊應該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這部經名《妙法蓮華經》,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問:兒子不孝,打父母,罵父母,有什麼辦法呢?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第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