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先行指標印證經濟回穩,逆周期調節政策加快落地
隨著四季度即將結束,2019年接近尾聲。在趨勢性因素與周期性因素疊加、國際與國內不利因素強化的作用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穩中趨緩。在「六穩」舉措進一步發力、改革紅利進一步顯化、系列短期周期性力量轉變的作用下,中國經濟的彈性和韌性持續顯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將為明年經濟工作定調。2020年是改革的關鍵之年,多位專家分析,短期穩增長和長期促改革之間存在取捨,核心仍然是通過對外開放、加大創新研發等途徑提升效率。事關居民福利、消費升級和新經濟發展的領域,如老舊小區改造、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將成為新一輪積極財政的發力點。貨幣政策將繼續側重以改革方式打通利率傳導通道、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多項經濟指標回穩
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發布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時隔六個月重回榮枯線之上。11月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7%,比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表明我國企業擴張步伐總體加快。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撰文分析,11月份PMI指數出現較為明顯的回升,重新回到榮枯線以上,表明經濟運行開始顯露由降轉穩跡象,但基礎仍需大力鞏固。
張立群表示,從歷史數據觀察,在趨勢性變化之外,一些短期因素影響也需注意。10月份有十一長假,對於與上個月對比的環比指標看,會受到一定影響。當然,下半年以來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明顯加大,其效果正在不斷顯現,經濟由降轉穩跡象也在逐漸顯露。這兩類因素綜合起來,會形成較為明顯的變化。這是11月份生產類、訂單類、採購、原材料庫存等指數明顯提高的主要原因。
不只是PMI,11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8.9%較上月回升4.7個百分點;中國倉儲指數為54.4%,較上月回升3.5個百分點。
物流業景氣指數和倉儲指數均有較大幅度回升,顯示出隨著國際貿易環境趨於穩定以及電商活動影響,物流活動更加活躍。從行業來看,快遞業、倉儲業、鐵路運輸業和道路運輸業繼續保持高位活躍。從地區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均保持活躍。從品種上看,大宗商品中鋼材、建材、有色等物流活動活躍;快消品中日用品、農副產品和醫藥等需求旺盛。
從物流業景氣指數中的庫存周轉次數指數和平均庫存量指數兩個分項指標來看,11月份,庫存周轉次數指數回升4.6個百分點,為56.6%,平均庫存量指數回升0.7個百分點,為52.4%,該兩項指數保持在50%以上的景氣區間,平均庫存量指數的回升幅度和指數水平略低於存周轉次數指數的變化情況,表明經濟活動活躍,消費需求旺盛,供需保持平衡,物流效率有所提升。
張立群表示,受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影響,11月份經濟運行初現由降轉穩跡象,但不宜從指數提高幅度方面過度評估。要特別注意仍然存在的下行壓力,著力擴大內需,繼續加大相關政策的落實力度,不斷鞏固和加強經濟回穩的態勢。
專項債提前下達支持基建回升
2019年以來,儘管基建投資增速總體較2018年末有所抬升,但仍顯改善乏力,由1至2月的4.3%小幅回落至1至10月的4.2%。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基礎建設投資的高峰期已過,1~10月基礎建設投資增速略有回落,符合預期。未來基礎建設投資將集中在民生領域,以及中西部地區的短板領域,對沖傳統基建領域的飽和壓力,支撐基礎設施投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相對穩定增速。
國家對做好「六穩」工作、促進有效投資、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作出重要部署。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管理的通知》,對適當降低項目資本金比例和加強投資項目資本金管理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通知》規定,對港口、沿海及內河航運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由25%下調為20%。同時,對其他補短板領域的基礎設施項目,在達到合理收益水平和較強償債能力的前提下,允許對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按照不超過5個百分點的幅度下浮。
2020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正式提前下達地方,金額為1萬億元。佔2019年當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2.15萬億元的47%,控制在依法授權範圍之內。提前發行專項債是當前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的主要手段之一,有利於增加有效投資、優化經濟結構、穩定總需求,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國務院明確了2020年首批專項債重點投資領域:鐵路、軌道交通、城市停車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城鄉電網、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設施等能源項目,農林水利,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等生態環保項目,職業教育和托幼、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水電氣熱等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
伴隨後續1萬億元額度逐步發行與投資落地,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將繼續加強,料將支撐明年上半年基建投資回暖。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在最新研報中表示,2020年專項債提前下達與2019年有所不同。第一,資金投向由土儲和棚改轉移至基建投資。第二,新債或提早於12月發行,最早年內可使用見效。第三,在緩解全年發債節奏失衡的基礎上,短期指向更為明確,意在撬動槓桿,填補基建融資缺口。
華泰證券研究所宏觀首席分析師李超預計,2020年初開始我國將有較為積極的對沖政策,2020年全年有望進一步上調專項債規模至3萬億元,年初可能會大規模發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將以擴信用為主要方式,主要針對「好」項目加「類地產」,一季度可能有大規模信用釋放。經濟增長在政策刺激下有望階段性企穩,預計2020年全年經濟增速6.2%。
逆周期調節政策落實落地
抓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是中央對2019年經濟工作定下的目標和任務。做好「六穩」工作對於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確保實現全年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具有重要意義。臨近年末,國家加大了「六穩」的政策力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多措並舉做好穩就業工作,要求大力支持靈活就業。深入推進「雙創」,降低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對有意願的農民工回鄉首次創業等,地方可給予一次性資金支持。加大力度援企穩崗。將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及職工在崗培訓補貼政策延續實施1年。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在就業優先政策下,穩就業已出現初步效果,製造業企業用工狀況得以改善,就業市場出現企穩跡象,當前就業格局雖然面臨壓力但不具備失速下滑的風險。因此,在就業問題可控的基礎上,政策層對於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內的合理波動容忍度有所抬升,基建投資增速的波動和尚未提前發行的專項債額度與「穩增長」政策並不衝突,四季度的政策重心不在於「加碼」新政而在於「發力」落實既有政策,充分釋放前期政策紅利,把穩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穩外貿方面,10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四項穩外貿措施和優化外匯管理、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12條措施。業內分析,再次推出穩外貿措施,將進一步推動外貿穩中提質,有利於四季度外貿的穩定和全年外貿目標的實現。12條穩外資措施的推出,將進一步開放我國金融市場,有助於增強金融市場的活力和效率。
11月2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對外發布。《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2年,貿易結構更加優化,貿易效益顯著提升,貿易實力進一步增強,建立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標、政策、統計、績效評價體系。34條具體措施和相關目標要求給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指明了「路線圖」和「時間表」,為穩外貿、貿易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章俊認為,鑒於全球經濟增長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依然維持高位,穩外貿要從內外兩個方面著手:對外要積極開拓新市場,優化全球市場布局,對內要進一步升級出口產業和提高競爭力,同時大力提升貿易便利化。
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是三大攻堅戰之首。今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運行平穩,一系列防風險措施取得積極成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也在持續加大。
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同比多增1.1萬億元。特別是普惠小微貸款,前三季度累計新增1.8萬億元,是去年全年增量的1.4倍。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還創新了轉貸款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在浙江台州等地,國開行開展這項業務僅2個月,就向5萬多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近500億元。
金融委最新會議提出,要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加強金融領域制度建設,增強金融業治理能力。紮實做好「六穩」工作,防範化解各類風險,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程實認為,在宏觀槓桿高企、通脹短期沖頂、多重政策目標衝突的大環境下,給予宏觀政策更大的騰挪空間,允許逆周期調控更靈活地擇時發力,將有利於保證經濟在小幅波動中實現整體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