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不良資產品種有望拓展,中國信達深耕「大不良」有新招
「從價格上,日益多元化的參與主體讓市場進一步回歸理性。近兩年開始,不良資產成交價格更趨於理性,總體平穩中略有下降。展望明年,預計市場供給將繼續維持穩定趨勢,金融不良資產品種有望進一步拓展。」12月5日,中國信達總裁助理向黨在銀保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經濟金融領域風險處在易發期,呈現出跨市場、跨業態、跨區域的複雜交織狀態,市場環境的變化拓展了資產公司不良資產主業的外延。
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向黨表示,中國信達圍繞問題資產和問題機構,著力打造幫助問題企業重組再生、推動行業兼并重組、創新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方式,提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大小銀行不良資產分化
「從市場供給看,2019年來,銀行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的市場供給基本平穩,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向黨在發布會上稱。
不過,不良資產市場也出現了幾個變化。向黨表示,一是,國有大行推出不良資產的佔比確實呈下降趨勢,地方商業銀行、農商行和城商行不良資產的出包量呈上升趨勢;二是,一些除銀行外的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供給出現增多趨勢。
記者了解到,中國信達在堅持銀行不良資產包有效投放的同時,也拓展非銀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包收購處置,創新開展違約債券收購,探索新形勢下金融風險化解處置新路子。
「我們從去年開始看到有信託受益權、租賃不良資產包的推出,我們都有介入,此外還有債券違約等其他金融市場『不良』,我們也有介入。總的來說,品種上有增加,結構上有變化。」向黨稱。
例如,2019年以來,非銀行金融機構對外轉讓不良資產持續增多。在拓展非銀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方面,中國信達主動對接金融租賃、信託等渠道,參與中誠信託受益權資產包等項目,解決兌付困難或逾期問題,有效化解其流動性風險。
此外,向黨透露,在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方面,中國信達從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資產負債兩端同時入手,在收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到期無法兌付債務的同時,聯合產業投資人,對其低效資產進行實質性重組盤活,利用低效資產重組盤活收益償付相關債務。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信達累計收購不良資產約2.88萬億元。
幫助實體企業降槓桿
洪業集團是一家涵蓋化工、醫藥、貿易、牡丹、麵粉、小貸等業務的民營企業集團。2017年5月前後,企業由於過度擴張、融資結構不合理等因素,導致資金鏈斷裂,直接波及為洪業集團聯保的當地多家大型企業,形成較大規模「互保圈」,涉及債務規模200餘億元,一旦風險爆發將對當地經濟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造成較大影響。
在洪業集團出現風險後,中國信達圍繞法制化市場化專業化原則,研究破解洪業集團風險的措施方案,提出「破產重整 分板塊處置 收購債權 熔斷擔保圈」的基本思路。
例如,向黨介紹稱,在專業化運作方面,信達牽頭引進產業投資人設立產業重整基金,將洪業集團的資產按板塊進行專業化整理,拆分後分類處置,提升優質板塊業務,同時處置淘汰落後產能板塊,出清殭屍性子公司,並通過依法破產重整運作與中國信達市場化收購擔保債權相結合等專業化手段,熔斷洪業集團擔保鏈,拆除金融風險「地雷」。
經濟下行背景下,民營經濟發展承壓,一些民企風險相繼暴露。
「個別企業涉及債務風險200億甚至500億元,這些企業走到困境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融資上錯配,導致流動性危機,有的是過度追求規模,第三種則是過度追求多元化,也有的屬於技術落後。」向黨表示。
針對這些民企,信達在介入時點上有兩種選擇。一是,當企業出現危機無法經營,進入債委會或者是破產重組後,及時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實質性重組、債轉股等多重手段對民營企業進行救助,提升資產價值,出清低效無效資產;二是在企業還沒有陷入危機無法經營之前,提前介入解決其流動性風險。
據了解,中國信達目前已成功實施17個市場化債轉股項目,總金額達222.8億元。同時設立了500億元降槓桿基金,並將市場化債轉股業務拓展至民營企業,幫助實體企業降低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