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檔節目里可能藏著你的故事
最近,不玩套路憑實力打動人心的節目有不少。
比如一直歲月靜好的《奇遇人生》,講述自然力量的《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色香味俱全的《早餐中國》……
每一部都是有質感的精品之作。
這幾天,我又發現了一部寶藏紀錄片——《紀實72小時》。
這部騰訊視頻出品的紀錄片從拍攝地點到採訪對象都是「平平無奇」,你甚至還會在看節目時,冒出「這地這人怎麼有點熟」的想法。
72小時,沒有台本沒有綵排,純靠剪輯,變成30分鐘時長的節目。
但在其中,你能看到平凡人的生活百態,被採訪的人從不掩飾自己的真實狀態,包括貧窮、疾病、喜惡………他們只說自己想說的話。
聽起來是不是挺特別?
節目組選取了全中國的十三個地點,有南有北,城市變換,唯一不變的,是鏡頭永遠聚焦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
有一集是在北京的夜班公交車上,車上的人多是晚歸客和在這個城市奮鬥的異鄉人。
一名程序員主動攀談,談及行業的熱門話題——程序員的發量,拿出十年對比照,證明自己長相和發量都差距不大。
想問,你的同事知道你這麼幽默么?
湊巧,車上還有一名臨時被老闆叫回去修改bug的實習程序員,說自己一天不寫代碼,就渾身不舒服。
本鹹魚跪服
談到為什麼會選擇北京,他說,這座城市有能玩到一起,又懂你的朋友,還有待實現的北京夢。
至於如何實現北京夢?他則陷入了兩難之中,一邊是可以落戶但錢少的崗位,一邊是錢多但難落戶的崗位。
最後他說,所有的都是正確答案,只是看你如何選。
這位被家中親戚花式催婚的女生也做出了生活的選擇——離開家鄉,在北京獨居,即接受大城市的冷漠,也享受大城市的分寸感。
有人選了自在,也有人選了親情。
這位男生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他離開家鄉河北,來到北京賺錢,直說:「在北京賺錢回老家花,比較划算,還可以讓孩子在當地接受更好的教育。」
父親聊到孩子相關的話題時,他和大部分父母一樣,忍不住掏出手機,打開相冊,「看這是我家的孩子!」自豪和喜悅都寫在他的臉上。
他們所有的選擇都是為了讓生活更好。
而在另一個城市,有這樣一群人,就算外界變化再快,他們依然遵循著舊有的生活規律和朋友圈子,比如重慶的茶館。
重慶大叔們在茶館裡暢所欲言。有一位面對鏡頭,還現場即興擺了一段龍門陣,調侃同桌好友。
給太平洋做蓋子、給月球拋光,這位大叔的事業666呀。
他們喝的不僅是茶,也是對過去的回憶。時不時抖抖在外面遇到的煩惱,偶遇茶館裡的老朋友,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他們會在茶館裡吃早餐、擇菜、打牌,這裡成了他們白日的家。
有一位喝了三十年茶的大叔,會不定期帶自己親手種的菜,分給耍(玩)得好的茶友,不僅是分享收穫,也是謝謝彼此的「不嫌棄」。
還有因為患病無法工作,只能靠低保支撐的大叔,每日都要來這裡喝茶,這裡已經是他出門的唯一選擇,這茶館能讓他想像自己也像其他普通人一樣生活著。
鏡頭裡的他們,也會反過來「教育」鏡頭外的節目組。
愛泡澡的東北大叔在線說金句:享受這事,除了愛情,還有泡澡。
邀請節目組一起去泡澡,對年輕人說不要光說不洗,洗一回才知道。
看到長槍短炮的節目組,逛兩元店的大叔教他們認一些廚具,最後點評:你們太不接地氣了。
節目組:我太難了
《紀實72小時》把鏡頭給到路過的人,每一個故事簡單而有力量。
怪不得陳曉卿看完節目之後都充滿羨慕,對總導演張學嬌說:你的世界,沒有美顏,比我的更真實。
誰說紀錄片一定要聚焦有話題的人才有看頭呢?
這部紀實紀錄片做的其實很簡單,就像節目slogan寫著的那樣:「好巧,你也在這裡。」
在不經意間,發現平凡人身上閃閃發光的故事 。
據說這檔節目在拍攝之前,節目組的創作班底去NHK平台交流學習,秉承日版的製片要求,最大程度保留了「真實感」,又增加了中國的本土特色和創新,還原人們的生活常態。
正如節目的初衷:我們可以給每個人一點安慰。
在這個時代,你經歷的事,很多人都經歷著,你並不孤單。
這檔節目也被日本NHK平台引回播出,看了這麼多年日本版的日本觀眾在看完中國版之後,才發現「咦,原來中國是這樣子的」,送上誇讚,說這是很好的故事。
褪掉光環,去掉濾鏡,這節目的聚焦點其實就是「人」。
不同的成長經歷讓每個人成為不一樣的人,但生命共同的課題——生老病死、愛恨情仇,讓陌生人交匯連接,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共振。
不同之中有相同,平淡之中有閃光,才是生活的常態。
當你覺得人生太難太乏味時,不如看看這部紀錄片,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