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33歲籃球運動員吉喆因肺癌不幸離世!醫生:肺癌最怕你提早做這件事

33歲籃球運動員吉喆因肺癌不幸離世!醫生:肺癌最怕你提早做這件事

吉喆,多麼吉祥的一個名字,我身邊的朋友和同學,也有幾個同名的。

然而今天,卻傳來了一個不幸的消息:2019年12月5日,籃球運動員吉喆因患肺癌去世,年僅33歲。

(來源: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微博截圖)

隱約記得,他患癌的消息我一開始就知道,並不是來源於公開媒體的報道。因為我是腫瘤醫院的胸外科醫生,診治肺癌並研究肺癌是我分內的工作,因此對肺癌相關的各種消息比較敏感。更何況,我關注籃球也有十幾年了。

就像當初從好聲音節目中認識姚貝娜,知道她曾患過乳腺癌,從此關注著這個優秀的歌手。然而不到兩年的時間,再次聽到她關於患病的消息卻已經是她在彌留之際,因乳腺癌晚期轉移,去世於北大深圳醫院。

我們為如此優秀的專業運動員迅速患癌離世,感到意外和痛心。

同時,很多人想不通的是:為何一個年輕運動員,會罹患肺癌?

運動員的身體應該是很好的,好的身體天賦加上刻苦規律的身體訓練,是成為專業運動員的必備條件。但即使這樣,吉喆也沒逃脫因肺癌去世的厄運。

我想,他罹患肺癌可能是因為後天的體細胞基因突變,由於DNA的錯配改寫了他的生命劇本,最終發生了意外。

多看醫典:肺癌發病正在「年輕化」嗎?

肺癌堪稱癌中之王

治癒率不到20%

肺癌是世界範圍內發病人數和致死人數、致死率均排名第一位的惡性腫瘤[1]。我國肺癌的年發病率在人群中大概是每10萬人中有有57人,而年致死率大概是發病率數據的80%以上[2],數據會因為不同地區和不同人種有所差異,但每年一更的權威數據基本變化不大。

換句話說,有80%以上的肺癌病人最終會因肺癌而去世。這意味著,這個病目前的治癒率不到20%。

肺癌的診治仍不容樂觀,因為超過80%的肺癌一經發現,已屬於晚期,治癒率不足兩成。容易治癒的肺癌,往往都是哪些人呢?

一般來說,還是早期患者。如果肺癌能夠在處於疾病早期的時候就被發現,比如Ia期肺癌,其手術治癒率接近100%。

儘管近些年肺癌的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迅速發展,有了突破性進展,使得很多晚期肺癌患者能夠因此延長壽命,但僅限於特定的人群。

預防肺癌,早期篩查很重要

痛定思痛,年輕生命的隕落,也帶給我們一些啟示。要想預防肺癌,除了不抽煙或戒煙、遠離煤煙和空氣污染之外,早期篩查發現、早期干預,也非常重要。

長期抽煙、有肺癌家族史、有長期不良空氣環境接觸史的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也是最需要及時進行肺癌的早期篩查的人群。推薦這類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胸部的低劑量CT掃描。

如果你不是高危人群,但年齡在45歲以上、生活的地方大氣污染嚴重,擔心自己有肺癌的危險,也可以考慮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後面再根據醫生的建議定期篩查。

多看醫典:低劑量螺旋CT——肺癌篩查的利器

低劑量螺旋CT

需要注意的是,常規體檢里的X光胸片並不是現在推薦的篩查手段,會遺漏很多早期肺癌患者。

哪些癥狀

可能是肺癌的危險信號?

肺癌的癥狀和疾病的嚴重程度並不匹配,早期的中心型肺癌可以有很明顯的咳嗽、痰中帶血、發燒等癥狀,但很多晚期肺癌因器官尚有良好的代償功能,可以沒有任何癥狀。

即便如此,推薦一旦有持續不緩解的咳嗽、痰中帶血、胸痛、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的人群及時去就醫,儘可能早期診斷諸如肺癌等此類疾病。

如果是因為肺癌引起的胸痛、頭暈、聲音嘶啞,往往提示已經不是早期肺癌了。而咳嗽、痰中帶血等癥狀,並不能預測疾病的嚴重程度。

多看醫典:肺癌早、晚期,各有哪些癥狀?

目前對肺癌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介入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等手段,早期肺癌推薦手術,進展期肺癌推薦多學科綜合治療,晚期肺癌以藥物治療為主。

儘管我是每天面對許多肺癌患者的胸外科醫生,但對於吉喆患肺癌的新聞,因為我不是經治醫生,不了解具體病情,所以無法妄加評論。但是,建議大家不要因此對肺癌產生恐慌。多關注自己的健康,科學地認識疾病,才能更好地預防和戰勝它。

我們沉痛緬懷吉喆。但願他一路走好,但願天堂只有美好的明天,沒有意外和病痛。

參考文獻

[1] 世界癌症2018統計報告:http://gco.iarc.fr/today/online-analysis-multi-bars

[2] 孫可欣, 鄭榮壽, 張思維,等. 2015年中國分地區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J]. 中國腫瘤, 2019, 28(01):4-14.

*本文配圖除騰訊醫典醫學插畫和特別標註外,皆來自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公眾會「談艾色變」?艾滋病「中國方案」制定專家為你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