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搗亂,日本挖坑,中國對沖美國風險的一張王牌橫生變數?
◎掘金日本房產(ID:Japan_gold)| DJ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於掘金日本房產(ID:Japan_gold),為原創作品,其他公眾號轉載此文時,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標來源,並同時轉載文末二維碼,否則視作侵權。
中日關係正朝著「新階段」邁進。這是日本首相安倍前不久當著全體參議員的面說的。
這不,日本的和牛又可以重新登上中國的餐桌。
但上周的一件事,給大家提了個醒:在如今國際關係重組的時代,國家利益總是第一位的,千萬別被政治家的笑臉忽悠了。
上周五(11月29日),日本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首席談判代表、經濟產業副大臣牧原秀樹在媒體採訪時稱,「日本將不會考慮在沒有印度的情況下籤署RCEP,如果要達成RCEP協定,必須要包括印度在內!」
有外媒分析說,這是日本為了抗衡中國在自貿協定中的主導作用,選擇站在印度的一邊。
從安倍晉三以往的行事作風就能看出——日本果然非常現實、非常精明。你對他有用,他排除萬難都要來見你,尋找合作機會;你對他有威脅,他一定要找人給他撐腰,確保勢均力敵,他才肯行動。
RCEP是一場包括中國、日本、印度和東盟的大博弈。東亞地緣政治錯綜複雜,這麼一場博弈中,東盟、日本、印度內心中充滿了各種小九九。
東盟推動發起,希望以此提升東盟的地位;日本和印度從頭至尾各種算計,生怕自己吃了虧;中國樂見其成,但真不成關係也不大。
最終,果然幺蛾子亂飛。那麼,日本、印度究竟在算計什麼?中國寄予厚望的RCEP,將會如何收場?談了這麼久,卻可能無果而終,中國吃虧了嗎?
都是印度闖的禍
要說上個月國際上傳來的對中國而言最好的消息,莫過於RCEP協議初步談成。這可是特朗普搞得世界一團糟之後,難得的好消息。
簡單介紹一下RCEP的背景。提出RCEP最初概念是在上世紀末,它由時任馬來西亞總理的馬哈蒂爾(當然他現在也是)提出的「東亞經濟圈」而來。
一開始的雛形是「10 3」,即東盟十國加上中日韓三國,由中日兩國主導形式的自貿協定。但對於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的加入,東盟也抱開放態度,所以最後演變成「10 6」。
2008年金融危機後,長期在亞洲缺位的美國意識到了這個危機,攜著TPP重返亞太,力圖通過這一協定構建一個由美國主導的權威的亞太貿易新規則。
由此,亞太地區就產生了兩大自貿框架:TPP和RCEP。兩者平行存在、各自互補,被視為是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路徑。
但相比於TPP,RCEP則可以說是整個印太地區自發發起的最具有權威性的自貿協定。
16個國家,人口總計超過35億,佔全球47.4%,GDP佔全球32.2%,外貿總額佔全球29.1%。一旦達成,這將是全球涵蓋人口最多、區域發展潛力最好的自貿區談判。根據亞開行的評估,到2025年時,亞洲地區佔全球經濟的比重將達到52%。這數據充分證明了亞洲地區貿易的重要性。
從2012年最初談判到現在,已經歷經7年,多少坎坷不用多提,期間甚至擱淺了3年,直到今年11月才再度放上日程。所以說,能取得初步成果是多麼來之不易。
但誰能料到,印度居然在談判最後關頭表示退出。
「無論是甘地的智慧還是我自己的判斷力,都不允許我們加入RCEP」,11月4日晚,在曼谷舉行的RCEP首腦會議的尾聲,莫迪搬出印度獨立之父甘地的名字,提出要退出自貿協定。
而莫迪的理由是,RCEP協定無法保證印度人民的利益。
印度今年確實不好過。在剛發布的第三季度GDP數據來看,印度經濟錄得六年多以來最弱的增長,國內生產總值較上年同期增長4.5%,低於上一季度的5%,也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期4.7%。
受此影響,莫迪的支持率急速下跌,因而他擔心自由貿易簽訂之後,農民和小企業家會進一步叛離自己的陣營。
印度一退出,自貿協定中就只有日本制衡中國。於是,日本不樂意了。
日本媒體曾報道,日本政府內部早有「如果是一個沒有印度的RCEP,那麼不簽也罷」的意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月4日曾強調,達成RCEP16國協議的必要性。
不要懷疑日本對RCEP的誠意。在國內的需求萎縮的情況下,日本絕對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全球自由貿易的大國。它的經濟先天比美國、中國更加依賴國際貿易。
但印度攪黃了一切,日本只能亮出手段避險——自己也不玩了,反正是死道友不死貧道。
三哥,真不靠譜。
日本的小算盤精明得很
日本還不打算完全放棄。
「從經濟、政治甚至潛在的國家安全形度都是有意義的。」牧原秀樹指出,「日本會繼續嘗試說服印度來加入(RCEP)。」
RCEP的10 6,東盟十國加上澳洲兩國、東北亞三國以及印度。對日本來說,這些國家分別有怎樣的分量呢?
先說最容易被忽略的澳洲兩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是日本在一開始就提議邀請的,但這兩個國家其實都和日本簽有自貿協定。2014年日澳自貿協定,而去年早些時候包含澳大利亞、紐西蘭的CPTPP也已經簽署生效,包含了日澳貿易產品的絕大部分。
所以說,即使不簽署RCEP,日本已經通過CPTPP保障了這兩個大洋洲國家的貿易合夥關係。
再來說說中韓,上月末在首爾召開了三國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工作會議,但會議上三方的分歧仍十分大,FTA的最終達成「道阻且長」。
至於跟東盟簽不簽,日本其實不太在乎。日本至今仍然是東盟最大的投資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日本政府對東南亞的賠償和援助(ODA)為依託,日本企業就開始開發這一市場。而大規模投資則是在80年代中後期,1985年「廣場協議」之後,恰逢東南亞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加之日本政府對東南亞的ODA極大改善了基礎設施,從而為日企大規模進駐鋪平了道路。
日本著名雜誌《東洋經濟周刊》的統計顯示,投資亞洲的日企的總佔比超過六成;日本瑞穗銀行統計,2018年上半年日本在亞洲的投資中,東盟5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仍然最高,超過對中國的投資。
(日本對亞洲主要國家投資:東盟5國-綠色;中國-紅色;印度-黃色)
日企產品在東南亞市場也具有極高佔有率。以汽車為例,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日本品牌汽車分別佔89%和96%。去東南亞旅遊你會發現,人們以買到日本的摩托車和汽車為榮。
日本在2015-2017年對東南亞的直接投資額也超過了中國:
這麼大的市場佔比表明,日本絕對比中國更了解東南亞和東盟市場。安倍和馬哈蒂爾還是鐵哥們兒呢,回想當時馬哈蒂爾上台之後,第一個出訪的國家就是日本。
所以,對於日本來說,東盟不管是否與它簽署RCEP,日本在東盟的優惠和投資仍然會繼續。
這樣算下來,唯有印度的市場是日本很想很想突破的貿易盲點。
日本需要印度
日本在印度的直接投資基本是遭遇了滑鐵盧,2015年時甚至是負投資。
(日本對印度出口額)
要知道,日本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總額可是對印度出口額的十倍以上……
(日本對中國出口額)
印度是一個相對保守封閉的市場,雖然它是民主國家,但對外國的貿易是比較抵觸的,因為會很容易傷害到本國的利益。
所以如果印度能加入RCEP,日本就可以將自己的產品銷售到這個低端市場,貿易額一定會上去。你看,這是不是精明的表現?
表面上,日本很夠哥們兒:你印度退出,我日本跟你一起退出。但過後,它還是會儘力去說服印度:老哥,加入符合你的(也符合我的)整體利益。
除了貿易上日本需要印度,印度的存在也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印太地區的概念是特朗普上台後提出的地域新概念,首次把印度加入到太平洋地區當中,之前只有大洋洲、東南亞和東北亞。
印度的加入,以特朗普為首的美國智囊團當然樂見其成,他們想通過區域內的力量制衡來限制中國在區域中的影響力。
如果如此重要的協定沒有印度,日本擔心自己勢單力薄,無法跟中國平衡。所以,揚言退出是日本的緩兵之計。
最受傷的顯然是東南亞。經濟表現因為中美貿易戰而疲軟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東盟的其他小國,都希望通過RCEP的貿易分一杯羹,作為發起人的馬哈蒂爾更是在印度表示可能退出時氣不打一處出,向媒體直抒內心的憤怒:既然這樣,那「第一年就應該結束談判」。
東盟現在很著急,原本希望的是「10 3」,現在沒有日本還是得硬著頭皮簽,不然自己發起的協定做不成,在國際上還有什麼信譽?但剩下的14國格局,會讓中國有了更多發展的空間。這同樣會讓東盟有點小擔心。
對中國而言,日本的退出也有些打擊。如果RCEP談成,作為16國中最大的經濟體,即使有印度,中國也會是其中的主導者。一個能擺脫美國建立的國際秩序自立門戶,當然是當下中國求之不得的機會。
不過還好,我們還有一帶一路。
安倍明白如果因為自己退出而導致RCEP談不成,是會引起國際公憤的,所以他先通過一個副部長對外發出日本也可能退出RCEP的信號,再親自去周旋。
接下來的最後一個月是安倍的「繁忙12月」。他有兩件大事要做,一是訪問中國,出席中日韓峰會;一是訪問印度,與莫迪商量RCEP。
今天,我們隆重介紹掘金日本房產(Japan_gold)的日本投資專家陳意(ID:chenyi91025),對日本房產感興趣的朋友,歡迎掃碼來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