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5.五祖度六祖出江口,不思善惡惠明大悟

5.五祖度六祖出江口,不思善惡惠明大悟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5

惠能啟曰。向甚處去。祖雲。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惠能三更領得衣缽。雲。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須憂。吾自送汝。

「惠能啟曰」:六祖大師對五祖說,「向甚處去」:我到什麼地方去呢?「祖雲」:五祖就說了,「逢懷則止」:懷呢?就是懷集縣,就是在廣西梧州。則止,說到那個地方,你就停止。「遇會則藏」:會呢?就是四會,是個地名,現在叫新會。說你遇著這個會,就要藏起來,不要教人知道。

「惠能三更,領得衣缽」:六祖大師在三更天,得五祖把這個衣缽傳授給他。「雲」:六祖就說了,「能本是南中人」:說我是南中人;南中就是南方人──廣東人。「素不知此山路」:我平時沒有到外邊走過,這個山路,從什麼地方進來?從什麼地方出去?我已經忘了,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可以走的?「如何出得江口」:我怎麼樣出得江口呢?「五祖言」:五祖大師就說,「汝不須憂」:你不要擔心,不要憂愁,「吾自送汝」:我自己親身送你去,你就會知道路了。

祖相送直至九江驛邊。祖令上船。五祖把櫓自搖。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櫓。祖雲。合是吾渡汝。惠能曰。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傳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雲。如是如是。

「祖相送直至九江驛邊」:五祖送六祖,送到九江驛。怎麼叫「驛」呢?驛就是古來傳達書信的站,好像巴士站。這九江驛也是交通的一個站,或者郵信之類的,到那兒是一個總站,叫「九江驛」。「祖令上船」:五祖大師,就使令六祖說:「你快上船!」「五祖把櫓」:五祖自己就把櫓,就是擺船的那個櫓。「自搖」:自己搖櫓來擺船。

「惠能言」:六祖大師就說,「請和尚坐」:這和尚是最恭敬的一個稱呼。這個「尚」,本來是上下的「上」,就是最高尚的人。這個和尚,也就是師父的意思,也就是方丈的意思──方丈和尚。「弟子合搖櫓」:就說:「師父!請您坐下,我來搖櫓。」

「祖雲」:五祖說,「合是吾渡汝」:說「應該我渡你。」這師徒兩個人,在這兒客氣起來了,客氣說應該我渡你

「惠能曰」:六祖大師就說,「迷時師度」:是的!徒弟迷的時候,應該師父度徒弟。迷的時候,就是沒有開悟,沒有得到自性的本體,這個時候,應該師父來指示,修道用功,好開悟。

不要怕腿痛,怕腿痛,就不會開悟了;也不要怕辛苦,怕辛苦,也不會開悟的。所以六祖大師在黃梅那兒舂米,天天都是辛苦的,比任何人都辛苦;若不辛苦,他就不必腰上再馱一塊石頭來幫忙。六祖大師舂米的墜腰石,現在還在湖北憑茂山東山禪寺保存著呢!上邊刻著「惠能盧居士舂米的墜腰石」這幾個字。

他說「悟了自度」:開悟後,就應該自己度自己。「度名雖一」:「度」這個名字,雖然是一個,都是個度,可是「用處不同」:用途是兩樣。師父度徒弟,徒弟度師父,這用途不同的。「惠能生在邊方」:說惠能我呀,生在邊地下賤的地方,是最沒有知識那個地方的人,所謂鄉下佬。「語音不正」:講的話,語音也不正確,不是國語;一講廣東話 cantonese,沒有人聽得懂。「蒙師傳法」:我得蒙師父傳給我佛法,這個心印妙法,「今已得悟」:我現在已經開悟。這是真開悟,不是像現在的人,沒有開悟,說我開了悟;沒有證果,說我證了果,各處去騙人。「只合自性自度」:我現在是應該自性自度。

現在五祖和六祖這也叫打機鋒。所以五祖說「合是吾度汝」,應該我來度你;六祖大師就說:「迷時師度,悟了自度。」現在自性自度,我自己度我自己性。「祖云:如是、如是」:五祖大師聽他這麼樣講,啊!這個徒弟,真是先得我心,真是知道我的心!於是乎就說:「是這樣子,是這樣子。對的,你講得對了、對了!」

各位聽到沒有?這自性自度,就是你沒有明白誦〈楞嚴咒〉的時候,要有人教你誦;你已經會誦〈楞嚴咒〉了,要你自己教自己誦。不是人家勉強你說:「喔!你要誦〈楞嚴咒〉啊!」你還要人家這樣子去教,那就不是自性自度。你不必人家教你去誦〈楞嚴咒〉,你就誦〈楞嚴咒〉,這就是自性自度。你沒有明白念經的時候,要師父教你念經;等到你把經學會,就應該你自己念。不是要師父說:「哎!你今天念經沒念經哪?」不是這樣子的。好像拜經,果前和果寧聽說智者大師在天台山拜了十八年《楞嚴經》,又拜《法華經》,然後就開悟了;他們大約也想要開悟,所以也就天天晚間拜《法華經》。不論想開悟、不想開悟,這總是好的,這也叫自性自度。

還有,你有煩惱,師父教你不要有煩惱,這煩惱有火氣,最傷身體的,你要變過來!變什麼呢?變菩提。教你這個方法,你要自己變!你若不變,那還不是自性自度。你變了,噢!師父教我不要生煩惱,有人對我不好的時候,我也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這一切的事情,都是鏡花水月嘛──鏡中的花,水裡的月──沒有實在的,如幻如化,如夢如露。啊!你這樣一想,煩惱也沒有了。遇著境界,你看得破、放得下,這就是自性自度。

還有,你有一些毛病,願意抽香煙。師父說抽香煙在修道上,是最沒有益處,你要把它戒了。有一個徒弟就說:「試試看!」果然就把它斷了。這一斷,就叫自性自度!有一個人學佛法,歡喜喝酒,學了佛法後,要把這喝酒的習氣斷了!你若斷了,這就叫自性自度;沒有斷,那沒有自性自度。說:「那我迷著,沒有開悟。」你若斷了,就是開悟;你不斷,就是迷。開悟、不開悟,在你自己。你自己明白這個不對的事情,不做了,這就是開悟,這就是自性自度。你若不明白,說:「我吃迷幻藥,法師說不好,我就偏吃多一點,我再加倍;我以前吃一粒,現在吃五粒,看看這功效大一點,一定會開悟的。」吃大一點,毒死了!連命都搭上了!這就叫沒有自性自度。

你能自性自度,就是自己在沒有明白佛法以前,不妨做糊塗事;明白佛法之後,切記不可以再做糊塗事!你再做糊塗事,就是佛教的罪人。佛教罪人,怎麼樣呢?將來墮地獄,一點客氣都沒有的;因為你知法犯法,罪加三等。你明明知道,佛教是不應該做顛倒的事情,你還做顛倒的事情,這就一定下地獄的!你做,你下地獄;我做,我下地獄;他做,他下地獄。任何人也不能避免的,除非你不做。所以說:

假使百千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旁人不能代替的!假使百千劫,你所造的業,無論殺業、盜業、淫業、妄語業、酒業,這殺盜淫妄酒,你造什麼業,將來就受什麼果報。所作的業若不能沒有的話,等到因緣成熟了,這個受果報的,就是自己!

我們現在講自性自度,這本來不是這麼簡單的。自性自度,就是要你把迷惑都斷了,把你的糞都除去;不要有一些個糞,在自己自性裡邊,這就叫自性自度。你要是自性裡頭糞除不凈,那你就是沒有自性自度。什麼是自性的糞呢?就是你那個顛倒妄想,那個無明煩惱,那個有漏習氣,這都叫自性的糞。你若能收拾乾淨,那你就叫自性自度了。

現在要說的,是我在其他地方講這一段經時,我也是這樣講:你造罪業,將來一定墮地獄;我造罪業墮地獄,他造罪業也墮地獄。有個人就很反對我的說法,說:「法師你講的,根本就沒有這麼回事。地獄在什麼地方?我從來就沒有看過,怎麼會墮地獄呢?即便有地獄,我也要試試看!」我就告訴他:「你試試看?你不試試,已經會墮地獄了;你試試,更會墮地獄。為什麼呢?那些墮地獄的人,都是試試看,試進去的,所以到現在想要出,也出不來了!」我希望還願意墮地獄的人,不要試試看。

那麼我們尤其要自性自度。什麼樣的人會自性自度呢?什麼樣的人都可以自性自度,但是要有智慧的。換一句話說,也就是有智慧的人,才能自性自度,若是愚痴的人,就不會自性自度。愚痴的人,不單不能自性自度,就是有人教他自性自度,他也不聽的。好像狗,你如果教它不要咬人,它見到人,還是咬;你打它一頓,再見到人,它還是咬。為什麼呢?它就是那種愚痴的性,不懂人性。貓,你教它不要捉老鼠,說:「對老鼠,你要戒殺放生,你不要捉老鼠。」它再見到老鼠,還一樣捉。老鼠,你教它不要偷東西;到時候,它還要偷東西吃。偷著抽香煙、偷著喝燒酒,這都是不明白的。真正明白的,就不會做糊塗事;真正糊塗的,也不會做明白事。所以自性自度,還是要自己去自己的毛病,師父不能天天看著你;不能說,哦!你走一步,師父跟一步,走兩步,跟兩步,看著你不要做錯事。不是這樣子的。這自性自度,大概的意思,是這樣子的;若詳細說,那可無窮無盡,盡未來際說不完。

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以後佛法,由汝大行」:以後的佛法,是由你身上來發揚光大啊!「汝去三年」:你走了三年之後,「吾方逝世」:因為我的法已經傳出去,三年後,我就要入涅槃。「汝今好去」:你現在好好地向前努力精進。這時五祖一定也告訴他:「切記!切記!你不要懶惰。你若懶惰,那就沒有用啰!」所以叫「好去」,不要「壞去」。就是教你不要抽煙、不要喝酒、不要吃迷幻藥,要自己把自己的糞,都除去。要好好的,不要弄壞;把你身體弄壞了,你想修行,也不能修!我講這話,有一個人,不願意聽;不願意聽,我也這麼講。好去,好去,好好地去!

「努力向南」:你努力向南方走去,好好的。你要韜光晦跡,養精蓄銳。韜光,就是把你的光收起來,不要盡放光,不要令你的光,被人看見。晦跡,你藏起來。養精蓄銳,就像軍隊似的,你養成了一支精銳的部隊,將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取;和誰一作戰,就打勝了,一攻城,就把城也給攻下。「不宜速說」:你不要得到法,就想:「趕快,我去弘揚佛法,教化眾生!」

「佛法難起」:佛法從難的地方,才能興起來,愈難愈好。所以你們將來到台灣受戒去,不要怕難,最好他們做不到的事情,你都能做得到。不是說人家不打人,你就打人;人家不罵人,你罵人,不是這樣。要怎麼樣?要給你們美國人做一個榜樣;教中國人都向美國的和尚來學習,那就是你們的光榮了。你只要不怕苦,就可以;你若怕苦、懶惰,就不可以的。佛法是從難的地方興起來的,愈難愈好。所以我們一天到晚這樣辛苦,這也很難啊!很難,你做得到,那你就是開智慧了。

惠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兩月中間。至大庾嶺。五祖歸,數日不上堂。眾疑。詣問曰。和尚少病少惱否。曰。病即無。衣法已南矣。問。誰人傳授。曰。能者得之。眾乃知焉。逐後數百人來。欲奪衣缽。

「惠能辭違祖已」:六祖大師辭別五祖。離開五祖,這叫違,就是違背的意思,就是沒有在五祖的面前親承供養,所以這叫「辭違」。已,這完了之後。「發足南行」:於是乎,他就向南邊走去,從憑茂山經九江驛,向南邊回廣東來了。「兩月中間」:經過兩個多月,「至大庾嶺」:到南雄和廣東分界的地方,叫大庾嶺。

「五祖歸,數日不上堂」:五祖回去後,到他自己房裡,很多天沒有上堂給大家說法。上堂,說法是上堂;過齋堂去吃飯,也叫上堂。「眾疑,詣問曰」:大眾都生了懷疑,就到五祖那個方丈裡邊去問了,說「和尚少病少惱否」:方丈和尚,你沒有病吧?也沒有生什麼煩惱吧?

「曰:病即無」:五祖就說,病嘛,沒有什麼病,「衣法已南矣」:可是我的衣缽、佛法,已經向南方傳去了。你們現在可以都散去啰!現在我這個地方沒有佛法了,我要退休了!

問:誰人傳授」:這些弟子就問,傳給誰了?

「曰:能者得之」:五祖說,最有能力、最有本領的人,他得去了。誰有能力,誰就得去了。

那麼在當時,「眾乃知焉」:大家就知道是六祖惠能大師得到衣法了。怎麼知道的呢?因為當時有一些人,也不是很愚痴的,都有一點聰明。五祖說,能者得之。其中就有一個法如師,以前一開始我講,五祖傳給十個人,教他們各在一方,做一方的法主,其中不有一個法如師?法如一聽五祖說:「能者得之。」他說:「哦!這是廣東那個獦獠啊!那個盧惠能居士得去了。啊,這奇怪了!」大家在下邊就反對:「不行不行,怎麼可以傳給他呢?我們大家後邊去追,把它搶回來。」於是乎,喔!「逐後數百人來」:在後面就追趕六祖,有數百人。你看看這個勢力大不大?有幾百人在後面追,「欲奪衣缽」:想把衣缽搶回來。

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性行粗糙。極意參尋。為眾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擲下衣缽於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爭耶。能隱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動。乃喚雲。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

各位想一想,五祖把衣缽傳給獦獠,所以這些人都抱不平了:「怎麼可以傳給他?這個太……,我們跟著學了這麼多年,都不傳給我們,大約五祖頭腦不清楚,所以不知道怎樣就傳給這一個獦獠了。他怎麼可以做第六代祖師呢?我們一定要把衣缽搶回來。」於是乎,神秀的黨徒有幾百人,就要去用武力來解決這衣缽的問題,說是五祖傳錯了,不應該傳給他。

這時,「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就有一個和尚,在家姓陳,名字叫惠明。「先是四品將軍」:以前做過四品將軍;四品的將軍,也不大也不小了。「性行粗糙」:他的性情,非常地粗。怎麼叫粗呢?就是不斯文,一點學問的樣子都沒有,是大粗人;中國有一句說「大老粗」,就是那種的人。大老粗,一點學識也沒有,除非不講話,一講話先罵人;罵完了,你若不聽,他就打,就是這麼一把手。但是他力量可大,幾百斤的石頭,他一拳可以打碎。因為他有這麼大的本領,所以做到四品的將軍。他生來又有特別的技能,什麼特別技能呢?中國人叫「飛毛腿」,腿上生了很多毛,跑得非常快。一天他可以跑二百里路;普通人一天只走一百多里路,他可以走得比人快一倍,他有這個本事。

「極意參尋」:這回,他發了心:「我一定把衣缽搶回來!搶回這衣缽,一定就是我的了!誰力量大,就是誰的。」他就想去搶衣缽。極意參尋,就是說他儘快地跑,「為眾人先」:跑到這幾百人前頭,「趁及惠能」:你看,喔!就給他攆上,追到惠能。惠能一看,後面這個大老粗跑上來了,他當時心裡也有一點恐慌了。雖然他得到法,但是他剛剛修這個法,沒有很大的神通,所以就有一點恐懼。於是乎,「惠能」:六祖大師「擲下衣缽於石上」:擲下,就是放下。就把這個衣缽放到石頭上,「曰」:自己對著虛空講,講什麼呢?說「此衣表信」:說衣缽是一個證明,一個徵信的東西,「可力爭耶」:怎麼可以用武力爭奪呢?不可以用武力來爭奪呀!於是乎,「能隱草莽中」:六祖大師就隱身到草裡頭了。草莽,就是草長得很深,那裡邊人都看不見。

「惠明至」:這個大老粗,這個四品的將軍,到這兒來了。「提掇不動」:在這石頭上,拿衣拿不動,拿缽也拿不動;看見衣缽在這個地方,就拿不動。你說他怎麼拿不動的?他那麼大的力量,可以一拳把缽打碎,把衣也給撕爛,但是拿那麼輕的衣缽,就拿不動。這就是默默中有護法,天龍八部在這兒擁護著衣缽。所以他雖然有大力量,也英雄無用武之地,沒有法子用出他的力量。

「乃喚雲」:他就叫:「行者,行者,我為法而來,不為衣而來。」行者,就是修道的人。說你這個修道的人!修道的人!「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我是為了佛法而來的,不是為著衣缽來的。他拿不動,所以這麼說;要是拿動,他就拿跑了,還管你三七二十一的?什麼也都不理,就拿走了。他因為拿不動,所以自己想:「喔!這不是尋常一件事,這個東西搶不得。」所以就自己省悟。「喔!那我向他求法。我拿衣拿不動,我可以請法!」

為什麼說他不是真為法來?他本來是為了這個衣缽而來。怎樣證明呢?因為如果他真為法來,他就不會先去拿衣缽,你想對不對?他應該先說:「行者,行者,我為求法而來,不是為搶衣而來。」他應該不先拿衣缽,這樣他才是真正求法。現在他先搶衣缽,拿不動了,一轉身,想:「啊!我這回雖是先來了,搶衣缽也搶不到手,那麼我求法啰!」於是乎,他叫:「行者,行者,我為法來,非為衣來。」你們說,我的見解是不是合邏輯 logic?是這樣子。我相信在座沒有任何人反對我的意見,並且根本也就沒有辦法反對,因為我這是合邏輯學。

惠能遂出。坐盤石上。惠明作禮雲。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曰。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

「惠能遂出,坐盤石上」:惠明這樣一講,六祖惠能大師,隨著就出來,就坐到一塊磐石上。石頭很平正,好像一個盤似的。「惠明作禮雲」:這時候,惠明知道諸佛菩薩的法,不是用武力可以搶的,於是乎就跪倒,叩頭說,「望行者為我說法」:希望行者你,給我講一講法。

「惠能曰」:六祖大師就對他說,「汝既為法而來」:你是為了求法而來的,不是為搶奪衣缽而來的;你所說的話是真的、是假的?如果你是真的,現在我就可以給你說法。「可屏息諸緣」:諸緣,就是一切的攀緣心。你首先要屏息諸緣,你什麼都不要想,把一切的攀緣心都要停止。屏息,就是「勿生一念」:在這個時候,你一念也不要生。「吾為汝說明」:我給你說明白這個法。

最後兩句,「吾為汝說明。良久」,有的版本,句讀點錯了,變成「吾為汝說。明良久」。「明良久」,文就不通;一般人以為是惠明等了良久。這個文法是錯誤的,這應該說是吾為汝說明,我給你說明白這個法。

「良久」,就大約有五分鐘至十分鐘的樣子,或者七分鐘、八分鐘,不太長、也不太短的時間。說完了這話,六祖大師也不出聲,什麼也不講,就坐那地方等著,良久。六祖大師不生一念,惠明大師也不生一念,這個時候,彼此都屏息諸緣,什麼都不想了,連鬼神都不知道他們做什麼。六祖大師一看,這麼有五分鐘的時間,惠明大師沒有打妄想,果然把諸緣、攀緣心都放下,不想東,也不想西,不想南,也不想北,不想上,也不想下,噢!這時候沒有了,什麼都空了。

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惠能曰」:六祖大師就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說你不想善,也不想惡,就正在這個時候,「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什麼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那個」,就是「誰」,誰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

這一個「誰」字一講,「惠明」大師「言下大悟」。就問這一個「誰」字,誰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所以以後禪宗都參:「念佛是誰?」也就是這個「誰」字。「那個」就是「誰」,「那個」是用俗字眼。明上座,明,就是惠明;怎麼叫上座呢?因為他是個出家人,六祖大師當時還是個居士,所以稱他做上座。六祖大師說,「誰是明上座你本來的樣子?你本來是什麼樣子?」「喔!我本來就這樣子嘛!」就開悟了。現在有沒有人言下大悟的?

復問雲。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雲。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惠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

惠明雖是開悟,已經回頭轉面,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了,但是他還不知足,貪心還這麼大。所以他們這些去追六祖大師的,這都是貪心,貪著想要做第六代祖師。惠明大師是貪中的貪,比誰貪心都大!他已經開悟了,還覺得不夠,還覺得還有點什麼東西沒有得到。「復問雲」:就又問說,「上來密語密意外」:說你方才對我講的密語,就是這種重要的說話,和重要的意思,在這個以外,「還更有密意否」:還有比這個再妙的嗎?密語密意,就是妙語妙意,這裡不能當「秘密」講,就是還更有比這個更妙的嗎?你說這是不是不知足?若知足的話,他就不會再問了,這是貪而無厭。

「惠能雲」:六祖大師就說了,「與汝說者,即非密也」:說我和你說出來的,就不是最妙的。「汝若返照」:迴光返照是最要緊的,你們人人若能迴光返照,「密在汝邊」:妙的那個法,都在你那裡邊哪!汝邊,就在你那兒,沒有在我這兒。

「明曰」:惠明就說了,「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說我在黃梅這麼多年,實實在在地我沒有省,我沒有找著自己的本來面目啊!省,就是省悟。所以我們這裡的果省,也要省悟才可以;不省悟,就是果不省了!「今蒙指示」:我現在蒙您指示,「如人飲水」:就像人喝水似的,「冷暖自知」:或者水是熱啊?是凍啊?是涼啊?我自己知道。「今行者即惠明師也」:現在行者您啊,就是惠明我的師父。

「惠能曰」:六祖大師就說,「汝若如是」:說你若是這樣講的話,「吾與汝同師黃梅」:我替黃梅第五祖傳法給你,我們都以五祖做師父好了,我們做師兄弟。「善自護持」:你好好地保護佛法,不要把它斷絕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問:生病,念一念大悲咒,病就會好嗎?
如何才能關閉生死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