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SD高達 G世代 火線縱橫》評測:全面進化的「G 世代」

《SD高達 G世代 火線縱橫》評測:全面進化的「G 世代」

11 月 28 日,《SD 高達 G世代 火線縱橫》剛剛發售的第一天,遊戲在 Steam 商店的頁面呈現出一邊倒的差評 —— 這是這個系列第一次登陸 Steam,對本作期待已久的我一看到「多半差評」還慌了一下。點開評論之後發現,是 PC 版出現了惡性數值 BUG,敵我雙方都是一碰就死,愣是把高達玩成了魂斗羅。

好在這個幾乎屬於送命的 Bug 在當天上午就通過補丁解決了。過了不到一周,如今遊戲的評價已經變成了「特別好評」。雖說賣的不便宜,但高達粉絲們還是紛紛表示送錢送得心甘情願,「真香」不斷。

「G 世代」是什麼?

《SD 高達 世代》系列最早誕生於 SFC,是當時少有的雙卡帶遊戲,後續的「G 世代」系列作品曾在 PS2、PSP 平台上大放異彩。得益於當時 PSP 在國內的超高普及(和破解)率,PSP 上的《SD 高達 G世代 WORLD》及其續作「OVER WORLD」在高達粉絲中一直是繞不開的經典。

到了本世代,萬代南夢宮最初其實是考慮了 PS3 平台的,但最後還是選擇了 PS4 與 PSV,推出時隔多年的次世代作品《SD 高達 G世代 創世》。同樣由於容量關係,它也是 PSV 掌機上為數不多的雙卡帶遊戲,而且還是首次官方推出繁體中文版。但「創世」所收錄的故事僅限 UC 系,為數不多的幾部非 UC 機體也是以 DLC 追加形式出現。

這次的「火線縱橫」則是完全沒有收錄任何 UC 機體,以《新機動戰記高達 W》的後殖民紀元、《機動戰士高達 SEED》的宇宙紀元、《機動戰士高達 OO》的西曆和《機動戰士高達 鐵血孤兒》的戰後紀元為主要舞台,講述四個不同宇宙發生的故事。

除了以上正統作品外,諸如劇場版《新機動戰記 W 無盡的華爾茲》甚至外傳漫畫《鐵血孤兒·月鋼》也有收錄,正統作品、外傳、劇場版等等加起來一共 13 條線路,81 個關卡(未含 DLC),單純關卡數量來說,「火線縱橫」已經十分厚道了。

我本人玩膠更多,對動畫劇情的了解大多停留在 UC 系,非 UC 的動畫只看過一部分的「W」「SEED」和「鐵血孤兒」。因此《火線縱橫》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是讓我逃了一次課,用遊戲的形式高效率過一遍劇情。

系統進化

首先重點提一下,「火線縱橫」加入簡體中文支持了。

對其他的遊戲或許影響不大,但玩過最近幾次中文版機戰/高達的玩家應該都知道,無論是選擇台灣翻譯還是香港翻譯,遊戲中的角色和機體中文化名稱都與大陸的叫法不太一樣,比如台灣的高達叫鋼彈,扎古叫薩克;香港的阿姆羅叫阿寶,薩斯蘭·薩拉叫亞斯蘭·查拉 —— 總之不是機體就是人名,總有一些彆扭的地方。

有了簡體中文選項之後,終於不用糾結選港譯還是台譯了 —— 遊戲還支持隨時切換語言,一開始選錯了也沒關係(機戰不行,換語言就得開新檔)。

遊戲的主要推進方式和《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類似,在戰棋地圖上以回合為單位消滅敵對機體即可。但獲取單位的方法並不是劇情自動獲取,而是開發/捕獲/升級以及自己生產。當玩家在故事模式中使用某部機體並積累一定的「GET 槽」之後,就可以消耗 CAP 直接生產了。為了便於獲取,以往每關單獨計算的 GET 槽這次變成了可跨關卡積累。

「火線縱橫」大幅簡化了資源獲取,以往角色培養所需的角色點數直接取消,無論是角色培養、機體開發、零件購買還是機師招募,統一都使用 CAP 點數(理解為錢),省了不少刷刷刷的時間。

但和「機戰」一樣,「G 世代」系列說到底還是一個需要刷的遊戲。初期沒有高級機體也沒有厲害的機師,僅憑原創的「鳳凰」系列直接開高難度非常痛苦,錢也不夠花,如果沒有繼承試玩版存檔的話,可能要多玩幾次各線路的「第一話」積累初始資金了。

另外「火線縱橫」加入了名為「游擊軍團」的新系統,機體不再像以往那樣圍繞戰艦行動,而是可以以數架機體的形式單獨出擊,如果身邊有隊友的話還會每回合固定回復 HP/EN,不必再往返戰艦了。小隊同時還支持集體行動,這個操作有點類似自動戰鬥,選擇小隊中其中一架機體後,其他機體可以自動根據隊長行進方向前進,攻擊範圍內有敵人的話還會自動攻擊 —— 當然,不太智能,初期不能開無雙的時候慎用。但無論如何,確實方便了不少。

今年 7 月末香港的 ACGHK 展會上,我曾採訪過本作的製作人塚中健介先生。當時他透露了「火線縱橫」中的駕駛員被動能力獲取方式。實際應用就是關卡中會出現一些擁有特定能力的對手,擊墜對方後,角色便會獲得對方的能力。滿足特定條件後,還會出現隱藏敵兵,會隨機掉落能力。製作人表示,希望這樣的機制能讓玩家在反覆刷同一關卡時也能獲得新鮮感。

最後是「軍團派遣」系統。熟悉手游的玩家應該對類似的東西毫不陌生,《魔獸世界》現在也有類似的系統,只不過派遣的叫追隨者。簡單的說就是在你不玩遊戲的時候,將你的作戰小隊派遣出去執行任務,任務需要現實時間越長的,報酬越豐富。玩家也可以使用故事模式中獲得的「縮時道具」來讓任務快速完成。算是個適應市場需求的東西。

畫面革新

直觀看來,「火線縱橫」最大的進化是來自畫面的。

雖說這系列三年前剛發售過一部「創世」,但當時無論是光影特效還是機體建模,都凸顯一個窮字 —— 或許是最初為了照顧 PS3,沒敢特效全開吧。

這次徹底拋棄了 PSV 與 PS3,新平台為 PS4、Switch 和 PC(Steam)。進入任何一場戰鬥動畫就能明顯感受到區別:裝甲光照反射、武器粒子特效、機體特寫動作等等都有大幅進化。當然日廠遊戲如今早已沒了畫面優勢,我們說的進化是指相對上一部作品而言的。

高達們的戰鬥動作花樣也更多了,一改以往量產機多數掏槍就射、站著挨打的尷尬動畫。機師的「cut-in」特寫會隨著駕駛機體不同而更換背景,很多人氣機體在進入「超一擊」狀態之後還有特殊的攻擊動畫,高達們的「迴避」動作也被玩出了很多花樣。雖說後期多數玩家都會選擇略過動畫,但這些內容至少能說明 BN 這次沒有不思進取,只想著騙奶粉。

對高達粉絲來說,能在一部遊戲里一下子欣賞這麼多高度還原的出擊動畫,就已經值回票價了。我看了下遊戲的資料庫,一共收錄了 488 架機體,雖說還是有不少怨念沒做進去,但想想那麼多外傳都有專門的故事關卡,心裡就平衡了 —— 靠人氣機體賣 DLC 畢竟也是傳統藝能。

總結

從最初的 SFC 作品發展至今,「SD 高達」系列已經走過了 20 多個年頭,而「高達」系列在今年更是進入了 40 周年紀念。

和隔壁連續出了三部系統完全一致、多年來一直原地踏步的《超級機器人大戰》相比,「火線縱橫」確實是迄今為止最厚道的戰棋類機器人遊戲。雖說只收錄了四部非 UC 系動畫,但加上劇場版和各路外傳,認真看劇情全通也得 50 個小時打底。

如果對高達系列抱有熱情,且不排斥非 UC 系機體,「火線縱橫」無疑已經是市面上最好的高達遊戲,經過改良的系統也更適合如今玩家的遊戲節奏。最重點是,加入簡體中文支持對高達類遊戲的意義真是太大了,希望「機戰」系列也能如此。

篝火營地將持續為您帶來最新的遊戲資訊,最快的遊戲攻略評測,最精彩的深度好文。您還想看什麼樣的遊戲文章呢?歡迎評論下方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篝火營地 的精彩文章:

亞瑟·摩根為何令人動容?盤點《荒野大鏢客2》五個最催淚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