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煬帝修建的第一糧倉,搶救性發掘出部分糧食,千年之後還能發芽

隋煬帝修建的第一糧倉,搶救性發掘出部分糧食,千年之後還能發芽

糧食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科學技術和農業的發展,糧食的數量和質量都得到顯著的提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農學史上的奇蹟,人們再也不用為了沒有糧食吃而發愁。但在古代由於受到天氣等自然因素影響較大,糧食經常會需求大於產量。所以皇帝經常會下令囤積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古代雖然種植和儲存技術雖比較落後,但中國古代人民依然憑藉他們的勤勞智慧創造過糧食儲存的高峰。在唐朝隋煬帝時期,隋煬帝頒布政策廣設糧倉,集中力量囤積糧食。為了響應皇帝的號召全國各地湧現出眾多的富庶的糧倉基地,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處於洛陽城內的含嘉倉。此倉修建過程十分緩慢,工程浩大修建了十多年才完工。

從含嘉倉的實際功能來說,它起到的是轉運關東和關中之間糧食的作用,除此之外還囤積了洛陽城東部的大部分糧食,其戰略意義十分重要。在經過多次擴建之後,含嘉倉的功能越來越豐富,甚至成為了當時的「糧食城」。含嘉倉的選址十分科學,所處的位置在洛陽城內地勢高的地方,無論是土壤還是空氣都很乾燥,有利於糧食的儲存,不容易受到吸入潮氣導致發霉和變質。

根據專家所描述的含嘉倉的建造方式,我們可以得知。在修建過程中,工人們會先把倉窖周圍用火烘乾水分,再在倉低鋪上一層木板,木板下面放置適量的草木灰,這樣有利於在儲存過程中保持乾燥。最終在裝入糧食的時候,也要在把糧食分成幾個區域,之間用谷穗作分割,這樣做最大的好處便在於如果有一部分穀子壞了,不至於影響整個谷窖的糧食。避免一壞壞一窩的情形出現。

由於含嘉倉的建造十分考究,所以一直沿用到南宋時期。因為南宋時期國家飄搖,皇帝不得已將國都遷移到臨安,所以含嘉倉在這個時候就被逐漸遺忘,不再使用了。在近代,含嘉倉被村民意外發現,在上報之後,專家和科研小組火速趕到,準備對這個古代第一糧倉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多次勘探之後,初步得出結論含嘉倉內有近300座倉窖。而且在第160號倉窖中還儲存這一部分糧食,和現代的種子糧食十分接近。

當考古人員小心翼翼的把種子拿出之後,沒想到在幾天過後,這個距今有幾千年歷史的種子居然發了芽。專家組當即決定把這個古物送到當地科研所繼續培養。在一段時間後,這些被培育的種子居然奇蹟般的成長甚至產生了糧食,與現代的穀物十分接近。科研人員在欣喜之餘對穀物成分進行分析,穀物中有超過一半都是有機物。種子的發芽成長也向世人證明了古代人設計的含嘉倉的智慧。只有通過極為嚴苛選址和匠人精神才能創造出種子歷經千年依然可以發芽的奇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東向南看 的精彩文章:

明明能夠和劉邦、項羽共爭天下的韓信為何甘願做劉邦手下臣子
三百多年前的北京城內,天降奇災,上萬人人間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