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年度最佳推理片是怎樣討論宿命的?

年度最佳推理片是怎樣討論宿命的?

上周末開始,時不時就會聽到有人聊起《利刃出鞘》的細節。

這部豆瓣8.3高分的電影,已經拿下了今年懸疑推理類型片的最佳,依然有人樂此不疲地二刷三刷。

因為每次看都會發現的新細節線索和彩蛋,或者切身感受大型「劇本殺」現場。

而當我們做了一些功課後再看,還是會感嘆,「我還是太小看這部片了」。

《利刃出鞘》是部什麼電影?

單聽片名很多人會認為它是部紅色電影,可它的卡司陣容完全顛覆想像——

007VS美隊,是大戰一觸即發的既視感?

不僅如此,片中隨便一個角色,提及其代表作都是絕對的優質上乘。

等真正坐進影院後,兩個小時彷彿坐過山車一樣。

無論是電影中復古華麗的場景,還是故事充滿疑慮的引入,都有種致敬阿婆的氣息。也難怪,電影的導演就是阿婆的鐵杆腦殘粉。

但它又無時不刻不在做著反類型推理片的示範。

「遊戲」的開端,是一個豪門望族的主心骨,偵探小說作家哈蘭·斯倫比的死亡。

現場的跡象指向自殺,但前夜一家人才和和氣氣地給老爺子慶祝了他85歲的生日,沒什麼自殺的理由和動機。

在此之前,老爺子憑藉自己暢銷全世界的小說作品,養活著蛀蟲一樣長著歪心眼的孩子們。

大女兒琳達靠老爹的資金創業,是家裡最「成功」的孩子,因此瞧不上家裡幾個弟弟弟媳。

她倒插門的老公理查德天天被她鄙視,有點自卑,背著她出軌被老爺子發現了。

大女兒的兒子蘭森是個標準的紈絝子弟,不學無術粗鄙無禮,張嘴說話都是屎尿屁,因此被老爺子警告無權繼承遺產。

美隊你變了

大兒子沃特替老爹處理著各種版權事務,為了賺錢,總算計著賣老爹小說的影視版權,每次被反對都要大吵一架。

小兒子死得早,兒媳珍妮和外孫女梅格寄生在老爺子家,貪婪的珍妮算計著老爺子每個月給梅格的學費,被老爺子發現後也處在瀕臨斷糧的境地。

雖然每個人都心懷鬼胎,但在老爺子的隱忍和權衡之下,一家人還勉強保持著一種詭異的平衡。

老爺子的死,無疑是在一夜間打碎了這種平衡,並且因為自私、野心和猜忌,讓這個大家族往失控的方向無限延伸。

整部電影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兩個點上,1、老爺子的死亡真相;2、財產的分割。

殺人、推理、反轉,一波接一波,但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畢竟是推理片,給它剝皮剔骨了,會讓人看電影時少掉許多樂趣。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弦外之音的東西。

就像杜琪峰電影總是在表達宿命一樣,《利刃出鞘》也讓我們對為人處事的規則有了一些體悟。

聽起來很意外,推理片看出了人生。

沒錯,今天咱們就是要聊些電影之外的東西。

宿命輪迴

電影在「查證哈蘭·斯倫比死因」的大主題下,嵌入了一群人爭奪家產的故事。

一說到爭奪家產,很自然想起專註爭產劇50年的TVB。從古早的《創世紀》到這幾年火爆的《溏心風暴》,爭產套路總離不開各種算計爾虞我詐。

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能使人變鬼,為了錢,一家人可以撕破臉,也可以施毒手。

看起來像是經典的老生常談,但這部片里有兩個人物的設置很有意思:一個是老爺子,一個是他的女護工。

可以說這房子里兇案發生的起承轉合,都和這兩位密切相關。

在電影的中段我們就已經知道,老爺子的確死於自殺,不過這並不影響後面劇情的繼續推理和精彩反轉。

只說他為什麼會死這一點。他是被護工手滑意外注射了能致死的藥品,在最後幾分鐘里,充分發揮他推理小說家的主觀能動性,編造了一個完美的為小護工脫罪的劇情。

想展開劇情,他必須用另外一種方式結束生命。然而諷刺的是,我們最後發現老爺子其實根本不用死。

護工這邊呢,她被迫在老爺子的掩護下試圖逃脫「罪行」,結果步步出錯,等到終於放棄掩蓋自首的時候,發現自己居然沒有罪。

他們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代表。

這樣我們不禁往回想,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局?

如果老爺子發現小護工「用錯葯」時,不要阻止女護工喊救護車,不要自作聰明,不要揮刀自戕……

哪怕他什麼都不幹,只是靜靜地「等死」,其實他都不會死。

至於女護工,如果一開始就堅持報警,甚至在案發後沒有主動逃避責任,後續也不會費這麼大週摺,兇手在身邊,葯就在眼前,一查就知道。

偏偏他們像被命運裹挾般,走向了至暗黑的境地。按老一輩的話就是,「這都是命啊」。

當然,這是命,也是人性使然。

一個垂暮之年的老爺子,每天面對著家裡那群虛情假義,只熱衷於他財產的家人,善良小護工的真誠以待,顯得彌足珍貴。

因此,他寧願把所有財產都留給小護工,寧願在生命盡頭仍拚命維護她,畢竟相比那群真想謀財害命的白眼狼,小護工的無心之失顯得太無辜了。

這樣的感情並不難理解,社會新聞里處處可見。

倒是善良化身的小護工,在老爺子自殺後,為了掩飾罪行,也一度被內心的小魔鬼操縱著,差點將自己徹底毀掉,讓真兇逍遙法外;

所以導演其實是在說,有時候吧,你機關算盡,其實算的只是你自己。

看起來像是「無為」的思想?

其實不是,這其實是另一種的「宿命」觀點。而用一部推理片去表達「宿命」,每個細節都充滿隱喻。

每個人的談話、舉止都在有罪和無罪的邊緣徘徊,而每一次看都能發現跟上一次不一樣的細節,值得反覆琢磨。

連狗狗都有它的作用

比如電影里那個你完全不知道用處的球,它被女婿扔了之後,幾經轉折還是回到了原處,所造成的結果,就是扔球的女婿想掩蓋的東西被妻子發現了,一切回到了原點。

比如咖啡杯上「我的房子,我的規矩,我的咖啡」每次出現的寓意是什麼?

你有沒有注意到老爺子的畫像,最開始和快結束的時候表情不一樣?

隱藏更深的是,這部電影從頭到尾暗諷了美國現在所面臨的糟糕困境,以及移民政策的惡——這又是一個關於社會的宿命討論了。

所以,「無為」是說該你的就是你的,不該你的總歸不是你的,耐心等待就好,而「宿命」則是任你撲騰多久,結果都不會改變,好的壞的都一樣。

是的,前提是,得分出個好壞。

惡的距離

其實,好與壞的界限是很難劃分的。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正值我們到了年終總結的時間,回看這2019年的娛樂圈,就是一個生死場。

相比於往年,今年去世的人太年輕太遺憾了。

而和以往各種生老病死我們點個蠟燭就行不同,今年我們發現很多意外都與普通人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

觀眾喜歡看明星真人秀,看明星在綜藝里搏命,電視台便千方百計把明星放在危險的情境里,然後高以翔去世了。

黑粉對不喜歡的明星不依不饒,經紀公司又全力推進明星與粉絲互動,然後雪莉自殺了。

路人和媒體總是喜歡吹捧才子才女人設,明星覺得這是一個沒有什麼成本,還特別有耀眼的人設。於是翟天臨賣力顯擺自己的論文和學歷,在微博上發各種「臨言臨語」,最後學位丟了,演藝事業也糊了;

江一燕用別人裝修設計的房子去西班牙領了個「建築師大獎」,通稿也準備好了,好一個熱愛生活、文藝、才情橫溢的女子,卻意外嘲到了粉絲的無情嘲諷。

更意外的是,最後房子沒了……

在這裡,我們到底是好,還是壞呢?如果說好,確實是間接導致了悲劇,如果說壞,則我們沒有主觀惡意。

這不像《利刃出鞘》里美隊似的,我想陷害人,沒成功,我找偵探來揭露她逃脫的罪行,結果把自己給暴露了,這叫萬事皆有因,有些事,想逃也逃不掉。

但是不是沒法分辨就什麼都不需要做呢?

當然不是,「無為」的後半句是「無不為」,你什麼也不做只能長點肉,你要做點有價值的事,反而會長點心。

電影那個女護工,為什麼最終能擺脫嫌疑成為最大贏家?因為她決定繼續做個善良的人,她知道捍衛正義,知道捨己為人。

而相反那些女兒女婿孫子孫女們呢,他們則是千方百計地想要謀求財產,秉持著人人為己,我也不為人人的利己主義思想。

雖然我們常說,在這個世界上,善良不值錢,但很多時候,善惡還是會有報的,這世間,總會有一些能量的守恆,總會是有你需要敬畏的原則的。

而這些原則,將決定「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多堅持一點,再多堅持一點,總會有那美好的明天。

結語:

當然,這是電影的弦外之音,你體會出來了自然歡喜,沒有感受也不要緊,不會影響電影本身的精彩。

不然你看為什麼那麼多美國媒體將這部片選入年度十佳?肯定他們都不會是全部討厭川普覺得美國沒救了的是吧?

《時代周刊》、「美國電影評論學會」、「美國電影學會」、這個名單拉起來可以很長很長,因為,電影確實拍的好。

看看數據,豆瓣8.3,imdb8.1,貓眼和淘票票都是8.8。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把它選入年度十佳,反正它已經在我的十佳備選名單里躺著了。

畢竟年底,大家都在選十佳,以往我們看那些大媒體的十佳榜單,都會有一種「我不知你在說啥」的感覺。

有的電影,我沒聽過,有的電影,網盤裡見過,偶爾有一兩部我們電影院上映過的,也只能感慨時光不能重來,當初沒有去看這部片。

但今年好像有些不同,《利刃出鞘》不但同步上了,還入選了大部分媒體的十佳,感覺像是這幫媒體集體為這部片宣傳似的。

所以,趁還在上映,我給你們每一個人的忠告就是:趕緊去看。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相信宿命論嗎?

來評論區開腦洞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能E蓓子 的精彩文章:

張柏芝曬萌娃正面照,這會是她小兒子張禮承嗎?
自駕玩命當有趣?「黑人」陳建州曬視頻,與友人高速上邊開車邊吃面